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声乐作品《昭君》以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王昭君为对象,以第三人称歌颂女主人公的卓越贡献。该作品取材于昭君为了汉匈两国的和平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舍小家为大家”,远嫁匈奴的真实历史故事,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塑造了昭君深明大义、博大胸怀的崇高女性形象。[关 键 词] 演唱技巧;《昭君》;声乐作品;演唱探究
一、引言
纵观中国历史,昭君美貌无双、忠贞爱国、机智勇敢,备受众人赞扬,但其悲惨的命运也令人唏嘘不已。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均以昭君为创作素材,书写了大量的昭君题材诗词,在这些诗词中众人更多的是对昭君美貌的赞美与命运的同情,如:在李白的《于阗采花》中就写道:“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表现出昭君初到塞外,其惊人美色令胡女为之羞愧,赞扬了昭君沉鱼落雁之貌。在骆宾王的《王昭君》中曾写道:“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这里描写了昭君认为美貌是枷锁,身不由己,远离故土,红颜薄命的悲痛形象。这些诗词中大多是对昭君美貌、离乡别井、红颜薄命的惋惜,层次较单一,很少有昭君形象的前后对比。
同时,昭君多面性的特点在声乐作品中也得到体现。目前,以昭君为题材的声乐作品有很多,本文以宝谙作词,邓垚作曲的声乐作品《昭君》为例,探究其创作特点和演唱技巧。
二、创作背景
声乐作品《昭君》取材于中国古代真实故事——昭君出塞,故事中的女主角是王昭君。
王昭君,字昭君,汉族,西汉南郡人,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36年,汉元帝时选入宫中。《后汉书·南匈奴传》中有记载:“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飒动左右。”由此得知,昭君拥有沉鱼落雁之美貌。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单于呼韩邪来到长安,自请入朝为婿,汉元帝应允,决定挑选一位才貌双全的宫女,赐单于呼韩邪。宫中宫女崇尚自由,都希望有朝一日被放出宫去,不愿去荒凉的北方之地受苦,所以都默不作声。昭君虽久居深宫,但也深知汉匈和亲的重要意义,为了两国长久的友好关系,主动请缨前往匈奴和亲。昭君出塞后,她劝说呼韩邪不要发动战争,同时也向匈奴传播中原文化。昭君深明大义,为了民族利益无私奉献,使汉匈边境的烽烟消亡了近半个世纪,两国人民安居乐业,也增进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爱[1]。
三、曲式结构分析
声乐作品《昭君》以F宫D羽调式为基础,是一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可分为:引子、A段、B段、连接段、A1段、尾声。
第1—6小节为引子,采用Allegro的快板,上方声部八度进行,下方声部采用震音的八度伴奏音型,节奏强烈,给人以气势磅礴的音响效果,为作品奠定了激昂高亢的情感基调。
第7—17小节为A乐段,钢琴伴奏织体不变,A段带有反复记号,由a+b+a1+b1四个乐句组成,共16小节,a乐句可分为2+2两个乐节,b乐句同理,八度大跳干净利落,气势宏伟,附点节奏唯美大气,b乐句是a乐句的下行小二度模进,b1乐句最后收拢于d羽主调,形成同头异尾的结构。
第18—35小节为B乐段,速度放缓为Moderato中板,与A段相比采用了崭新的音乐材料,此段为对比中部,由c+d+c1+d1+a2+b2+a3+b3八个乐句构成,共24小节,c乐句与d乐句在音乐材料上截然不同,二者为对比乐句,同时c乐句与d乐句的终止式是由不稳定向稳定过渡的发展关系。较A段相比,a、b乐句时值紧缩,节奏时值、伴奏织体都有所改变,最后收拢于d羽主调。
第36—50小节为连接段,速度回归到Allegro快板,该段采用了引子的音乐材料进行发展,第40小节人声出现,歌词以简短的“啊”诉说内心情感,悠扬婉转,高亢激昂,将音乐逐渐推向高潮,引入再现A段,共15小节。
第51—66小节为A1乐段,由a4+a5+a6+a7四个乐句构成,呈方整性乐段,共16小节,该段采用了A乐段的音乐材料,钢琴伴奏织体基本没有变化,乐句完全再现。
第67—77小节为尾声,共11小节,音乐材料源于A乐段,最终收拢于d羽主调,完全终止[1]。
四、歌词韵味
