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兰洽会品牌效应 促进甘肃高质量发展

2024-08-22 00:00:00肖金成
发展 2024年7期
关键词:兰州甘肃发展

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兰洽会”)是甘肃规格最高、成就最大的经贸盛会,也是我国西部较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化大型综合性经贸展会。立足甘肃,放眼全球,兰洽会在不断吸引世界目光的同时,也在把自己的能量从本省辐射到全国乃至国外。通过兰洽会这个投资经贸平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贸合作、深化招商引资,寻求与国内兄弟省市及国外经贸团体的合作,通过吸纳资金、资源、技术,开拓国内外市场,为甘肃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甘肃省的区位优势与兰州都市圉的未来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几何中心,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州,北扼宁夏内蒙古,像一把“如意”横亘于西北广裹的土地之上,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陇海兰新铁路从东到西穿越甘肃全域,达1600多公里。黄河流经900多公里,甘肃不仅得到黄河水的滋润,而且获得了丰富的水能资源。河西走廊地势平坦,光热充足,是著名的戈壁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陇海兰新线东起连云港,西到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是一条东西交通大动脉。“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为国家“两横两纵”四条经济带之一,其他三条分剐为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京广京哈经济带。虽然暂时因为沿线各省重视不够,时至今日,既没有统一规划,也缺乏相应政策。但此经济带对于甘肃来讲至关重要,因为甘肃段最长,且城市数量多,带动的区域大。对于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具有重要作用。

陇海兰新铁路和黄河的交汇点在兰州。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历来是西北地区的交通、贸易和军事要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和商贸重镇,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重要的一级节点城市,西北地区最大的综合运输枢纽,内地通往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区的交通要冲。2023年,兰州市常住城镇人口375.45万,跻身“二线城市”之列,对于周边县(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由1小时交通圈划定的兰州都市圈包括兰州市5区3县(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目区、红古区、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白银市2区3县(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定西市1区1县(安定区、临洮县),临夏州1市7县(临夏市、永靖县、东乡县、广河县、康乐县、和政县、临夏县、积石山县),武威市1县(天祝县),土地面积约为5444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2.79%。兰州都市圈在甘肃省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基础产业实力雄厚,科教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电力生产和输配中心、石油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新材料基地、生物医药基地、特色农畜产品开发加工基地;黄河上游地区最重要的商贸流通、物流供应、制造业和科教文化中心;西部重要的创新基地、国家重要的新能源研发、培训和石油储备基地。

兰州作为甘肃省最大的城市,其极化效应明显大于辐射效应,可谓是一市独大,发挥辐射效应也就是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不仅促进兰州的产业结构优化,也对周边城市和城镇发挥正面影响。应以兰州市为主体编制都市圈规划,通过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推进都市圈的同城化。兰州周边的城市如白银、定西、临夏等城市应与兰州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共同打造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价值链、创新链,实现错位发展。更重要的是,将都市圈的县城发展成为都市圈网络的节点,促进城市体系合理化。

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投资兴业的“广袤沃土”

目前甘肃正面临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各项重大任务的攻坚期,如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就成为各级政府面对的重大课题。甘肃省各市县应抓住“兰洽会”召开这一八方宾朋云集的机遇,展示自身的优势和加快发展的决心与意志以及改善营商环境采取的措施。

改善营商环境既包括投资硬环境,也包括投资软环境。硬环境不仅仅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而且包括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产业发展平台就是产业园区,包括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物流园区。要“真金白银”加大投入,集中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集中发展就是不要到处布点遍地开花,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集群发展就是发展产业集群,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比较完整;集约发展就是集约利用土地,单位面积有更多的投入和产出,杜绝浪费土地和粗放利用土地的现象。集全省全市之力,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有的搞“七通一平”,有的搞“九通一平”,投资者采了,建厂房,买设备,很短时间就能投入生产。除了投资硬环境之外,还有投资软环境。软环境不仅仅是服务态度好,而且要注重体制创新,有精干高效的机构和工作人员,有良好的法治环境,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产业园区一定要选择在适宜居住的地方。

三、促进甘肃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东西狭长,多数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比较脆弱,这是甘肃省的劣势,如何化解劣势,发挥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变分散发展为集中发展,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即适合发展的地方加快发展,不适合发展的地方要加强保护,逐步达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口集聚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明显提升,强中心、多节点的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一)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

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和城镇体系,有序推进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集聚进程。通过人口迁移减少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水资源涵养区和祁连山区以及其他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破坏。黄河源头生态脆弱区、祁连山区及陇中干旱地区应运步减少人口,一方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的节点城市应通过改善营商环境集聚产业,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城市规模。天水、庆阳与平凉应与陕西、宁夏毗邻地区加强合作,通过加强省际交界地区的合作以摆脱边缘化的困境。

(二)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型,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甘肃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一是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二是以绿色技术创新改造传统工业。实现节能环保、清洁能源集约化、高值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转型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培育壮大循环农业、中药材、生态旅游等特色绿色产业发展。三是大力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对垃圾分类、生活污水、废弃物、消费方式、出行方式、居住方式等居民活动的宣传力度,在群众中牢固树立“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观念,培育生产系统与生活系统绿色协调、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三)大力发展多元产业,拓展经济发展业态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实现绿色崛起。一是延伸石油化工、有色金属产业链,鼓励生产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从资源优势出发,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轻工业。着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以旱作农业、设施农业等特色农业为基础推进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二是依托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发挥历史、人文、自然资源等优势禀赋深入挖掘丹霞文化、历史文化,打造民族文化体验游项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三是立足兰州原材料产业基础,加快技术创新,打造国家重点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风能、光能等资源优势,打造新能源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光伏光热设备制造基地。

(四)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打造一体化市场体系。促进经济要素自由有序流动,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的比重。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促进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行政执法信息的公开共享,培育发展区域信用服务市场。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事务等多渠道综合发力,构建公共服务共享机制。

(五)加强区域合作,促进西北经济区融合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面积太大,西南西北存在很明显的差异,应对经济区进行重构,构建西北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建立新的合作机制,既是合作区,又是规划区,还是开放区。打破了行政分割,甘肃在其中的区位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通过与西北其他省份联动发展,就能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为西北地区的繁荣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面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总抓手。甘肃地处西北腹地,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面开放型发展格局。应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区位优势,持续扩大对外贸易范围。聚集甘肃贸易资源,集聚经济要素,做大体量、做强实力、做响品牌,加强与中亚、中东及东欧国家在能源矿产、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及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依托国家及兰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培育建设兰州区域电商交易消费市场、农(牧)产品批发市场和商贸物流集散市场。不断加强各节点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依托交通干线,强化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充分发挥陇海一兰新大动脉的作用,加快完善铁路网、公路网,优化兰州中川机场航线结构,加开面向中西亚的国际航线,强化航空枢纽功能。

猜你喜欢
兰州甘肃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我的兰州梦
黄河之声(2021年8期)2021-07-23 03:34:32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我忆兰州好(四)
当代音乐(2020年10期)2020-10-26 18:34:52
行走甘肃
学生天地(2020年29期)2020-06-09 03:10:42
甘肃卷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20
兰州琐记
学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36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学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20
甘肃卷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18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