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2024-08-29 00:00:00江颖
教育界·A 2024年21期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传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向,小学英语教师应以新课标为指导,突破以往的教学局限,逐步优化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为推进学生在英语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文章立足于新课标,制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设计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训练活动,设计以合作教学为主体的互动学习课程与合作实施项目,围绕新课标要求改革传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以期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江颖(1992—),女,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

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传统小学英语课堂教与学的模式,并对教师提出全新的教学要求,如教师应注重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等。新课标视域下,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如何基于新课标,优化现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师亟待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结合信息化教学,提高英语育人效果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强调教师应重视信息化背景下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具有多元化特点,可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前、课中、课后等多个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可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导入,在课中利用信息技术讲解重难点知识,在课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训练,为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英语思维奠定基础[1]。

(一)以信息技术完善课前预习

预习属于学生接触新知的基础环节,更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要途径。小学生年龄尚小,并不能完全理解不同语境下的英语语言,且预习多以自主学习的形式开展,小学生普遍存在自制力差的问题,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直接影响最终预习效果。微课是依托信息技术创新形成的新型教学工具,能够在汇总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将课程重点以更直观、完整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预习。对此,教师需要从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结合微课开展预习活动,以预习传递新知内容与学习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稳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2]。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第一课时的“Story time”属于核心板块,具体描述Miss Li与学生一起制作水果沙拉的场景,展现关于水果沙拉的对话。结合现阶段学生学情分析,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水果类单词,如apple、orange、mango等。因此,教师可聚焦于三个方向设计微课预习课件:1.带领学生回忆以往所学的水果单词;2.整理“Story time”对话录音,结合对话中的六个场景进行初步讲解,引导学生尝试阅读对话内容;3.以图片的形式汇总本单元的重点句型与单词,如“fruit”“banana”“2XD3gpP1BsSUz4l/TjVR6DaJb7tVwMf3btGEfa8xiYU=salad”“I have...”“Do you have...?”等,以此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印象。此类微课课件设置形式融合新知识与旧知识内容,不仅能够唤醒学生对以往所学内容的记忆,而且能推进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教师立足于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制作微课,再利用微课开展预习活动,能在课堂教学前提高学生对单元内容的熟悉度,使其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为课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3]。

(二)以信息技术突破课中难点

小学英语教材中罗列了学生在小学阶段需掌握的课程知识。但由于小学生在以往的成长环境中,缺乏对英语语言的接触,缺乏语感,导致其在学习中常面临诸多问题。部分教师尝试以发布重复性抄写与记忆任务的方式,试图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记忆,但实施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甚至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如何在保障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增强教育效果,成为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师提供多种育人资源,以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重难点的突破口,更能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形成对学习重难点的多角度解读。为此,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开展辅助教学,先对学生产生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剖析,找到问题产生原因,再制订精准的教学指导策略,以此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的融合目标,达成新课标下英语育人要求[4]。

例如,基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此阶段的学生大多已经学习关于特殊疑问句的应用方式,但在具体的做题实践中,依然无法实现对特殊疑问句的灵活掌握,常出现关于此部分知识点的错题。为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的典型例句资源,并整合一些学习方式,形成完整的课件视频,同步配合讲解,带领学生共同分析How、What、When、Who等疑问词的应用方式。同时,教师可开展课上实践演练,结合信息技术设计问题链,要求学生参与抢答。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问题,如“What is your hobby?”“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学生需要在获得问题信息后,迅速做出反应并抢答,如“I like playing football.”“It's sunny.”。学生在准确回答的基础上方能记录分数,最终分数最高者即为获胜。此方式能够改变传统的师生互动模式,在无形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解决因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而产生的学习问题。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教师可获得更多视频、学习软件等相关资源,配合信息化课件与教师讲解,更易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三)以信息技术开展课后训练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且作业内容存在重复的问题,导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新课标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后作业训练,助力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

教师可以借助线上题库,落实分层作业的布置。在课后训练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差异,从线上题库中选择难度不同的作业内容,借助线上平台发送给对应发展层级的学生。这样可以让英语作业面向全体学生,让低层次的学生夯实基础,让中层次的学生突破重难点,让高层次的学生挑战高难度问题,迈向新的台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数据收集及数据分析功能,进一步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点,在后续的作业设计中有针对性地改进。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It's ( ). A.snow B.snowy。在此题的解答中,很多学生出现了错误,根本原因是学生对天气单词的词性变化掌握得不够扎实。因此,在后续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帮助学生查缺补漏[5]。

二、采用合作教学模式,改善英语教学活动

新课标中强调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因此,英语课程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基本学情,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此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学习思维的提升。合作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交流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同时,合作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基于此,在新课标背景下,以合作教学模式推进英语课堂活动的实施势在必行。

(一)以合作情境增加互动机会

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基础。为确保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围绕教材内容,积极创设英语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互动,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为实现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奠定基础。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单元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实施前,教师可创设与生活相关的学习情境,提问学生是如何去学校的。接着,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几组交通工具的图片,包括公交、地铁、汽车等,要求学生每三人一组,第一名学生描述交通工具特征,第二名学生表演,第三名学生猜词,最终哪一小组猜词数量最多即为获胜。教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合作类活动,让学生在准确描述和密切配合下完成猜词,能够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熟悉感,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思维[6]。

(二)以合作任务增强学习效果

新课标更重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但以往的教学活动多为灌输式教学,并未向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同时,教学方法统一,无法兼顾每名学生的学习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可设置符合学生学情的合作实践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开展互动实践,使不同阶段、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均能完成相应的任务,稳步提高学习水平。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3“My friends”的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聚焦于“朋友”这一主题。教师可以设计“调查朋友”合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名朋友进行喜好、习惯等方面的调查,再将所调查的信息汇总成调查表,汇报成果。为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任务实施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内容,如调查、记录、汇报等,让学生负责不同的任务,以此取得更完整且全面的学习成果。此方式主要以任务的形式推进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互动交流,掌握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了解更多的学习方法。

三、突出评价主体,实现科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中的一部分。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学的评价。教师要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提供帮助,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方式。教师还需在评价过程中突出评价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自身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率[7]。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Seasons”的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的教学围绕“季节”这一主题展开,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熟悉季节的相关内容,学会描述四季的景象。教师可制作单词卡,或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四季的景象,引导学生感知四季的变化,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相关内容,掌握英语知识。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设置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填写评价量表,从多个维度出发,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感知角度出发,评价单词卡是否有趣生动,自己所表达的内容是否能够与后续学习环节相衔接等。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如何贯彻新课标,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方式是教师亟待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标,结合信息技术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完善课前、课中、课后环节;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增加学生的互动机会,增强教与学的实施效果;注重教学评一体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评价。

【参考文献】

[1]赵青.用提问启迪思维: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学生英语,2023(36):149-150.

[2]丁杰.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3(9):82-84.

[3]戴维.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场景[J].小学生(中旬刊),2023(9):85-87.

[4]吴娜.如何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J].智力,2023(25):136-139.

[5]贾惠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能力[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31):8-9.

[6]房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多元导入法的应用技巧与改进措施探析[J].中学生英语,2023(32):155-156.

[7]李晓晖.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J].中国新通信,2023,25(15):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