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子公也步入会场时,观众席上一阵欢呼声。他停步、站立,郑重地面向大家,行了一个颇具江湖范儿的抱拳礼,并连声用中文说“谢谢”。这是他第十次来中国,参加“英雄的苍穹——正子公也三国、水浒绘画艺术大展”开幕暨中文版《绘卷水浒传》新书发布。
台下的观众大都是正子公也的忠实读者,有的还是从安徽、广东等地专程赶来的,只为了“见一见正子老师”。这位戴黑框眼镜、彬彬有礼的日本插画家,用画作承载了不少中国人的青春记忆。
1995年,日本光荣公司发行游戏《三国志英杰传》,风靡一时。之后引入中国,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游戏的封面是黑脸张飞大战红衣吕布,这幅画正是出自正子公也之手。
1997年,小浣熊干脆面推出水浒卡,火遍大江南北。水浒卡的灵感,便来自正子公也的作品。
“我自己也没想到这些作品会成为这么多中国朋友的记忆,被他们收藏。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正子公也说。上世纪80年代末,他走上漫画之路,并将目光投向中国古典文学里的人物,从荆轲到项羽,从三国英杰到梁山一百零八将,以画作塑造了一个个别样的英雄。
追溯起来,正子公也少时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缘。
1960年,他出生在冈山县玉野市,家住在面对濑户内海的一个海港小镇上。父亲在一家造船厂做船舶设计,经常给他画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的线描。年少的他给这些线描上色,慢慢地喜欢上了画画,经常在笔记本和课本上涂涂画画。
12岁那年,正子公也在一家小书店里偶然发现一本日文版《水浒传》,一下子被吸引了,买回家来读。“各路英豪纷纷登场,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才识和谋略、战力与武力的对决和比拼。头一次觉得世界上还有这么有趣的故事。”
也是在这一年,漫画家横川光辉以吉川版《三国志》为脚本,创作60卷漫画版《三国志》,在日本掀起了一股“三国热”。正子公也又被这股热潮裹挟,喜欢上了三国。后来,他便开始读与中国相关的史书,如《三国志》《史记》《庄子》等。
“对我来说,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相遇,为敏感的少年时期人格塑造带来了很大影响。‘男人必须这样生活,要找这样的男人做朋友’成为当年的我信仰的哲学。50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他说。在学校,他经常将书中的人物代入现实,并与自己眼中的“赵云”“关羽”成了至交好友,后来画三国人物时,还拿他们的脸做摹本创作。
1979年,正子公也考入中央大学,在理工学部读物理专业。每天上课、做实验,课余时间画画。大四那年,他遇到了著名漫画家寺泽武一,并拜其为师。寺泽武一师从手冢治虫,因发表连载漫画《哥普拉》而成名。当时的日本漫画,大都是手绘黑白的,寺泽武一已经开始着手用电脑创作,算是电脑创作漫画的先驱。
毕业后,正子公也到寺泽武一公司工作。他喜欢琢磨新技术,自学了喷枪上色和电脑绘图。1989年,他离开寺泽武一的公司,创办自己的工作室,“主要画彩色漫画,不被报纸、杂志喜欢,发表得不多”。
第二年,他开始推出自己的首套连载作品《鲁昂的小丑》。故事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讲述一个来自日本小镇的小女孩和一个来自法国巴黎的小丑穿越时空的故事。作品发表后,颇受欢迎,正子公也由此在日本漫画界崭露头角。
正子公也一边画传统漫画,一边摸索着自己的方向。他常常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中国古典故事,想起三国时期的金戈铁马、梁山泊上的英雄好汉。1995年,央视版《三国演义》在中国播出一年后,日本将之引进播出,引发观剧热潮。
正子公也也是观众之一,追剧的同时也琢磨着要画“三国英杰”。为了更好地塑造出每个人物的魅力,他去出售中国书籍的书店搜罗相关图书,查找三国时期服饰、武器相关的资料,读司马辽太郎等人的历史小说,到博物馆看展,还收集了不少与三国相关的扑克牌等。“一遍又一遍读原著,在原著基础上大胆想象,尽可能地夸张。我也借鉴前辈大师们浮世绘的风格,采取鲜艳的色彩,适当添加一些日本元素等。”他说。
他画曹操,身着红衣和盔甲,胸抱宝剑,威风凛凛,头盔上顶着一个大大的“天”字——日本武将的头盔上常常会有字;他画关羽,身骑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红色的披风随风飞扬,傲然天地间;他画诸葛亮,手持羽毛扇,在刀光剑影中穿行……后来,他的画被光荣公司看中,当作游戏的封面。再后来,他出版画集《绘卷三国志》。
