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体书法的独特性和时代意义

2024-08-27 00:00纪子松杨弋杰
名家名作 2024年18期

[摘 要] 破体书法作为中国书法的独特存在,其以王献之为重要节点,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魏晋时期和唐朝时期书法的主要代表,其展现了当时书法家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是当时书法家主观感受的表达和抒发,对于之后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讨论破体书法的独特性和时代意义,对于书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唐代书法;破体书法;魏晋书法

破体书法因其具有自我书法意识的独特性和独创性,在中国书法史上不像五大书体(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那么传播广泛和负有盛名,但破体书法以其独具一格的表现意境、呈现方式和独有的审美性、思想性产生了影响。破体书法的形式吸收了篆籀笔法的精髓,并以长竖笔、连带用笔和重叠笔等手法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美学魅力,使其在书法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一、破体书法的独特性

(一)破体书法的发展分类

破体书法史以王献之为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他之前为非自觉的“破体”;之后为自觉的“破体”。自觉与非自觉,意义大有不同。

非自觉性破体书法可以看作自然形成的,没有过多主观感受在里面,没有书法家个人的审美,是带有批判的主观情绪在里面的自然表现。非自觉性书法并非为了审美的需要去主动创造质朴的感觉在里面,仅仅是书法家的自然写作而成。

自觉性书法作为后人自己参照非自觉性书法而做出的具有个人审美的,带有书写主观色彩在里面的一种对于之前书法的一种思考和研究,进而进行的模仿或者说是再现。然而自觉性破体因为其具有主观性,后世经常弄巧成拙,对于复古的破体书法理解仅仅停留在书法表层,过分地追求这种感觉却使其反复古,走向复古的对面。

(二)破体书法的审美性

书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打破旧有体系、不断发展进步的史书,破体就是在书体发展的规律下产生的。书圣王羲之就是在前人钟繇的基础上对楷书进行打破与改革,同时也在魏晋风度的影响下对行书和草书进行革新。而王献之又在父亲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变革,把楷书和行草书单个书体进行组合和整理,形成破体。破体之所以能从书体变化的过程中变成单一的书体,其根本原因在于破体书法诞生于东晋这个礼法崩坏、人们思想大解放的时代,传统的、旧有的思想在这个时代很难像以前那样如同钢印一般镌刻在人们的心中,社会思想的转化给予了破体书法一个诞生的摇篮。王羲之认为,“破体”与古隶极为相似,唐朝书法家蔡希综也在自己的书中写道,其与章草很相近。后代对于破体的研究也基本上是按照他们的思路进行研究的。书法家王献之的作品《十二月帖》将楷书、行书、草书三大书体进行解剖和重新组合,三种不同的书体以一种过渡的方式进行展现,达到了树立新旗帜的目的。作品结尾和开头的楷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予观者一种极大的视觉冲击。张旭的草书《肚痛帖》与王献之相比更加灵活变动,个人情绪的表达也更加丰富,书写意趣也转变为浪漫主义。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受到张旭和王献之的影响较多。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裴将军诗帖》讲述了唐代大将军裴旻打击匈奴的英雄事迹,作品融合了楷、行、草三种书体,整幅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形式感,往后书法家多为重视,认为其是颜真卿破体书法的大成之作。整部作品将楷、行、草三书结合起来,主张以神写形,追求和谐和冲突的统一,营造了极强的视觉张力,创作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著名作品。《裴将军诗帖》的诞生,表明破体意识早已根植于颜真卿的书学思想和书法意识中,当所有客观条件都符合之后,在一个合适的书作中便会自然流露。这既是一次书学审美取向的偶然尝试,也是盛唐书学自由创造意识流行的大背景影响下的必然结果。清代的书法家何绍基观闻此帖曾感叹:“余觅之十数年不可得,今忽睹之,不禁拍案叫绝!”颜真卿另一部作品《争座位帖》将行书、楷书相结合,成为破体书法的又一篇作品。

(三)破体书法的思想性

破体书法书写质朴,透露着志趣和天真,极大地表现了那个年代思想上的审美意趣,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活力与生机。宋代由于理学哲学思想的兴起,对于破体的研究讲究“融合”,在思想和实践的层次进行思辨。

元代书法家杨维桢将章草、行草、今草、狂草等多种草法进行剖析和融合,显现出诡异而独特的书法风格。书法家张雨师从赵孟頫,又学习晋代书法,将几大笔法进行融合后,其字体表现得天真烂漫、自由洒脱、字形开阔。

明代的破体,在早期由于盛行单纯的模仿,所以对破体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所以破体书法在明朝早期并没有较大的发展。对于破体书法研究较深的是书法家宋克,他在章草的基础上加入了狂草元素,笔法上浑然大气、结体上自然巧妙。到明朝晚期,心学思潮兴起,书法作为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由心学而引起的追求思想解放的风气,直接反映在书法中,书坛也因此一改之前的守旧风气,在理论层面出现了自成体系的破体。书法家赵宧光在《寒山帚谈》中认为,推崇破体书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当时的人们思考之前书法的形成和规律,对于书法的底层逻辑和书法的演化历史可以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悟。明朝晚期的破体书法在两个层面即结构和笔法上,结合草书、行书的灵活和隶书、楷书的端庄,展示出极大的主观色彩。

清代发生过两大破体运动。前期“真草篆隶一体”是以篆书、隶书为本源,主张所有的书体以同一规律,在金石和帖学之间寻找契合点。中期“金石碑学”运动,朴学兴起,金石研究一时最为盛行,进而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体运动。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其风格怪异特别,笔法上推陈出新,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自身的审美趣味,他独创的“六分半书”,以隶、楷、行、草四体相参,加入兰竹笔意,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又称“板桥体”。板桥书法本质是以画入书,将书法和社会画相结合,体势相杂,名之曰“怪”,暗含贬义,时至今日,其书早已逸出书法史的主流之外,极大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怀。

