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对作为现有教材补充教学资源的非故事类绘本的多次校本教学实践,剖析非故事类绘本的特征和非故事类绘本阅读的价值,从语言支架、人文素养、思维逻辑、学习能力等角度提炼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的非故事类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旨在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非故事类绘本;核心素养;校本教学;《儿童英语阅读魔盒》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C/2022/02/2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佳妮(1982—),女,江苏省无锡市连元街小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需要,有效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1]。非故事类绘本涵盖多个主题和多种题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科普知识、历史事件、日常生活场景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借助丰富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绘本的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通过自主阅读及合作探究,提升思维品质,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一、非故事类绘本的特征
(一)关注现实世界,涵盖丰富知识
非故事类绘本蕴含真实世界的信息,涉及生活中的各类知识及话题,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全面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学生可以通过解读绘本中的插图及结构化的语言,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分析、理解绘本的主题和意义,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培养思维品质和想象力,提升文化意识。
(二)融入自然拼读,提升阅读素养
非故事类绘本往往与自然拼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很好地弥补了现有教材在语音指导方面的不足。自然拼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素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流畅度和词汇学习效率,帮助学生领悟绘本内涵,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非故事类绘本句型结构不断复现、语言节奏富有韵律、画面生动真实,降低了学生阅读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围绕语言进行预测,掌握阅读技能,进而提升学习能力。
二、非故事类绘本阅读的价值
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非故事类绘本中信息的输入,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有关生活、科技、自然、人文等各个领域的知识,还可以在阅读中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世界,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对现有教材起到补充作用的非故事类绘本在丰富学生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及语篇知识的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非故事类绘本由于具备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因此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在阅读中对不同地域的文化及相关信息进行感知、理解、比较与鉴别,可以养成文化意识。通过广泛阅读非故事类绘本,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信息提取技能,运用多种策略、多元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与思考,加深对于绘本主题与内涵的理解,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学生在阅读时,对于文本概念的理解、音素意识及拼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流畅度的提高,都是他们自身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这将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坚实基础。非故事类绘本阅读要素与核心素养的关联如图1所示。
选择适切的分级绘本是让学生拥有积极阅读体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掌握必要阅读方法、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笔者所在的学校选择的《儿童英语阅读魔盒》分级读物按阅读难度(A到I九个层级),共分三个等级,涵盖数学、科学、文学艺术、社会研究四大主题,能帮助学生在自然语境中积累语言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及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三、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非故事类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梳理绘本主题脉络,搭建必要语言支架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语言储备有限,教师需要利用封面、插图等蕴含的信息来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读前预热活动。学生可建立阅读共同体,通过略读、扫读等方式提取和构建非故事类绘本主要信息和核心语言结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阅读单等载体呈现可视化主题脉络,为学生进一步研读绘本、深入理解主题、了解绘本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做铺垫。
We Can Eat the Plants是一本典型的非故事类绘本,以合理的语言结构介绍了人们每天的健康膳食。在读前预热时,教师向阅读小组提前发放阅读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观察封面,对绘本内容进行初步预测,提出合理猜想。阅读单中的具体任务如下:“1. Read the cover and tick the correct word for the title. 2. Scan the book and choose the correct words for the pictures. 3. Talk about the parts of plants that the animals can eat.”。考虑到绘本中关于植物部位的词汇较多,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绘本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因此教师利用对比具体实物、触摸体验以及播放植物生长过程的纪录片的方式,关联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导入主要词汇、搭建基本语言支架,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
(二)挖掘绘本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非故事类绘本的阅读目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绘本的文化内涵,感受绘本中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通过阅读非故事类绘本,学生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提升社会责任感,增强文化意识。
绘本What Goes Together?通过小狐狸和它的朋友小熊的一系列活动说明了生活中的配对关系,并用“A bird in a tree. A friend and me.”这句简单且押韵的话语诠释了与自然、与其他人相处时的情感态度。在绘本Mr. Noisy's Helpers中,闹闹先生之前接受的都是别人的帮助,最后成了帮助别人的人。学生通过阅读此绘本,可以了解每种职业都对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也可以认识到自己在接受他人的帮助后要学会回馈他人。绘本Let's Take Care of the Earth则运用核心语言结构来揭示主题—作为地球上的居民,人类应该与动物和谐共处,热爱并保护自己的家园。这样,学生借助绘本的丰富题材,能够了解蕴含多元文化的世界,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三)创设具象情境链条,建立合理思维逻辑
一般来说,非故事类绘本的题材多样,内容客观真实,但绘本的章节之间缺乏情节关联。教师如果没有创设恰当的情境,可能就无法激发小学生阅读非故事类绘本的兴趣。对此,在非故事类绘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为出发点,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通过图片解读、人物设定、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合理情境,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以确保绘本传递的信息能够被学生准确理解,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真实问题,享受阅读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依托绘本原有要素,将若干个相互关联且生动形象的小情境串联成情境链。
绘本Mr. Noisy's Helpers中闹闹先生的求助与各种声音有关。在教学时,教师关联闹闹先生的系列绘本,进行情境导入,介绍他的名字“Noisy”的由来。接着,教师通过各种声音来展现闹闹先生周围的环境和遇到的问题,从而引出teacher、farmer、driver、waiter等职业名称及相应的职能。在拓展环节,教师列出闹闹先生遇到的关于声音的新问题,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类职业的特点。学生在情境链的驱动下,持续探究、思考,学会了感恩给予自己生活上的帮助的人,如father、mother、friend、classmate。情境链创设能够让抽象的绘本内容变得具象,为相对独立的知识建立合理的思维逻辑,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四)拓展绘本解读维度,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非故事类绘本通常缺乏生动的情节,但其内容的真实性为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需要利用多模态的阅读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跟读、朗读、演唱等方式把握绘本的语言结构,体会文体的美感,培养阅读时的节奏感,提高阅读流畅度。
在绘本Let's Take Care of the Earth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绘本内容转化为一首歌曲,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Word Bank(词汇库)及Word Family(词族),通过自然拼读法认读绘本中的生词,借助the desert、the forest、the ocean、the swamp、the mountain等栖息地的图片猜测生词的含义,并将snake、bear、whale、alligator、goat等动物的图片贴到相应的栖息地的图片上。其间,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示范与指导,引导学生在唱一唱、演一演中掌握绘本的语言结构与主要内容,了解动物与栖息地的关系以及人类与动物共存的现状,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与热情。这样,学生学会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通过对绘本的多维度解读,有效提升了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非故事类绘本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涉及丰富主题和体裁,语言富有韵律美,能够有效地弥补利用现有教材资源来教学的不足,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选择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的非故事类绘本,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发展语言能力、培养文化意识、培育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蔷.非故事类英语读物教学的意义与有效途径[J].英语学习,2018(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