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戏剧是舞台表演艺术的总体,现阶段大众较为熟悉的戏剧表演形式有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木偶戏、皮影戏等,在这些不同的戏剧形式中,演员的表演能力对于塑造角色、推动剧情发展以及营造整体艺术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详细分析戏剧表演的特征,并且借此对戏剧表演中演员能力的构成进行阐述,再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帮助演员提高戏剧表演能力的路径,使演员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提升表演水平,为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演出。
[关 键 词] 戏剧表演;表演能力;路径
戏剧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富有魅力的舞台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力,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关注,演员是戏剧表演的主体,其表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剧目质量以及观众的观演体验,因此,探讨提升演员表演能力的路径对戏剧艺术的整体发展有积极影响。演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养、表演技巧,同时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修养,明确现阶段自身表演中的不足,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寻找提升适合自己表演能力的路径。
一、戏剧表演特征
戏剧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经典艺术表现类型,在国内外都拥有深厚、牢固的群众基础,戏剧表演的特征丰富多样,这些特征使其具有独特魅力。第一,综合艺术,戏剧表演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演员、剧本、舞美以及与表演故事相适应的音乐和舞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第二,戏剧表演需要在舞台上完成,所以舞台设计、布景、灯光、音响等元素共同营造出独特的表演空间,可以使观众沉浸其中,感受演员的生命力和剧本的情感,最终深深被戏剧魅力吸引[1]。第三,戏剧表演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声音语言等元素激活观众的视听感官,使观众直观地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性格与命运,这种直观性使戏剧表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冲击力。第四,戏剧表演中的时间和空间都是虚拟的,演员通过表演将观众带入一个虚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人生经历。第五,在戏剧表演中,对话是塑造人物、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话,可以展现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思想,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剧中人物和剧情。
二、戏剧表演中演员能力的构成
(一)语言能力
语言是日常生活的交流工具,更是戏剧表演中塑造角色、推动剧情发展、展现人物性格与情感的手段,所以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表演过程中,演员要用清晰、准确的发音,以及生动的语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演员在戏剧表演中的语言能力还体现在对戏剧语言的深入理解与把握上,戏剧表演与日常生活不同,其语言经过精雕细琢而成,演员必须理解台词、明确表演的背景,在深入挖掘角色内心世界的前提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角色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再用合适的节奏与韵律,使语言更丰富、生动、富有感染力[2]。
(二)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不仅指演员在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更指其对人类文化、社会现实、人性与情感等多方面元素的深刻理解与体验。首先,演员在戏剧表演准备阶段,必须对不同的文学体裁、风格有深刻认知,这样才能从剧本中提取故事背景、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真实情感,进而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其次,演员要了解剧本创作的历史背景,对历史事件、人物命运有所了解,从而更易于与自己的角色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最后,演员要在剧本分析与表演模拟中融入哲学思想,在深入理解人性、道德、伦理等深层次问题的前提下,解读角色的行为动机、情感变化,使表演更具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三)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戏剧演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观察的过程中,演员可以通过捕捉信息为自身的表演提供真实、生动的素材。观察能力对演员在表演创作中对人物的塑造、情感的表达以及舞台的交流与适应都有重要的影响。优秀的舞台剧演员可以在生活观察中找到待表演角色的形象特征,创作出一个内部、外部和谐统一的人物形象。演员可以观察生活中不同身份人物的外貌特征、行为举止、生活习惯、心理状态,以此为基础再现真实的人物形象,这种真实性的再现能够增强观众对角色的认同感和代入感,使表演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3]。
