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嘉峪关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和主要抓手,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锚定主攻方向,与酒钢集团等重点企业地企协同开展精准招商,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两年来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3个,总投资438.34亿元,累计到位资金230.13亿元,推动嘉峪关市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连续5个季度获得省委省政府奖励,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招商引资势头更为强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事”来抓,坚持全流程协同推进、全要素保障供给、全链条考核评估,确保招商引资责任落实落细。全面落实“党政主要领导每季度外出招商至少一次,市级领导带领各部门外出招商每月至少一次”的招商计划,去年以来市级领导带队赴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等地区招商73批次,主要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示范引领,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亲自考察、亲自对接、亲自洽谈、亲自现场督办,面对面展示政策力度、表明服务态度、释放招商诚意,有效增强招商主动性、执行力和成功率,直接促成了河北文丰600万吨氧化铝、中钢集团嘉峪关国际智慧物流综合枢纽暨国际矿产品资源交易中心等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评估体系,制定《嘉峪关市产业链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以总量为基础、项目为主体,按照部门职责确定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建立“月通报、季讲评、年考核”的工作机制,并把目标完成情况、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产业项目占比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倒逼和激励招商引资责任全面落到实处。每年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大会,对招商引资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全市“以招商引资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成败”的干事创业导向更加鲜明。
二是完善制度机制,招商引资过程更加科学。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对标全省14条产业链,确定嘉峪关市8条重点产业链,即钢铁及装备制造、电解铝及铝制品加工、核技术应用及装备制造、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旅融合创新、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制定年度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明确各链招商任务,全面构建职能明晰、分工明确、政策保障、落实有力的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紧跟各链产业发展趋势,实时跟进、动态跟踪,及时掌握“重点领域+目标领域+重点区域”靶向企业的最新情况,动态更新“一书两图四清单”(即产业链招商活动计划书,产业布局图、产业链招商地图,嘉峪关市产业链投资机会清单、目标企业清单、优惠政策清单、引大引强引头部清单),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升。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招商引资质效稳步提升。坚持精准招商、有的放矢,立足市情实际,围绕全市8条重点产业链,成立8个招商工作组,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聚焦传统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立足钢、铝作为嘉峪关的传统优势产业这一市情实际,紧紧抓住中东部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有针对性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配套项目,促进上下游、产供销一体化发展。钢铁产业方面,充分发挥钢铁原产地优势,与酒钢集团联合开展招商,积极招引钢材精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企业。已落地实施投资12.3亿元的浙江甬金22万吨精密不锈钢板带项目、投资3.73亿元的年产12万吨锰硅合金项目,正在跟进的氧化铁红提纯及铁氧体磁性材料生产项目、临沂五金商贸及装备制造项目,都是附加值高的高端金属制品生产项目,将进一步推动基础冶炼向精深加工跃升,促进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铝产业方面,依托现有170万吨电解铝产能和175万吨铝型材加工能力,围绕产业链上游“追根溯源”,总投资60亿元的河北文丰600万吨氧化铝及新材料生产项目已开工建设,该项目是西北五省区首个氧化铝生产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电解铝前端原料安全问题;中游“强筋健骨”,依托自身“绿电”和氧化铝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争取电解铝产能转移,力争电解铝产能达到300万吨左右;下游“顺藤摸瓜”,引进了一批铝精深加工项目和汽车用铝、特种铝箔等高附加值产品,铭福铝业6万吨电工圆铝杆、铭翔15万吨铜包铝超导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宝武铝业30万吨高精度铝合金大扁锭、博丰铝业智能化铝型材生产线等项目正在全力推进,电解铝液已实现100%就地转化,正在进一步提升转化效益,加快构建“氧化铝-电解铝-铝材-铝制品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努力把嘉峪关打造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铝产业基地。
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立足省上提出的“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目标,统筹发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现代绿色高载能等产业,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加速转换放大新能源优势。索通低碳产业园、粤水电光伏发电、协合新型储能电池、新华水电独立储能等10余家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储能和装备制造企业成功落地,现已形成从光伏支架、光伏组件、储能电池到发电站、绿色高载能产业的全链条产业闭环,具备年产15万吨风电塔筒、25万吨光伏支架、1吉瓦高效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全市光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93万千瓦,成为全省第五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同时,围绕“十四五”第二批500兆瓦新能源指标,紧盯储能、新能源电池等配套产业,由市级领导带队分批前往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开展精准招商,陇鹏光伏组件智慧工厂、和利氢新能新型能源装备智能制造、宁夏含光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等项目相继开工,新能源产业链条加快拓展延伸。
