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厚的诗讲述黄土的梦:浅析吴天明电影风格与叙事

2024-08-27 00:00杨宸琦
名家名作 2024年18期

[摘 要] 作为第四代导演的标志性人物,吴天明是我国西部电影的开拓者,作为我国极少数的低产创作者,其影响力却延续至今,其风格化的视觉语言以及鲜明的创作风格,无一不透露与传达出他的艺术思想与人文精神。通过吴天明导演的多部电影作品,从视听语言、叙事手法以及其风格化的二次创作等方面,结合相关电影理论,尝试从中提炼其艺术创作手法与艺术精神价值。吴天明导演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体验与人文价值,是我国电影事业中的重要标杆,也为当今电影创作提供了参考价值与理论意义。

[关 键 词] 吴天明;第四代导演;艺术手法;镜头语言;西部电影

一、绪论

吴天明导演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曾将中国电影放置于国际视野中,其中《老井》《人生》等代表作品先后斩获东京国际电影节、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等知名电影节大奖。直到离世前的最后一部影片《百鸟朝凤》上映,吴天明导演的电影生命持续了三十余年,是电影史上少有的长期具有影响力的导演,且在三十余年间始终保持着充沛的活力,其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对人文精神的呈现,使作品呈现出质朴与深刻的特征,其多数作品重在反映我国北方贫瘠地区的生存全貌,并一举成为我国西部电影的开山鼻祖。吴天明导演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极高的成片质量,其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与非凡的创作力深深地影响了第五代与第六代导演的创作。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不同的是,吴天明呈现出明显的第四代导演的创作特点,其作品印证了第四代导演处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呈现出的集体意识形态,也让他的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的商业大潮中成为最具人性关怀和艺术本真的电影作品。影片中常常出现忧患情绪和强有力的使命与责任感,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极高的审美享受,还呈现出极强的教育意义。

二、风格化的视听语言

(一)精准考究的写意化塑造

吴天明导演的代表作——《老井》,秉承着反映生活原貌的真实创作原则,加之以导演个人风格化的艺术创作,将我国西部地区的真实生存状态搬上电影荧幕。由于导演的代系划分特征,吴天明导演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将我国传统美学风格融入其中,呈现出写意般的画面风格。《老井》将吴天明导演独具写意风格的画面恰如其分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将“写意”与贫瘠的山区原貌巧妙结合,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影片中,给观众带来极强的审美体验与心灵震撼。

导演吴天明在创作手法上秉承探索与创新的原则,将大量的视听语言运用在象征性的表达手法上,使极简的画面蕴含着极具表意意味的象征性,使电影在“写实”与“写意”之间达到了一种良好的平衡。不仅如此,导演也将该地区浓郁的地区特色与风俗在表意镜头下传达得淋漓尽致。比如,在《老井》中,导演吴天明将西北地区的农民形象生动地塑造出来,其根本是展现当地人民在极其恶劣艰苦的生存环境下迸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及展现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倔强,是那一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倔强。在用表意镜头进行细节化展现的同时,更是将宏大的民族精神命题烘托出来,使观众在这片贫瘠的西部土地上发掘壮阔的力量。在摄影手法方面,吴天明导演善用长焦镜头,将西北地区的大山与主角孙旺泉的距离无限拉小,将孙旺泉背在背上的石板幻化成远处的大山,隐喻着以孙旺泉为群像缩影的当地人民,世世代代与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相抗争,烘托出顽强的群像精神。在电影中,吴天明导演常用仰拍镜头表现神秘又不可侵犯的自然景观,常常将主题放置在表意性的镜头中,完成象征性与纪实感的结合。

(二)写实性的风格化表达

作为我国的第四代导演,吴天明创作的时代背景受新时期电影流派的影响,在其电影作品中能够找到各个电影流派的身影。吴天明导演受到巴赞长镜头理论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深远影响,将纪实美学风格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而《老井》这部作品则呈现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无论是摄影手法还是使用非职业演员,都说明了吴天明导演受写实风格的影响深远。

