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以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大单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武芹(1993—),女,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当前的学习环境下,教师不仅要培养具备扎实知识和学习技巧的学生,还要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大单元教学法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学习环境。本文分析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一、确定单元主题,设计单元教学计划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课程内容零碎化、课程教学目标不明晰等问题。大单元教学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依据学生的特征与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其二,从教材中挖掘合适的单元主题;其三,参考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及课堂氛围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师综合这三个因素开展大单元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
在确定课时教学主题后,教师应在课程开始前规划和设计课程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第一,清晰地定义该课时的核心技能指标;第二,选用合适的教育方法;第三,设定合理的评估标准;第四,着重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综合这四个要素,根据教学的目标、焦点、挑战、流程等方面来制订合理且系统化的教学计划。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定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教师应该考虑到如下因素:第一,小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且年龄较小,缺乏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要教授学生基本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观念。第二,这一单元中包含《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三篇课文,其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预测和猜想。因此,教师可以基于这两个要点,确定教学主题,制订教学方案,从而基本确定教学路径,根据教学计划开展大单元教学。
二、分析学情,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在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深入探究学生的学情,找出他们的潜在能力范围,即最近发展区,并据此设定相应的大单元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如通过观察他们在语文课上的行为来预估其理解程度。教师需要推断大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学会多少个新词语,学生如何运用这些词语及语法规则等,以及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况,从而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大单元教学目标[2]。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教师要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评价。在学习这一单元前,学生已经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学习了基础的字词,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阅读技能,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课文想要传达的信息。据此,教师制订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熟悉单元的41个新字,并能熟练地书写单元中的25个词语;能够复述寓言故事情节,感悟故事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在完成单元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表达对寓言故事所阐明的道理的理解,提升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自主预习,加强重难点理解
在开展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疑问来促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让他们自主探索,寻找答案,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难懂或疑惑的地方记下来,开展交流互动,从而解决问题[3]。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描写了可爱的动物和植物,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这一单元的课文,了解单元的主旨思想,思考这些课文是如何从不同的视角来描写事物的,并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一预习任务可以让学生在自学阶段掌握单元的核心概念,初步了解单元的基本构架。此外,学生在分析课文如何描写事物的过程中,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学生完成单元知识点的全面梳理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深入讲解这些知识点,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四、创设合理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在大单元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情境是否契合单元的主旨;其次,情境是否与所教授的内容一致;再次,情境能否满足学生的身体及心理成长需求;最后,情境是否多样化[4]。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整合上述四个要素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知,该单元的主题为“童话”。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动画片段,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小女孩的内心转变过程。在教授《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小虫子掉进了大象口中!你们猜测它最终的结果会如何?”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探究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各种可能的情况并做出判断。在教授《一块奶酪》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表演故事情节,让他们深入了解文本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故事中的细节,同时感悟蚂蚁队长严格遵守规则与约束自己的优秀品质。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五、科学设置小组,完成教学任务
小组合作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想达成大单元教学目标,培育学生的核心能力,教师必须建立合理的团队。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团队设立需符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课程主题;其次,团队任务应与单元教学的焦点保持一致;再次,团队任务要科学且合乎逻辑;最后,教师的指导要充分有效[5]。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在大单元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本单元包含《花钟》《蜜蜂》《小虾》3篇课文,教学核心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物品,并设计一张介绍卡;2.搜集学生的观点,制订班级展览规则;3.阅读课文,理解单元主题,感受作者的情绪。
接着,教师设定小组人数为3人,将学习能力相似的学生分为一组,根据各个小组的学习状况,布置了以下分级任务。
1.基础型任务:
(1)主动参与“阅读、识别和书写”活动,理解单元中的关键词语。
(2)参与“做一个好的计划者”活动,重视每个人的独特观点。
2.发展型任务:
(1)在完成上述任务之后,深入理解单元的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情绪。
(2)观察周围的事物。
3.扩展型任务:
(1)描写自己最珍爱的物品,描述该物品的主要特征。
(2)表达自己对这些物品的热爱。
(3)参与创作,分享想法,评价他人的作品。
接着,教师让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任务。与此同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执行任务的进展,确保任务顺利推进。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需要及时提供帮助与指导。这样能让学生顺利完成各自的任务,有效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且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六、丰富大单元教学活动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求知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利用创造性的单元教学环境,把语文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自主探索、交流和思考。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课文,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且能够自己写出一个故事。教师先介绍该单元的主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和生活体验来解析这些文学作品,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接着,教师策划“经典文学作品我来演绎”小舞台活动,让学生先阅读这个单元的所有课文,并简要描述每篇课文的核心主题和角色。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创作戏剧剧本,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每个角色的言行举止及面部表情,做好表演前的彩排工作。在创作戏剧剧本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多沟通和探讨,积极分享他们的观点,以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传递的真情实感,从而创作出更精彩的戏剧剧本。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让他们在表演时更加关注角色形象的表现方式,并让他们展开想象,编创一个故事。
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补充大单元教学内容,制订适合学生的大单元教学方案,从而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富满.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探讨[J].语文世界,2024(1):14-15.
[2]刘之霞.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的所思、所行、所得[J].第二课堂(D),2023(12):27.
[3]侯蕾.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23(49):45-48.
[4]周洁.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3(12):19-21.
[5]潘小凤.论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4(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