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综合物流枢纽。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咽喉要冲,紧紧围绕优越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积极抢抓2023年成功入选“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布局建设名单这一难得机遇,把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聚焦打造兰州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最大的综合物流枢纽,加大与央企中钢集团、五矿金通的合作力度,谋划引进了总投资42亿元的国际智慧物流综合枢纽暨国际矿产品资源交易中心项目,目前项目全面启动,已成功吸引15家行业领军头部企业签约落户。该项目由黑山湖公路枢纽、大草滩铁路枢纽、公铁联运智能物流园、大草滩至嘉策铁路联络线、亨通物流园五部分组成,建成后可实现公铁物流的无缝衔接,全面提升大宗货物集散能力,为全省打造“疆煤东运”“货物西出”的运输大通道提供战略支撑。同时,依托嘉峪关大宗货物需求量大的特点,与中铁联运公司共同谋划了公铁联运多式物流园,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对外通达能力,更能为壮大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业、拓展新能源产业链提供强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同步围绕装备制造、文旅融合创新、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和未来等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集群,不断拓宽和增强经济发展的空间、能级、支撑。截至目前,全市产业链重点项目库共谋划储备项目96个,总投资58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1.5亿元,为下一步拓展招商引资增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创新方式方法,招商引资成效愈加明显。注重整合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打法,扩大招商视野,在解决怎么“招”的问题上狠下功夫,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性。
坚持地企携手联合招商。在这两年的招商实践中,持续强化地企联合招商,用好联席会议、会商协商等各项机制,与酒钢集团、中核四0四公司等重点企业共同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按照“差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强什么增什么”的原则,共同制定“重点领域+目标领域+重点区域”靶向企业招商计划,组建联合招商考察组开展精准招商,共同对接洽谈重点企业,促成了一批重大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或落地实施。去年以来市级领导协同酒钢公司、中核四0四公司地企联合开展招商考察及推介活动40余次,与宝武铝业、河北文丰、中钢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约金额超过100亿元。
充分利用节会积极招商。坚持把节会招商作为开展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积极参加各类节会招商活动,坚持“以会为媒、以节为引”,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精心制作嘉峪关展馆,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展示嘉峪关形象,讲好嘉峪关故事,充分放大节会效应,吸引更多企业来嘉投资、更多项目落地建设,去年以来共举办参加各类招商活动20次。2023年年初,由嘉峪关市政府主办、酒钢集团公司承办的绿色钢铁、绿色能源、绿色金融产业融合大会和甘肃省属企业产业链招商暨产品推介大会成功举办,签约项目64个、总金额75.1亿元。在第29届兰洽会上成功签约项目52个,签约总金额1016.64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组建小分队精准招商。聚焦重点产业链,按照“一个分队一套班子,确定一个招商目标,落地一批招商项目”的要求开展小分队精准招商。为打造一支“懂产业、通政策、善谈判、会服务”的招商干部队伍,组织产业链招商骨干40余人,先后在浙江大学、兰州财经大学举办招商引资干部培训班,全面提升招商引资队伍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2023年以来,嘉峪关市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各招商小分队共外出招商167批次,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接待来访考察企业190余家,促成了一批项目落地实施。
突出工业园区平台招商。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聚集生产要素、扩大招商引资、引领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抓手,集中力量提升道路、水电、排污、网络等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健全信息、物流、金融等服务平台,通过“标准地”改革、区域评估试点等方式,不断提高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近两年全市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均落户工业园区,蝉联全省优秀开发区“十二连冠”,在2023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中,嘉峪关高新技术开发区位列第82名,是甘肃省唯一一家上榜高新区。
五是强化服务保障,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更加高效。牢固树立“项目不落地等于白招商”的理念,坚持把服务企业作为主责主业,全力保障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取得实效。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制定出台《嘉峪关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健全完善项目落地跟踪管理流程,为重点项目审批开通“绿色通道”,实施“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和项目帮办、代办、领办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切实缩短审批时间,保障项目顺利建设。全面落实“包抓联”“六必访”“白名单”等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招商引资联席工作会,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狠抓项目责任落实。按照招商引资项目类别,从项目备案开始,每个项目成立一个推进工作专班,实行链长、链主责任制,建立招商项目督办、“—会两单”(招商引资项目研判会商,嘉峪关市招商引资项目前期跟踪任务单、嘉峪关市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服务保障单)、“五个一”推进机制(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个清单、一抓到底),将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具体化,分解落实到人、到岗、到位,全过程做好研判、对接、跟踪和推进,常态化督壹考核,强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对于拟落地实施的招商引资项目,坚持靠前服务,从做设计开始就将工作前置,主动和企业做好沟通,明确企业落地需求,告知地方配套要求,全力保障土地供应,协调办理项目前期手续,并做好“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配套。特别是聚焦项目落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主动寻求破题之策,正在筹备设立嘉峪关市首支招商引资产业基金,总目标规模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质企业和优质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