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哈尔滨的火爆“出圈”,引得各地文旅局羡慕不已。热度过后,也让大家认识到,一个城市的服务态度、服务意识才是重中之重,与其说人们重视价值体验,不如说更重精神体验。
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地处西南的贵州独具慧眼,执雷锋式服务之大旗,积极寻求破局之路。2024年7月,围绕雷锋精神赋能旅游服务这一主旨,由贵州省雷锋精神研究会主办,贵州省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会协办的《总结和推广学习雷锋60年贵州实践成果——推动提升建设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服务品质系列活动》项目结题座谈会,在贵阳市正式拉开帷幕。
“贵”有雷锋底蕴,
来自60年前的毕业论文
雷锋没有去过贵州,但贵州和雷锋却有着微妙的联系。在1963年开始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学雷锋热潮中,一位贵州学子便开始了他对雷锋精神的深刻思索。
“1964年,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当年的毕业论文《试论雷锋的共产主义道德观的形成》,是我对雷锋精神的最初认识,经过漫长的60年学雷锋路,我的思考,从雷锋精神的道德观过渡到雷锋精神的价值观……”
现年85岁的翟荣凯老先生——首批贵州学子考入北京大学,曾经的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也是贵州省雷锋精神研究会首届会长。会上,他用丰厚的理论支撑,用自己60多年学雷锋的经验,为大家论述了雷锋精神的永恒性,以及贵州60年来学雷锋的成果。
翟荣凯研究雷锋精神可谓是业界开拓者之一,而践行雷锋精神也是紧跟党中央脚步,成为先行者。北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市委党校任教的翟荣凯,没过几年,便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先后进入贵州铝厂修文铝矿宣传科、贵州省直机关工委宣传部、贵州省委宣传部直到退休,可以说为贵州雷锋精神的传播与弘扬了注入了深厚的底蕴。
“贵”有众人拾柴,
“社区干妈”的雷锋路
在贵州翟荣凯并不是特例,大批雷锋精神的践行者,活跃在社会的各个岗位,参与本次座谈会的有贵阳消防三桥南路救援站、花溪“阳光妈妈” 志愿者协会、花溪区萤光公益志愿者中心等 20 余家相关单位负责人。
在众多学雷锋模范中,被誉为“社区干妈”的贵州鼓风机总厂下岗女工、贵州省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活雷锋”宋振纹的故事尤其引人入胜。1998年,44岁的宋振纹从贵州鼓风机厂下岗,不仅自强不息,靠一双手、一台缝纫机养活了全家,还投入到助人为乐的事业当中,她捐出的钱,足够买一套住房,更带动了无数人加盟,救助了无数的困难人群。
会上,她跟大家分享了救助重症孩子的历程,如何发现,如何筹款,如何被大家信任,孩子如何得救。听众们随着宋振纹的分享,唏嘘、紧张、感动、庆幸。
“遇到有困难的人,能帮就帮一把、能拉就拉一把。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雷锋精神的践行者,这是我应该做的。”宋振纹说。
“贵”有暖心服务,
点亮多彩贵州
谈到旅游,公交车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中宣部首批命名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贵阳公交集团15路车队党支部书记廖莎在座谈会上,分享了城市公交“娘子军” 车厢内外暖人心的故事。
15路公交车队,是贵阳公交集团的“明星车队”。这条“女子线路”从1999年成立后,一直坚持“践行雷锋精神、竭诚为民服务”,广受乘客好评。
一次,廖莎驾驶车辆行驶到威清路站时,车上一名抱着孩子的游客焦急地向她求助,说孩子突然生病了。她一看,孩子正在抽搐。在征得车上乘客同意后,廖莎立即驾车来到附近的医院,陪同家长把孩子送去急救。事后这位来自外省的游客给车队送去了感谢信和锦旗。
在车上遇到乘客突发疾病、捡到乘客遗失的财物,这些情况经常发生。此外,还会遇到走失的孩子。
曾经一辆15路公交车行驶至红岩桥站时,驾驶员发现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走在车行道上东张西望,便立即下车询问,得知孩子找不到爸爸了。驾驶员就将孩子带回车队,联系上孩子父亲,帮助孩子安全回家。
“我们车队已经帮10多个娃娃找到了父母。”廖莎说。
无论在车厢内、还是在车厢外,这支“雷锋车队”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而且还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绵延不停……
60多年来,贵州省学雷锋的事迹数不胜数,这次座谈会让雷锋精神的传承者们更加求真务实、锐意创新,而用雷锋精神点亮贵州旅游,已经成为贵州人的共识和必达使命。
(责任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