在影片《老井》中,演员选用了非职业演员与实力演员,在电影开拍前,导演吴天明特意让作为主演的张艺谋运用尽量“不表演”的表演手法来塑造人物,其在影片中每天背100多斤的石板,每一块都是真实取材于当地,张艺谋为了生动地塑造主角农民的人物形象,不惜每天背着真实的石板感受人物真实的生存环境与精神,其在大山上吆喝的姿态与腔调、上山下山的细节化展现,没有一丝表演的痕迹。影片拍摄完成后,作为主演的张艺谋曾坦言,自己在实景拍摄的环境下,表演时完全将自己带入主角的生存空间,充分展示了纪实性美学风格与人文精神。实景拍摄作为新现实主义纪录性的一部分,也被导演吴天明运用到自己的电影中。将人物的切身体验与生存空间原封不动地搬至荧幕是新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而吴天明导演则打破了空间性的束缚,将镜头放置于西部地区的实景中,将电影化展现在真实的场景中,与传统的拍摄空间区别开来,运用写实性完成了一次电影风格化的革命。

(三)风格化色彩的运用

在色彩的运用上,吴天明导演选用三原色与符合农村生活气息的大红大紫来营造氛围,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我国北方农村地区的生活样貌及特征元素,完成了导演对实景地与故事环境背景的诠释与再现。导演摈弃了表现穷苦山区的暗色系影调,将鲜艳的、符合我国传统文化气质的颜色放置于各种生活场景中,甚至是葬礼、残疾人奏乐等悲剧性的桥段,用鲜艳强烈的颜色表达了农村人民虽生活困苦但依旧对生活抱有乐观希望的积极态度,既还原了当地的真实情况,又塑造了当地群像。在电影《人生》中,导演吴天明则选用灰色系的影调,预示着人物悲剧性的命运与其无力反抗的绝望色彩,无论是高加林家中昏暗的灯光,还是巧珍出嫁时鲜红喜庆的头巾上多了几颗晶莹的泪滴,都展现出导演在其影片中想要在强调真实情境的情况下表现出戏剧性的张力,既完成了剧中人物情感与生活的双重诠释,也使影片在质朴真实的画面中多了风格化的艺术表现力。

三、传统的叙事手法

(一)独有的叙事技巧

在电影进入我国的初期阶段,老百姓生动地称之为“影戏”,而这种叫法也表达出我国电影事业初期的叙事模式被戏剧化统治已久。在吴天明所处的电影创作时期,西方现代化艺术思潮发起“现代化视听语言”的变革运动,不断挑战传统的叙事模式,大家高喊着“丢掉戏剧化的手杖”“戏剧应与电影分手”等形象的口号,其与“纪实美学”影响了第四代导演的创作风格。

导演吴天明也在这种创作风格的洪流中起步,其在时代背景下突然涌现的新思潮和旧观念的交叉口摸索着属于自己的叙事方向。其处女作《亲缘》与早期作品《人生》都采用了传统的叙事结构,而在《老井》与《没有航标的河流》中叙事技巧被突破。在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中,虽按照顺序发展情节,但叙事结构则运用时空交错的方式完成了叙事上的突破,在线性叙事的过程中加入了“闪回”的片段,将表意手法糅合进去。而由张艺谋领衔主演的《老井》,却成为吴天明导演戏剧性叙事最弱的一部影片,其将小说原有的紧密叙事链条解构重建,将戏剧化的情节进行大幅度地删改,最大限度地弱化了影片中的戏剧化叙事,但其写实的拍摄手法又呈现出纪实性与表意性杂糅的奇观,使电影不再一味地通过戏剧化叙事,而让影片具有独特的表现力与风格。

(二)“戏中戏”的别样呈现

作为我国西部电影的领军人物,导演吴天明深受我国民间艺术形式的影响,他在我国传统戏剧中吸收了充分的艺术养分,将其构成了多部重要影片的情节与主题,并在其中渗透了自己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价值,对后几代导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导演吴天明的影片中,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常扮演着重要的入场角色,成为吴天明导演电影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比如,在其后期的代表作《老井》中,开场时导演设置了一场村子里唱戏的场景,戏台的演员们热闹地演出时,台下作为主角的人物也渐渐出现在镜头中,完成了戏里戏外的电影化互文,也诉说出吴天明导演的影片中悲剧性的基调色彩。

