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

2024-08-21 00:00:00
月读 2024年8期

臣今所述,止欲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非若《春秋》立褒贬之法,拨乱世反诸正也。正闰之际,非所敢知,但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壹九州,传祚于后a,子孙虽微弱播迁,犹承祖宗之业,有绍复之望b,四方与之争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子之制以临之。其余地丑德齐c,莫能相壹,名号不异,本非君臣者,皆以列国之制处之,彼此均敌,无所抑扬,庶几不诬事实,近于至公。然天下离析之际,不可无岁、时、月、日以识事之先后。据汉传于魏而晋受之,晋传于宋以至于陈而隋取之,唐传于梁以至于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昭烈之于汉d,虽云中山靖王之后e,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宋高祖称楚元王后f,南唐烈祖称吴王恪后g,是非难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晋元帝为比,使得绍汉氏之遗统也。

(节录自《汉中王即皇帝位论》)

【注释】

a 祚(zuò):一个朝代的国统。

b 绍:继承。

c 丑:类似。

d 昭烈:三国时蜀汉昭烈帝刘备。

e 中山靖王:汉景帝子刘胜。

f 宋高祖:此指南朝刘宋开国之主刘裕。楚元王:汉高祖同父兄弟刘交。

g 南唐烈祖:指南唐开国之主李昪。吴王恪:唐太宗子李恪。

【译文】

我现在所叙述的,只是国家的兴衰,百姓的苦乐,让读者自己区分善恶得失,来作为劝勉和警戒,而不像《春秋》用褒贬的方法拨乱反正。是否正统,我不敢判定,只是根据他们功业的实际情况来谈论。周、秦、汉、晋、隋、唐,都曾统一全国,把国家政权传给后代,虽然子孙力量微弱,流离迁徙,但仍然继承祖宗的基业,有继续恢复的希望,四方与他争斗的,都是他以前的臣下,所以完全用天子的规格来对待。其余的国土差不多大,德行相等,不能相互统一,名号没有什么不同,相互之间本来不是君臣,都用列国的规格来处理,彼此势均力敌,没有什么贬抑褒扬,大体上不违背事实,接近公正。但天下分裂时期,不能没有年、季、月、日来标明事情的先后。根据汉朝传给魏,晋又从魏接受,晋传给宋一直到陈而被隋夺取,唐传给梁一直到后周而被大宋承接,所以不能不用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年号来记载各国的事情,不是尊崇这个而贬抑那个,有正统与非正统的区分。蜀汉昭烈帝刘备,虽然说是中山靖王的后代,但亲族关系疏远,不能记载他世代的名号和地位,就像刘宋高祖自称是楚元王的后代,南唐烈祖自称是吴王恪的后代,是非难以分辨,所以不敢以之比拟汉光武帝及晋元帝,认同他能继承汉朝的国统。

〔选自《经史百家杂钞》(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