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饭圈化”,让对体育的热爱更纯粹

2024-08-22 00:00:00章梦晗
廉政瞭望 2024年8期

在奥运会迎来尾声之际,人们还沉浸在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中。赛场上,运动员们顽强拼搏、奋力进取、为国争光。赛场外,人们的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无论是初次亮相奥运会的年轻运动员,还是征战多届奥运会的老将,他们都受到了人们的热情鼓励与支持。互联网上,人们对运动员们的喜爱也让远在异国的他们感受到大家的体育热情。

然而,在这之中,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些人在互联网上肆意发泄情绪,发表诋毁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言论,引起人们的愤怒。在这些发言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对运动员的尊重,而是一些沉迷于“饭圈文化”的极端粉丝,通过在网络上拉踩引战、制造对立,引动人们的情绪,影响恶劣。不只是网络,这股起源于娱乐圈的不良风气也吹到了线下,甚至赛场上。就在这届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上,有现场观众拍到,在陈梦赢球的瞬间,身后看台上有粉丝向她做出不雅手势,并口吐脏话。

其实,往前回顾,体育“饭圈化”的现象已不是一日两日。近年来,各类赛事不断吸引着新观众群体,中国运动员每逢重大赛事总有较佳成绩,也让公众关注度显著提升。在文娱明星屡屡“塌房”的背景下,给人以“专注”“干净”“优秀”观感的体育明星成了许多人寄托偶像情结的对象。与此同时,在饭圈运行多年的一套行为也转向了体育界。跟拍、上门直播、私信骚扰、粉丝群体互撕等行为,让体育追星渐渐变了味儿。

但是,在控诉“饭圈化”时需要明白,为什么群体崇拜容易引起这样偏执的行为。

“饭圈”的存在一开始指粉丝们自发组建的一种强凝聚力、强系统性的组织,它满足了成员在认知、情感和行动层面的认同需求,使“想象的共同体”变为“互动的共同体”。在群体慢慢壮大后,各类利益方也加入其中,逐渐发展出有强大运营能力的组织,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在流量时代下,为了博流量、找商机、吸引眼球,粉丝群体中就会出现夸大其词、胡编乱造、无中生有、挑拨离间、制造对立情绪的行为。最终,曾经在娱乐圈挑起粉丝战争而获利的一些人,也将目光转移到了体育圈,给体育事业带来危害。

“饭圈文化”之所以能够进入体育圈,一方面因为近年来全民基础体育发展建设进步飞快,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入其中,体育市场化和商业化发展迅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顶尖运动员在大赛中表现优秀,使得体育明星越来越受到追捧,为国争光的光环和流量与短视频时代的信息发酵机制完美契合,多种因素叠加,必然就有群体之争,利益之争。

“饭圈”的凝聚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具有很强的排他性,粉丝需要无条件支持偶像,容不得半点批评,只许自己“守护”,不准他人置喙。这种情况下,公平、客观的赛事讨论变成非黑即白的“控评”和“站队”。甚至一些人在线下侵犯运动员个人隐私、辱骂运动员,严重影响运动员的生活、训练与比赛。

事实上,不仅是认真看比赛的运动迷反感这样的风气,运动员们也苦“饭圈”之风久矣。近日,面对体育界愈演愈烈的“饭圈”风气,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打击涉体育领域“饭圈”违法犯罪行为,乒乓球运动员陈梦就表示,她希望球迷群体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赛场上的输赢,将重点放在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的拼搏精神上。

对于体育竞技来说,比赛比的不仅是成绩,还有体育精神,荣誉、汗水与泪水不仅仅属于某一个或某一队运动员,而应属于赛场上的所有人。这也是为什么“饭圈”之风一吹到体育圈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弹。

赛场上的胜负是常事,球迷们固然都希望自己支持的运动员能赢,但也应当学会正确面对。关注体育,就要具备承担输赢结果的心理准备,因为这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每一个粉丝都应保持正确的态度面对竞技体育,给这些运动员留下一块敢于拼搏、无畏拼搏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