(四)心理素质
演员在戏剧表演中心理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体的演出效果。心理素质包含自信心、意志力、情绪控制力、专注力和适应能力等。一个自信的演员能够更加自如地面对舞台,不畏惧观众的注视,能够全身心投入角色的塑造中,演员需要养成享受舞台、直面观众目光的习惯,在经验的积累下增强自信心。在表演中,演员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如角色的复杂性、情感的深度等,这时,意志力、专注力与适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演员只有具备坚定的意志力后才能始终保持对表演的热爱和追求,不受环境影响,持续创作优秀作品。
(五)表现能力
戏剧表演中,演员的表现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核心部分,涵盖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各种技能与特质,将表现能力进行细化分析,可以进行如下解读:(1)情感表现:演员必须具备准确传递角色情感的能力,无论是喜悲还是愁苦,都要让观众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2)角色塑造:演员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经历、心理状态等,通过细致入微的表演,将角色的形象立体地展现给观众;(3)舞台表现:戏剧演员需要具备舞台感和观众意识,在不同的舞台环境、表演需求下,根据观众反应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表演,用技巧与情感填充舞台。
三、戏剧表演中演员表演能力提升的路径
每位喜剧演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艺术才能,在不断提升表演能力的过程中,戏剧演员必须用自己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尊重艺术规律的态度去学习与实践训练,从而找到适合自己能力提升的途径,实现个人艺术修养的提升。
(一)注重生活的感悟
正所谓戏剧源于生活。戏剧演员想要在舞台上呈现出最佳的表演效果,塑造出深入人心的角色,就必须观察生活、享受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表演灵感,从而在虚构的戏剧中展现鲜活的生命。
1.观察、感受与想象
演员即便不在舞台上,也要保持对生活、观众的观察习惯,理解不同身份、不同职责的人日常的思想,明确他们行为举止背后的思想与情感动机,在环境转换下分析人物状态变化的产生原因,从而捕捉到更多表演的细节,在未来戏剧表演中用细节塑造角色。此外,演员还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主动与身边的亲人、朋友交流互动,不断与陌生人进行情感的沟通,感受这些客体的内心世界,明确自己在表演中面对不同人、事、物需要做出的反应,从而使表演更真实,充分提高表演能力[4]。最后,演员的成长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演员会从无到有地创造一个角色,在此过程中,为保证人物设定让观众的信服,就必须通过想象来填充设定中的空白,结合现实生活,创造出符合剧情和人物特点的表演细节。
2.真实情感表达
传递真实情感是戏剧表演的核心,演员只有在舞台上进行情感的呈现、情绪的外放,才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情绪才能随剧情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在隐形的演员与观众互动中提高表演质量。为更好地表达真情实感,演员要不断学习知识与表演技巧,借助丰富的训练提高自己情感的敏感度,在此过程中寻求专业的指导,接受系统的表演训练,从而全面认识自己的表演特点与表演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表演风格与发展方向,在不断吸收、借鉴他人经验与智慧后,填补情绪表达的空白,实现自身的综合发展。
(二)走进角色的内心
戏剧表演的完成度取决于演员在角色塑造中对其理解的深度和刻画的准确度,演员必须走进角色内心,在表演的过程中做到与角色融合,才能使表演富有艺术张力。
演员首先需要对剧本进行深入研读,先从整体出发把握剧情的走向,明确剧情中的人物关系,在对剧本产生全方位认知的情况下把握细节。在此基础上,演员要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角色的性格、生活经历、内心世界等,为了补全自己所饰演角色的形象,还要从对手戏演员的台词中捕捉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和立体,剧本中各个行为的动机也更明确,从而合理塑造角色。演员还需要对剧本进行多次研读,每次研读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初次感受人物的正面形象、第二次分析其侧面形象、第三次寻找每句台词的引申含义……通过多次研读,演员不仅能把握角色的情感变化,也能梳理清晰剧本整体的逻辑关系[5]。
演员在进行分析剧本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在读的过程中思考,尝试将自己代入剧本中,尝试以情感的共鸣理解角色的精神内核;第二,在重要信息、重要情感变化节点上进行标注,并及时记录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将多次的标记综合分析,为后续的排练与演出做好充足准备;第三,积极与其他演员互动,在戏剧外与同组演员建立合作关系,在互相对戏的过程中还原最真实的故事;第四,对于有原著的戏剧剧本,演员要结合原著理解剧情与角色,确保自身的表演符合原著设定。