1998年,正子公也开始把精力放在《水浒传》上。“我想创作一部像前辈历史漫画家横川光辉绘制的《三国志》那样的60卷大部头。但我不想单纯用漫画的形式,而是想融合漫画、小说和绘本。以文字为主,用插图来表现名场面。”正子公也说。起初,他想自己写自己画,后来遇到历史小说家森下翠,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创作完成。
两人一写一画,自1998开始连载,2021年完结。23年间,正子公也每天工作16个小时,和梁山英雄好汉们一起经历人生起伏。林冲雪夜上梁山、七星聚义、豹子头斗青面兽、武松打虎、大郎喝药等名场面都被他们一一呈现。连载期间,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如今,《绘卷水浒传》中文版陆续面世,作家止庵看后评价说:“具有技术的现代性和美学的共通性,既保留中国古典名著的文化内核,又添加极具辨识度的审美元素。”
回顾这20多年,正子公也觉得自己“是在和水浒英雄们一起成长”。“少年时,带着憧憬去看英雄。如今,不知不觉间自己变老了,已经比这些英雄年龄都大了。一路走来,英雄们身上的品质和精神,也早已刻进了我的骨子里。”他说。
《环球人物》:从三国到水浒,您一直在围绕中国古典文学来创作,为何如此?
正子公也:我想要把第一次遇到《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时那种昂扬而激动的心情传递给大家。我也想用诗情画意,来表现出拼命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昂扬的热情与悲壮的心绪。那是可以共情于天震地骇、感知到血脉相通的感情。
《环球人物》:作为一名日本插画师,如何用日式画风来展现中国传统经典中的英雄人物?
正子公也:三国和水浒在日本一直很受欢迎。早在17世纪八九十年代,《三国演义》就被翻译为《通俗三国志》,三国的故事开始在日本传播。我创作的水浒和三国等作品,都并非原汁原味的传统故事,加入了一定的想象和演绎。造型方面,为了让日本的读者感到亲切,我有些时候也会特意吸取浮世绘等日本传统文化的元素,但因学艺不精,难免会有一些违和的表现形式。在出版中文版作品时,我也在纠结要不要去修正,但又想到或许能为中国英雄插画增添一些新鲜感,出于这样的考量,就还是维持了原状。
《环球人物》:您如何对英雄定义?比较起来,中日文化中关于英雄的理解有何不同?
正子公也:关于英雄,很难去定义,无论是三国还是水浒里的人物,大都是英雄。他们有的武艺高超,有的聪明智慧,有的不畏强暴、扬善惩恶……我在创作时,就尽可能去表现每一个英雄人物的魅力。
日本的战国时代与中国的三国时代有些相近,都处于各自历史上的动荡时期,都以战争和英雄主义为主题。战国时代的武将,经常会拿来和三国人物作比,比如织田信长盘踞京都、借助天皇权威巩固自身权力,让人联想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曾率领16人夺取城池的竹中重治,像诸葛亮一样智慧……包括一些武将的战斗方法,也对中国历史有所借鉴。日本“战国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就很信奉《孙子兵法》中的四句话: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将之做成了旗帜“风林火山”,并贯彻到了修身、齐家、治国、用兵当中。
可以说,日本历史上的英雄,多少都受到中国历史和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影响,对其有所借鉴和学习。
《环球人物》:画了那么多英雄人物,您最喜欢谁?
正子公也:这个很难回答,每个人物都喜欢。三国里的赵云、马良、徐庶,水浒里的李俊和石秀,等等。像李俊是一个从始至终追求自由的人物,石秀为朋友不惜舍弃生命,是最能体现侠义精神的人物。
《环球人物》:如果有机会和笔下的一位英雄人物对话,您希望是谁?
正子公也:李俊吧,如果能见到他应该会很激动。想和他坐下来喝喝酒,聊聊家常,像朋友一样。我自己成不了英雄,做英雄的朋友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翻译李丹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 余驰疆/美编 徐雪梅/编审 张勉
正子公也
1960年生于日本冈山县,日本插画家。1990年推出首套连载作品《鲁昂的小丑》,而后开启《三国志》《水浒传》《日本战国》等插画的绘制,作品《绘卷水浒传》正在引进出版。近日,“英雄的苍穹——正子公也三国、水浒绘画艺术大展”相继在北京、上海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