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最后一公里”松绑

2024-08-22 00:00许然
廉政瞭望 2024年8期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强调,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要对具有一定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和清理,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

这进一步为基层减负指明了方向。基层减负,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治理领域高度关注的话题,它不仅事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广大基层工作者,更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客观来看,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各项政策政令增多,如今基层干部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比以往更加复杂严峻,所承担的任务也比以前更繁重。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别是到了乡镇、村(社区)一级,往往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只要有群众办事,或有上级检查,他们需要随时待命。

这也容易让基层干部成为上下两面的“夹板气”,既要迎检、上报各种资料,又要处理群众事务,往往是两头都难以兼顾好,甚至有时还要面临被问责的风险。于是,个别干部中流传着“少干活、少担责、少犯错”的所谓“明哲保身之术”。这不仅消耗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影响工作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基层治理陷入空转。

要让基层干部更有积极性,保持工作热情,就需要让其回归干事创业本位,要让基层减负减到实处,减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减掉层层加码,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也出现了基层减负“变异”现象。比如会议数量看似减少了,但是大会套着小会开;红头文件少了,但是白头文件、电话通知、网上通知“满天飞”;多头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少了,但依旧要填表格、做台账、签到、打卡。面对减负带来的形式主义变异翻新,一些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因此,基层减负还需减到实处,真正把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纠正随意增加基层组织负担的行为,减少过繁过频的检查考核,避免形式主义等问题再次反弹。

为基层切切实实地减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为基层赋能亦是关键。这就需要畅通职级晋升通道,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提高基层干部待遇,推动基层形成“引得来人、用得好人、留得住人”的良好氛围。细化落实赋予基层的“权力清单”,进一步厘清基层乡镇与上级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等向基层一线倾斜,解决基层“权责不匹配”的问题。

须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由来已久、成因复杂,要真正为基层减负还需久久为功。其中,关键还在于各级领导和机关的统筹与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