A乐段:“大漠草青青”描述了昭君塞外和亲时眼中的大漠美景,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光无限好。“美人英雄怀”凸显了昭君远嫁匈奴、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只愿长相知”表现出昭君身为汉朝人,十分渴望留在汉朝终老。“幽怨转眉开”昭君深知肩负两国邦交的重大使命,即便心中难过,神态也顷刻间舒展。A乐段复乐段的“只愿烽烟化雨”,表达了昭君希望汉匈两国的联姻能够消平边境战火,还两国人民长久安宁的生活。“琵琶诉衷怀”昭君内心的期待无人可倾诉,幸而还能与自己的琵琶诉说衷肠。
B乐段:“江流荆门开”描写了汉荆合流的历史情景,勾起了昭君深深的思乡之情。“环佩徐徐来”昭君回忆起当年和亲车队慢慢向自己驶来,最后不得不离开故土的情景。“惊艳宫廷独不识,啊画图误君爱”昭君独处时内心回想起当年初入宫的心酸往事,金碧辉煌的大殿,只因没有贿赂画师,被恶意丑化,错失帝王的宠爱。B乐段复乐段歌词“家国情怀远,诉尽飞雪白”昭君的家乡远在千里,勾起了她对故土的无限眷恋,想要述说对故乡的怀念,待到白雪皑皑,却无法倾泻而出。“女儿出塞声声慢,啊月夜独徘徊”昭君回想离开家乡时的万般不舍,每到深夜便觉得孤独无助。紧扣主题的歌词再次出现,“大漠草青青……琵琶诉衷怀”,这里的乐句篇幅有所缩减,情绪较A乐段略显激动,昭君深知此生未必能还于故土,但想起两国人民,她的内心也是激动而坚定的。
连接段:歌词只用了一个简单的“啊”字来表达昭君内心的情感,情绪一环扣一环,越发澎湃,几乎到了爆发的边缘,慢慢把音乐推向高潮。
A1乐段:歌词完全重现,情绪更加激昂,将昭君巾帼女英雄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她“舍小家为大家”的形象再次得到升华。
结尾:采用A段的音乐材料进行发展,并将音乐推向最后的高潮,带听众重温昔日昭君出塞的历史情境,回味无穷、引人入胜[2]。
五、演唱探究
(一)演唱难点
1.音域跨度
声乐作品《昭君》是一首张力极强的乐曲,据调查,除同度和一至三度的狭音程外,四至八度的大跳音程在全曲中所占比例为24%,八度的大跳共11次出现在全曲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第6小节首次出现的八度音程大跳,该音程出现在作品人声演唱的第一小节,需要演唱者有较好的音准,在演唱高八度a2时,保持歌唱状态,低声高唱。“大漠”是a1—a2的音程跨度,给人们展示了辽阔的塞外风光,“草青青”预示着昭君犹如旅人在荒漠中遇到绿洲一般,给予人们希望。除此之外,还包括6—7—8度的上下级进绕式演唱,在做上行音程大跳时,演唱者首先要稳住喉头,保持气息的连贯流畅,先有音准再发声演唱,在唱下行音时保持原来的状态即可,不能松懈,上颚保持积极的状态[3]。
2.节奏变化
声乐作品《昭君》在节奏上变化较多,也比较复杂,重音的位置也时常发生变化。如:A段的主题旋律“大漠……诉衷怀。”主要出现在B段的后四乐句(a2+b2+a3+b3)以及A1再现乐段,B乐段的主题旋律较A乐段相比,节奏上出现了明显变化,时值紧缩,“大漠”二字由原来的两个四分音符变为两个八分音符,节奏上更加紧凑,A1乐段中主题旋律的节奏回归A乐段。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掌握节奏的变化,切忌拖拍抢拍的现象发生。
其次,作品多为弱起节奏,不在正拍开始,频频出现非逻辑重音。如:B乐段中的“江流”“环佩”“惊艳”“家国”等,每乐句的第二个字都要加上重音,演唱时需着重注意节奏重音的运用[4]。
(二)演唱处理
1.气息运用
A乐段a乐句由两个乐节构成,一个乐节换一口气,如:“大漠草青青,美人英雄怀”,在“草青青”之后进行换气,这样的气口对于演唱者来说是比较舒服的。由于“大漠”和“美人”都是八度进行的大跳,音域跨度较大,且音区持续较高,所以“草青青”后的换气要迅速,储备充足的气息量后,气息下沉,演唱时持续送气,不要因为音区变高就往上提喉。“只愿长相知,幽怨转眉开”是b乐句,两个乐节构成,这里的处理方法和a乐句一样,一个乐节换一口气,“长相知”后再进行换气,这里的音区并不高,所以这里的气口只需要过渡自然,“开”字口腔打开,气息均匀送出。“只愿长相知,琵琶诉衷怀”换气同理,乐句末尾的“怀”音区比“开”低,确保气息稳定输出,叙事性演唱。
B乐段音乐主题转换,“江流荆门开,环佩徐徐来”的换气口与A乐段相同,一个乐节换一口气,此处音区不高,在“荆门开”后从容换气。乐句中“江流”处于弱拍,这里是王昭君对故乡的回忆,所以用叙述性的口吻进行演唱,弱起慢唱,平静地诉说,让气息流动起来。“家国情怀远,诉尽飞雪白”是同样的道理。“惊艳宫廷独不识,啊画图误君爱”乐句中,“独不识”是由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组合而成,这里要控制好气息,做到声断气不断,富有弹性的演唱,乐句末尾的“爱”要用渐强的力道,将气息推开。“女儿出塞声声慢,啊月夜独徘徊”乐句的“独徘徊”后面是A段主题音乐的再现,“大漠草青青,美人英雄怀”主题音乐第二次重复出现,两个八度音程大跳,整体音区升高,情绪由平静转为激烈,第二句“美人英雄怀”出现最高音降B,所以这里的换气要快,气息尽量吸多一些,气息下沉。第二次主题音乐的出现与A段想要表达的情绪不太一样,如果说A段是展现大漠景象和昭君对汉匈两国未来的美好祝愿,那么该重复乐句更多的是,表现昭君内心对两国未来幸福安康的坚定理想,所以演唱者在演唱该段时要更加坚定有力。
