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

2024-08-21 00:00:00
月读 2024年8期

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意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一词,伴随着现代化和殖民化的历史过程传入中国。而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理念,存在着许多“民主”性思想因素,包括重视民众作为国家根本的重要作用、对君主与官员的督促、追求自由平等、保护民众基本权利实现等等。

民惟邦本①,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①惟:是。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牢固,国家才可能安宁。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

上天看到的来自于我们百姓所看到的,上天听到的来自于我们百姓所听到的。

掌朝外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周礼·秋官·小司寇》

执掌外朝政务的小司寇,应当不时召集民众征询意见。特别是,一是涉及国家安危,二是遇到国都迁徙,三是面临国君嗣立,对这些事关国运民生的重大事项都必须征询人民意见。

民别而听之则愚①,合而听之则圣②。—《管子·君臣上》

①别而听之:个别听取意见。

②合:全面,综合。圣:聪明。

民众的意见,个别地听取,往往是愚蠢的;全面综合地听取,就会使人聪明智慧。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文子·下德》

积聚众人的力量来做事,就没有不能取胜的;用大家的智慧来做事,就没有做不成的。

用众人之所爱,则得众人之力;举众人之所喜,则得众人之心。—《文子·微明》

如果任用民众所爱戴的人,就能获得民众效力;如果选拔民众所喜欢的人,就能得到民心拥护。

天下之事,非一人之所能独知也;海水广大,非独仰一川之流也。—《鹖冠子·道端》

天下之事,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就能独自了解的;海水浩瀚无涯,不是仅靠一条河流之水就能形成的。

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①,有地焉②,又人焉③。参者参用

之④,然后而有天下矣。—《黄帝四经·六分》

①天:指天时。

②地:指地利。

③又:通“有”。人:指人和。

④参(sān)者:指天时、地利、人和三种因素。参,同“三”。参用之:结合在一起去使用它们。参,合在一起。

想称王于天下的君主,要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的因素。只有把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运用,然后才能够占有整个天下。

夫以天下之力勤何不摧①?以天下之士民何不服?

—《盐铁论·结合》

①力勤:力量。

依靠天下之力,何坚不摧?依靠天下的将士民众,何人不服?

人主覆之以德,不行其智,而因万人之所利。

—《淮南子·主术训》

国君用德泽覆盖天下,不是运用他的智巧,而是依照万民的利益来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