(三)加强基本功训练
1.台词语言
基本功是演员塑造角色、演绎故事的根本,而台词则是基本功的重中之重,台词承载着角色情感、性格,也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演员要保证自己的台词清晰准确、情感投入、节奏适宜。首先,演员必须进行针对性的语言训练,学习音标,确保每一句台词音节清晰,避免因音节混淆传递错误信息,同时还要进行吐字的练习,养成锻炼口腔肌肉的习惯,如每日练习舌头操、唇部操等,提高吐字的清晰度;其次,演员必须明确:台词不仅仅是剧本上的文字,更是情感传递的第一载体。真正优秀的演员需要具备读懂台词的能力,明确每一句台词的明示、暗示,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使台词更生动、感人,以塑造出更鲜Lw5zAmkiYNVGHPRQObtWQkLIVyNJ9je2sUr93GqqXN8=活的形象,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最后,演员要掌握好台词的轻重音,明确哪里该加速、减速,哪里要适当停顿,让台词在抑扬顿挫的同时,可以更流畅、自然地传递情感,让观众即便在无字幕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台词对剧情做出准确判断。为达成这一目标,演员在排练的过程中,要与导演、其他合作演员共同商议,调整台词的节奏,在反复演示下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
2.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是戏剧表演中演员表达角色情感、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肢体训练也能从侧面提升演员的表演能力,使其表演更自然、生动。首先,演员要进行基础动作的训练,如借助瑜伽、舞蹈、体操等训练,增强自身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感,为剧本中的肢体动作、武打表演做好准备。演员在此过程中要重点训练正确的站姿、走姿与坐姿,从而在舞台上呈现出最佳仪态,为角色塑造增加信服力。其次,演员在日常生活中要观察人们的行为举止,学习各种角色特有的肢体动作,如老年人、青年人、士兵、商人、农民、艺术家等,或者借助对经典影片中演员肢体表演的学习,积累丰富经验。最后,演员要有自己的动作设计,根据角色的性格、情感,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肢体动作,并在排练中将这些肢体动作与台词、情感紧密结合,保证舞台表演一气呵成。
3.表情刻画
演员在戏剧表演中要控制好自己的五官,在传递角色内心情感与状态的同时,保证上镜效果,为观众带来良好的观看体验。演员应首先学习和熟悉不同的情感词汇,如喜、怒、哀、乐、惊讶、恐惧等,并理解每种情感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此时可以通过观察生活、实践模仿等方式展开训练,掌握情感表达的准确方法。在熟悉情感后,演员要控制好自己的面部肌肉,在日常学习中进行皱眉、微笑、瞪眼等训练,学习如何在不改变整体表情的情况下,微调某个部位的肌肉来传递更细腻的情感。此外,演员还可以通过镜子前的自我观察进行表情练习,观察自己的表情变化,及时发现不足并改正,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将排练表演用摄影机、手机拍摄记录,之后反复观看表演,分析在实践过程中表情的刻画是否兼具生动性和准确性。
(四)参加多形式演出
戏剧演员可以通过参加不同类型的戏剧表演活动、演绎不同性格特征角色的方式走出表演的舒适区,在拓宽视野的情况下,提升演员的专业素养和艺术修养。演员一定要勇于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没有人可以一直演绎文艺剧,也不可能始终演绎偶像剧,所以演员需要从主角到配角、从古装到现代,尝试各种不同的角色,走进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只有这样才能基于多样化的角色体验提高人物心理、情感的解读能力,也在积累丰富表演技巧后,对表演工作更游刃有余。多形式演出意味着演员有更多的机会面对观众,并接受观众的反馈,观众的反馈是演员改进自己表演的重要参考,演员需要多去倾听观众真实的声音,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在得到反馈后及时改正,完善自身的表演体系,不断提升表演水平。
四、结论
综上所述,演员作为戏剧表演的核心,其表演能力的提升对于整个剧目的成功至关重要,为了提升表演能力,演员需要深入理解戏剧表演的特征,提高角色塑造、情感表达、舞台技巧等多方面的能力,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积累经验、建立完整的表演体系,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艺术修养的前提下呈现精彩表演,增强观众的观演体验。提升戏剧表演中演员的表演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演员不断学习、实践和创新,相信青年演员也能为观众呈现出更多精彩纷呈、感人至深的戏剧作品。
参考文献:
[1]朱子彤.戏剧影视演员即兴表演训练的作用分析[J].明日风尚,2023(8):73-75.
[2]安姿涵,陈阳.论戏剧表演中演员表演能力及提升路径[J].艺术评鉴,2023(1):151-155.
[3]方志.戏剧表演中演员表演能力的提升对策[J].大观(论坛),2021(12):32-33.
[4]王江波.试论戏剧表演中演员表演能力提升的路径[J].参花(上),2021(2):115-116.
[5]郭远建.戏剧表演中演员表演能力提升的路径[J].戏剧之家,2020(22):41.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