四、剧本的二次创作

与众多的影视作品一样,吴天明导演的作品也取材于优秀成熟的文本,由于电影的时长受限制,要求导演对原有文本进行二次创作改编,而吴天明在电影中呈现出了其风格化的创作功力。在其代表影片《人生》中,导演将视角放置于小人物的命运中,在原有文本的支持下,将小人物对于自己命运的失控表现得淋漓尽致,高加林由于无法突破各种矛盾而最终出现了对自身的制约,既完成了小说与影片人物的重合,又秉承了导演对于文本的二次创作。在编剧的思维中,乡村题材的影片需要着重突出乡村生活气息,而导演则不想停留于此,此部影片想要展现的不仅是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更要表现出相应的社会文化与审美哲学,导演想从这一层面重塑影片更深层次的含义。

作为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其代表作品并不多,但却始终在影坛保持活跃,其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与创作力深深地影响了第五代与第六代导演的创作。在文学改编之后,导演吴天明想要影片承载更多的民族精神。在吴天明创作的《百鸟朝凤》中,乡村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导演将文本进行了风格化的可视化再造,使用了大量的小景别、长镜头、慢节奏与稳固的构图,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电影化的二次创作,诗意地描绘乡村地区恬静的风土人情。其中,影片中展现出成片的芦苇荡、缓缓升起的炊烟、安稳宁静的院落与勤劳诚恳的村民,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将文本中村民愚昧无知的一面隐匿在优美如画的视听语言之后。导演吴天明通过自己的风格化塑造,完成了对于一个又一个文本的改编与二次创作,进行了一个又一个对于文本的电影化解读。

五、吴天明导演对第五代导演的影响

1984年初,吴天明出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一职,作为一位导演,吴天明深刻认识到导演是电影制作的根本,于是他大胆选拔新人,决心培养出西影厂的导演群体,在这一批新人中,有张艺谋、黄建新、张子恩等知名的第五代导演。吴天明将信任与支持交付给新人,鼓励他们独立执导影片,多次慷慨地给予他们资金以及各方面的帮助,由此,吴天明被誉为“第五代导演之父”,托起了第五代导演的电影梦。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回归到电影本身,吴天明导演的创作方法和审美风格也对张艺谋等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吴天明导演的电影中常常会用“戏中戏”来呈现,并且充满民间艺术以及传统文化元素这一点在张艺谋等人的早期电影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比如,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中多次出现的民歌以及最经典的颠轿习俗,再比如陈凯歌执导、张艺谋摄影的《黄土地》中通篇的陕北信天游、求雨祭祀、西北人的婚姻嫁娶的场景,不仅极具民俗气息,更体现了吴天明导演的引领特征。另外,吴天明导演的“西部风格”也为第五代导演立下了范本,这种粗犷又不失细腻的现实主义,一度成为张艺谋等人的早期风格。以张艺谋为例,其早期作品《黄土地》《红高粱》《菊豆》等,无一不是承袭了吴天明对西北地区地域特点的表达、对乡村和民族风情的描绘,也将“西部电影”推上了高峰。

六、结论

本文通过对导演吴天明风格化的艺术创作手段以及作品的研究与分析,使其鲜活的西北导演的形象得以重现,在当今浮躁的电影创作环境下,重提导演吴天明、重提我国第四代导演并不存在赘述与陈词滥调,在过度追求技术化变革的今天,吴天明导演在影片中展现的深刻的人文关怀尤其值得电影市场认真学习与反思。吴天明导演以其风格化的创作手法在我国电影历史上独树一帜,也为我国电影事业提供了思考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左攀峰.吴天明电影独特的美学倾向[J].新乡学院学报,2018,35(10):33-36.

[2]孟雅.从《人生》到《百鸟朝凤》:吴天明电影的文化路径之探[J].电影评介,2019(1):75-79.

[3]张振兴.《老井》:中国西部电影的一股清泉: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早期电影风格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121.

[4]陈犀禾,王艳云.吴天明与一个时代的中国电影[J].电影艺术,2016(4):139-144.

[5]贾冀川.第四代导演的现代启蒙意识及其历史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8(1):135-139.

[6]王廷. 生存与人性的现实抒写:吴天明导演创作研究[D]. 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