破体书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跨度极广的书体,破体在以文字学和考据学作为支撑的情况下,将艺术和学术提升到同一高度,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极具辉煌,旧有的思想不断被取代,新生的书体又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二、“破体”对当代书法领域的影响

(一)对于书法教学的影响

破体对于当代而言,不单单是简单的书体,更是一种书法创新的方法论。破体书法的历史就是中国审美书法不断创造、不断思考、不断整合的历史。破体书法所展现的思辨精神和对于书法的剖析和思考以及整合的能力正是目前高考书法所需要的。破体书法对于审美的要求和对于美的思考使现在高考书法面临着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困境和难题。破体书法将不同书体打碎重新组合,最后以统一的笔法或者表现形式进行呈现。破体书法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被官方认可,其审美性和主观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民众对于破体书法识别读取的难度。官方书体要求其必须郑重庄严,由于科举考试要求书体端正,正如陆以恬《冷庐杂识·破体字》载:“朝考殿试,最重书法,大要以黑、光、匀为主,并不可有破体字。”区别于传统五种书法,破体书法在技法上将五种技法进行融合,技法相同,风格却不同。某种程度上,破体不单单是作为一种字体,而是成为一种表现形式,是一个更广泛的范围。破体是先将五种书体打破,再将它们组合起来,打破先前五种字体之间的约束。学生对于破体书法的思想和底层规律的理解相较于传统的书体,其学习的成果会直接反映在考试结果上。

对于老师和学生,破体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区别于传统书体,破体留下的资料比较少且有限,将破体引入高考书法,需要老师和学生更多地投入研究和学习,对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更高。破体书法不单单考验创作者对于五种书体的理解、学习以及研究,更多地考验创作者对于书法的理解能力、剖析能力、研究能力、整合能力。随着目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破体书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破体书法的推广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一招鲜吃遍天”的局面。当代书法体系的停滞不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学生对于书法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对于书法的理解也是孤立的、片面的。破体书法的研究对于当代书坛的表现力和活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当代书坛时代上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创新的表现形式。

探讨破体书法必须植根于传统书法,敢于探索破体和传统书法的共性和特性,对于破体书法的研究要建立在传统的书法名作上,不能凭空对破体书法展开讨论和研究。古代的主流书法是破体书法的生长土壤,研究古代破体书法要多从古代的大家名篇中寻找破体书法的时代特性,将多个形式进行结合,要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讨论,不能单单局限于书法这一媒介中。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标准,不断从古代大家的作品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眼界。古代的书家受到当时书写材料的限制并未有过大篇幅的作品,但如今书法艺术与人们的现代生活相结合,破体可以为当代书法创作注入新的血液。破体的形式富有极强的书法视觉冲击力,强调书体的对比关系,在章法结构上主张大胆、夸张。对大尺幅书法创作需求的增加,就需要创作者不断地寻找更广阔的创作思路,创作者理应传承古代书家勇于突破和创新的精神,不断发掘自我潜力,多欣赏、多学习古代经典作品,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充分调动主观创造力,从而创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破体书法。

(二)对于思想上迭代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破体书法不单单是一种书体或者说是一种理论体系,其中蕴含着创新精神和对于书法的剖析能力,展现的是一种更具有活力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破体书法展现的活力并不是简单地将现有的东西进行破坏和组合。当代的书法很大程度上停留于古代的几大书体,缺乏新的活力和表现,对于书法的学习往往停留在简单的仿写,并没有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思考和剖析,进而演变出新的、区别于之前完全不同的书体和思想理论体系,书法体系的停滞不前导致现在的书法创作缺少新的思想和新鲜血液。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破体书法是区别于传统五大书体的书体,而是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敢于剖析和敢于结合的思想。如果还是简单地仿写,单纯地为了复古而去复古,为了创新而去创新,只是将问题回到了第一个,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创新,从破体书231311c15ea5197013ae3237108a5797法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破体书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现在书法面临哪些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哪些措施来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三)对于艺术表现形式上当代书法多元化呈现的影响

破体书法在唐代最为盛行,与手札不同,在当时,破体书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装饰的需要,在唐代影响范围极其广阔。在颜真卿作品《裴将军诗帖》中,书法家将多种字体经过解构再重新组合,不断地打破旧有的、传统的书法形式,大量吸取王羲之和张旭的笔法,也从民间吸取笔法,在字体的处理上,手法变换多样,空间变化丰富。作者多将自己的个人情感带入笔法之中,表现了自己豪迈的笔意。整篇作品既有楷书的厚重与饱满,又不失行草书的快意和畅通。破体书法本身就是不断分解和结合的过程。破体书法在分解与结合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冲突和矛盾产生,但这些并没有阻止破体书法的前进和发展,反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的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矛盾双方在一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转化,而解决遭遇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又促进了破体书法的发展和进步。

三、结束语

破体书法的诞生具有跨时代的特殊性和历史性,使其诞生之初就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和创作者本身的表现性,展现出创作者本身极高的审美理解和自我意识。无论是在技法的理解和表现上,还是在审美能力的要求上,对创作者本身的思想高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当代“破体”书法丰富了书法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欲望,促进了传统与当代的对话与融合。研究和探讨破体书法对于当今的书法创作,对于学生和老师在技法、审美和思想三个层面都是新的起点和新的要求,也力求寻求书法领域的再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先岳.“破体”:非自觉与自觉的流变及艺术启示[J].艺术广角,2023(5):117-122.

[2]王伟卿.“破体”书法对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影响[J].大众书法,2023,8(5):100-105.

作者单位:江西服装学院时尚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