声音有道(组章)

2024-08-29 00:00:00亚男
诗歌月刊 2024年8期

晚霞

她生命的旺盛,在这一刻。

很多年了,晚霞是一张网,罩着我的生活。

很薄的风吹着,街头那些匆忙的人,和我擦身而过,彼此间的猜忌加深了晚霞。

那天,我在露台上无意间扫视到,近处的楼和远处的河水,披上晚霞的身段是迷人的。但我却兴奋不起来,有一种苍凉之感袭击而来。汽车和人群应该在不同的道上,究竟是在追晚霞,还是另有所图。人和人的碰撞,是否有生命的火花;车和人,却另当别论。晚霞是血染红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想了又想,也许晚霞是一种燃烧。从故土到异乡,有相同的命运。

凡·高,认识这样的晚霞,或者莫奈,赋予晚霞的意义也许就不同了。

从高处落到地上,山势,楼群与河流,都披上了霞光。伤痕和溃烂的部分也被掩盖。这是一道安详的光。

她的燃烧,瞄准了一些事和物。

比如风生水起,比如临危不惧。

我四下张望,旷野空寂。我很信任大海的晚霞,辽阔。

这么些年,我追寻着晚霞,把生活里的一些重,释放出来。我要像海水一样轻盈。当晚霞站在礁石上,或者山峦,雄浑和圆润会涌动。我说,那是兔子,蠕动着,更是奔腾的。虽然我触碰不到,但我内心是踏实的。

我相信这样的燃烧,在进入一个未知世界。

大地亲吻着灵魂,楼宇搂紧,河流向着未来。

海面奔涌着,托起圆润,胜过一切轰轰烈烈的爱。

玉米地

遥远了,也不是。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了一块玉米地。

从芦苇和花草地,开辟出来的玉米地,一下就改变了城市的属性。

我上班路过,公交车伸长脖子,有些惊喜。

大张旗鼓地请来人,播下玉米的种子。但却不懂得彼此的尊重,在统一的、规范的习性里生长和拔节,由不得半点个性发展。是的,只要有玉米苗,就可满足现实意义。至于品种和收成,并不是这块玉米地的宗旨。

这些天,玉米苗依然是苗。

我想到小时候,掰玉米的事,天色和气候的不同。却要在天黑之前,收回。

而今的玉米地,很欣慰,拍照打卡,在抖音里,已经是网红了。出现的调侃,不仅仅是俏皮,或者诙谐。而是决策。

当一个城市偏颇了发展轨迹,至于经济效益,或者是否丰收,可以不预算成本。玉米地,发生了质的转变。与命运等价的,是绿色和田园。

这是一个城市的声音,早起的露珠,指引着人的生活规律。如果卡尔维诺来过,对城市的认识,或许就不是虚无的城市。

玉米地,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对于有些人,不缺收成。

缺的,是对土地的敬畏。

成群的汽车

汽车和道路结伴而行。

人创造了汽车,也是人拓宽了道路。是汽车的智商,还是道路的意识,聚集在一起,这个世界有了不一样的声音。发动机的声音,车轮摩擦路面的声音,都是有规则可循的。人和汽车混合,声音嘈杂,无迹可寻。

停留在雨中的汽车,点火方式在改变。油料的天空挤出白云,风在方向盘上哭泣。

无辜的转弯,在偏离视线。下穿,或者高架,已经摆好阵势。我要越过人行道,向十字路口坦白。

我爱着的那条路,已经堵死。

霓虹灯的高傲,缺少一点底气。这是城市最常见的状态。油电混合的尺度,磨损了时光。最新上市,我很难取舍。但我的勇气在高速路上只够支付一个出口。

我奇怪,汽车在创造生活,还是在淹没生活。以快速,便捷,将汽车推到时代的前列。但尾气和拥堵,让一个城市不堪重负。生活的畸形,意识的畸形,在汽车的碾压下,我不能屈服。

我望着那一长串汽车,抬不起的天空,压低了我生活的品质。

我悔恨买车。

后视镜

有人想超过去。

是的,这是五月。江水在奔涌,气候不可逆转。

那天的阳光,风速和气温值得纪念。在时间的票面上,我刻画了很多路线。所用的交通工具,选择了最适合的。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我临窗而立,磅礴的心情,我是从后视镜发现的。

微胖的城市走了不少弯路。玻璃橱窗也有后视效果,首先证明这不是生活的虚幻,而是一种呈现。从阳台发出的邀请,有天涯般的远。牛头马面的入口,向我施展妖术。但忽略了后视镜的存在。我记住了后视镜另一种功效。

开门取出鞋子,衣襟落在门缝,勾住了思维。也许有不可移动的眼眸,等待着转向。

声音的归位,推近了角度。

我看到一面大海,站在礁石上的人,在丰富浪涛。深海的路径,优先于玻璃。

人与物,在于创造。刺激神经的光线,折射到身体里,风声大于蓝。

垂落到腰间,不敢直视,当然这得益于后视镜。我可以放肆地看这个世界,从眼神、衣着到身段,很内心地评判。甚至大胆地勾画出思维和意象。

是的,再过一秒的转向,先声夺人。

这一刻,大海就是我的后视镜,事物在发生转机。

亚男,本名王彦奎。四川达县人,现居成都。曾获第7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第10届中国·散文诗大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