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打造“共富果园”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24-08-27 00:00:00余丽生胡怡琳华牡娟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8期

近年来,常山坚持系统创新思维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林业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作用,潜心打造“共富果园”,擦亮“两柚一茶”金名片,蹚出一条具有鲜明常山特色的发展道路。截至2022年底,全县创建了“共富果园”30个,2023年新申报创建共富果园26个,涵盖常山胡柚、油茶、食用菌、中药材等40多个产业品种,总面积2.5万余亩。在“共富果园”的带动下,2022年,常山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2亿元,30个共富果园所在村村集体收入5557.8万元,村均收入150.2万元,比全县村集体平均收入122.7万元,高出21%。

一、建设“共富果园”的主要做法

(一)健全政策保障体系

优化党政领导班子、完善政府工作机制、健全政策保障体系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常山建立由书记、县长任双组长,乡镇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村书记直接参与的县乡村三级“一把手”联动工作机制,打通贯通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县农合联+乡镇农合联+产业农合联体系。同时坚持政策推动,重视政策集成,构建协调配套的政策体系,出台系列《“共富果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制定“等级嘉奖+单项激励+综合奖励”的政策体系。在综合奖励上,创新“1+ N”政策包,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滴灌。创新通用券、科技券、培训券、就业券、金融券、采购券、低碳券七券兑现模式,累计兑现政策43项;在等级嘉奖上,对“共富果园”创建百分制绩效考核,设置等级考评奖、金融贴息奖、要素配置奖;在单项激励上,对带动作用明显的共富果园设立社会贡献奖与亩均投资奖项,予以一次性绩效激励,从而有效吸引社会主体、村集体(强村公司)、农户参与共建。

(二)深化数字应用管理

常山深入贯彻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战略部署”,着力推进“共富果园”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共富果园”创建遵循“一园一策”、“一业一特”的原则,启动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精深化、品牌化、景区化“六化”建设。依托生态资源云脑,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共富果园”全周期、数字化、可视化管理。一方面搭建数字产业链,实现数字化育苗,打造生产端口智能化,并对自动投喂系统、水肥一体化、土壤墒情监测、自动喷淋等智能化设备进行改造提升。另一方面加速推进流通端口数字化,搭建多个电商平台,加快共富果园产品进城入市。此外,常山利用云脑开发胡柚低碳“U”码,涵盖碳排核算、胡柚碳足迹、碳交易等全要素评价,推动低碳绿色发展。

(三)聚焦共富分配机制

常山构建公司与村集体、农户三者创新“1+2+3”利益分配模式,促进收益合理分配,提高中低农户收入,实现村强民富企赢。“一次分配”即支付农户土地流转等财产性收入及劳务工资性收入,“二次分配”即鼓励经营主体根据利润对参与农户及村集体实行奖励、分红;“三次分配”即鼓励经营主体捐赠共富基金,帮扶低收入农户或资助属地村开展公益性事业建设“共富果园”创建,借助两山合作社对农户低效资产进行流转收储、增信投资,并引入社会资本联合开发、对症盘活,实现资源变资本、荒地变宝地、废园变钱园、劣田变良田,村民变股民、农民变工人、村干部变CEO。如天马街道天安村“父亲的水稻田”,签约50名农民对500亩水稻进行网格化管理,明确对亩产稻谷600斤以上的网格,在劳务工资的基础上再给予500元/亩生产奖励,2021年支出奖励25万元。

(四)创新品牌宣传模式

市场的竞争核心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品牌的竞争,创建品牌是持续发展和赢得市场的关键。为打造“共富果园”品牌,常山县注重展示成果、推广做法、介绍经验,通过影视、社交网络、案例大赛等渠道进行宣传,成果斐然。常山发布推出《我是共富果园CEO》栏目,在常山电视台、常山发布、抖音等媒体平台定期发布,让每个“共富果园”负责人走到屏幕前,推介自家的“宝贝”,营造了良好的“共富果园”创建氛围。常山积极创新品牌营销,采用“订单农业+连锁经营+品牌专卖+电商直播”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将“共富果园”农产品打造成新网红。对符合质量要求的农产品,授权使用“一份常礼”公用品牌,不断提高“共富果园”的知名度、美誉度、认知度。此外,常山还拍摄《胡柚娃》动漫电影,举办赏花问柚活动,与浙江卫视合作拍摄《“食”万八千里》,连续两年举办的万人UU音乐节更是成为全网热点。常山不断强化品牌建设、促进品牌推广,增强消费者对常山“共富果园”品牌的识别度与记忆度,扩大品牌影响力与宣传覆盖面。

二、建设“共富果园”的启示

(一)资金保障,政策支持,夯实共同富裕建设基础

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与财政资金的支持。以政府政策为锚,采取财政手段与金融手段保障共同富裕建设所需的资金量,是实现共同富裕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共同富裕建设对各项政策之间的耦合性要求更高,各地在把握地区资源优势与当前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势必要更加注重政策的协同配套,增强政策举措的前瞻性、灵活性、协调性,以系统的发展思维看待问题。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资金的补助作用。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完善乡村振兴相关资金管理机制,即推动国家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实施和资金投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资金,积极推进集中财力办大事,并创新运用基金、担保、保险等多种支农方式,引导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多元化投入。

(二)培育品牌,加强宣传,充分发挥品牌的市场效应

产品的区域品牌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力助推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于品质化、多样化的产品需求不断上升,对产品的消费逐渐由商品消费转向品牌消费。因此,加强地区特色产业的品牌打造与营销推广,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共同富裕建设进程中抢占先机。要加大经营理念、品牌意识、科技创新、数字化应用、精深加工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在明确区域品牌定位的同时深度结合区域资源、人口劳动力等各方因素,以产品的差异化与独特性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品牌培育基础上不断加大品牌宣传与推广力度。通过电视节目、广播、网路等媒体频道与富有特色的活动举办,打造全渠道营销,把握全链路流量,提升品牌美誉度,全面推广品牌文化,让品牌文化变得生动、丰满、形象,在潜移默化间赢得消费者的认同感。同时开拓多元化品牌销售渠道,线上线下、直销非直销齐采用,充分发挥互联网普及优势,通过自有电商平台、第三方电商平台或广大社交媒体,扩大销售市场,以品牌之力拓宽共富道路。

(三)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打造共富产业数字场景

常山将低、小、散农产品种植“化零为整”,推出的“共富果园”模式具有高度参考价值。地区共同富裕的建设一方面离不开土地要素支撑的强化。要将区域土地作为有机整体,统筹整合资源开展全域土地整治,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农民手中的“碎片化”土地,集中承包、连片开发,高效盘活土地资源。同时将分散的个体户集中起来,组成专业且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统一经营管理,达到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业态,产量、产值双增长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数字化管理体系,升级融合一二三产数字化应用场景。尤其是通过产品与生产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运营与渠道数字化、用户数字化赋能农业发展。建设农产品信息库,统一归集种植、生长、加工、销售等信息,推广适宜当地地理气候条件的农机开发,提升农机覆盖率,逐步实现产业智慧化监管、数字化管理,以数字技术促进产业增收,以数字赋能推动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1.浙江财经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2.浙江省常山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