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赤日炎炎。青少年时代,家乡的小村边,竹木满山,烧柴不用买,取暖拎火笼,而消夏则是睡篾席。
篾席,可谓一种消夏佳品。记忆中,活跃在闽北山区的篾匠多是来自江浙一带的手艺人。他们手艺好,生意也好,到了一个村,一家接一家,一待个把月,多为编篾席。编制篾席的原料是毛竹。篾匠师傅将主人砍回的新鲜毛竹,按照相应的尺寸,锯成若干等长的竹筒,继而把竹筒破成等宽的竹条,再把竹条破成薄薄的篾片。当竹篾全部劈好后,用刮刀把每一根竹篾轻刮一遍,打掉上面的小刺。细心的人家,还会先把竹篾放在锅里用水煮开,这样,既能增加竹篾韧性,又可起到杀虫作用。竹篾晾干,便可编制了。
编制篾席,选竹有讲究。竹龄,既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嫩,五年左右的毛竹,最为适宜。用篾最好是“头青”,即竹子表面那层,其次是“二青”。小时谁家编篾席,都会跑去看。只见篾匠师傅,蹲在地上专心致志地忙碌。既细又长的篾条,在指间上下翻飞,在不停的重复中,席子慢慢“长大”。一张篾席,通常需要两三天时间才能编完。工艺好的篾席,既不透光,也不漏c05deac24fa220423195f304d7a83bd1水,若非人为损坏,用上十年八年没问题。
那时,农村没有电风扇,更不知空调为何物。盛夏睡篾席,凉意催人眠。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躺在篾席上,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弥漫全身。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种用于消夏的篾席若是在冬季使用,可就要吃点苦头了。冬天的篾席好比铁板一块,既冰又冷,睡在上面没有半小时,不会有暖意。那种苦滋味,可谓没齿难忘。小时候家里人多,经济条件不好,床上铺盖之物十分单薄简陋,一张篾席铺上床后,偶尔用毛巾擦擦,一年四季不动它,一用便是好些年。
时至今日,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创新,竹席种类繁多,麻将席、空调席、碳化水磨席等,应有尽有,美观耐用。可我的最爱,还是老篾席。几次搬家,丢了不少物件,唯独这床篾席,一直伴我左右。虽然冬天不再睡篾席,但那种苦滋味似也让人生出一份特殊的眷恋。
有人说,吃苦是福。吃苦到底是不是福,暂且不好说,但是保留一点吃苦的韧性至少不是坏事。大冷天睡篾席,说不苦是假话。可正因为吃过苦,所以更坚强。时至今日,我仍一年四季用冷水洗脸,寒冬时节,还要刻意用湿冷毛巾擦颈部。苦日子可以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有一点过苦日子的经历,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好生活。
责任编辑 / 钟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