连接段字少腔长,巧妙地运用了内蒙古长调的演唱风格,整段只有“啊”一个字,却能感受到音乐情感的层层递进。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意对气息的控制,持续送气,腰腹间保持对抗且富有弹性,逐渐将音乐推向高潮。
A1乐段第三次出现主题音乐,气息要吸得快且足,加强力度,引出全曲高潮部分。
尾声开头的“大漠草青青,美人英雄怀”中的“怀”持续了9拍,所以此处要做渐慢处理,在“英雄”后吸气,气息尽量吸深一点,腰腹肌肉保持对抗,肋骨扩张,气息均匀吐出。“只愿风烟化雨,琵琶诉衷怀”,此乐句的“怀”在“衷”后换气,该字持续了12拍,气息绵长,演唱力度不宜太强,速度放慢,平稳送气,形成余音袅袅的音响效果。
2.咬字归韵
该作品咬字的重点分为字头、字腹与字尾,如:“人”的字头为“r”,演唱者在演唱时容易忽略“r”直接唱“en”,这样的演唱方式会导致与后面歌词的声音不统一;又如:全曲出现了很多以“ɑi”为字腹的词语,好比“怀”“白”“开”“来”“爱”“徘”,这些字在演唱时要注意把韵母拉长,从而把声音传远。除此之外,字腹为“ei”的词也是较难咬的字,如:“飞”“美”“眉”等,咬字同理,韵母延长。字腹为“ɑi”和“ei”的字,虽然在演唱时主要是延长韵母,但并不是说可以忽略字尾,“ɑi”和“ei”后面都有一个“i”,归韵时舌位升高,一步到位,不必着重强调字尾。
A乐段“大漠”“美人”是八度的音程大跳,所以在低音区的“大”和“美”时要把口腔牙关打开,状态不变的同时唱出高音区的“漠”和“人”,“美人英雄怀的“怀”唱“huai”要注意咬字归韵,在“u”上迅速归韵到“ɑi”。“幽怨转眉开”的“开”同理,演唱时注意迅速归韵,轻咬声母“k”归韵至“ɑi”,咬字干净利落,坚定有力。“琵琶诉衷怀”中的“怀”时值持续8拍,演唱者注意拉长韵母,持续送气。
B乐段是叙述性的主题,情感发生变化,情绪不再像前面那样激烈,转而平静。这个乐段的音区居中,演唱者只需要像说话一样,准确发音就可以了。后面主题音乐第二次出现,情绪再次转换,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降B,高音区咬字力度要大,不要拖泥带水。
连接段速度由中板回归快板,速度加快,由平静转向热烈,前6小节引用主题音乐材料,后人声声部加入,一个“啊”字,表达了昭君内心的澎湃情绪,这里要注意口腔继续打开,牙关放松,以充足的气息做支撑,唱出浑厚有力的长音,将音乐推向高潮。
A1乐段的歌词与A乐段相同,情绪持续高涨,演唱者注意咬字要迅速且清楚。
尾声的演唱力度要加强,最后一句“大漠草青青,美人英雄怀”速度渐慢,“怀”字持续9拍,“huai”的声母一笔带过,将韵母“ɑi”拉长。“只愿风烟化雨,琵琶诉衷怀”中的“怀”持续了12拍,该字与上一个相比,音区降低,力度减弱,速度减慢,在拉长韵母的同时,均匀送气,直至整首曲子结束[4]。
六、结束语
新时代的中国声乐作品正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作曲家既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紧扣民族性和时代性,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声乐作品。声乐作品《昭君》,将女主人公昭君舍生取义、无私奉献等大无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古代的女性传统美德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它把多种民族因素与西方作曲手法相融合,是传世经典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黄晓.声乐作品《昭君》的演唱分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2]张淼.以昭君为题材的三首声乐作品演唱比较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9.
[3]蒋秀宁.两首“昭君”题材歌曲演唱探究:以邓垚、王志信创作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22.
[4]王雅岚.歌曲《昭君》的演唱探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