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深入探索OBE教学理念、课程思政与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实践。分析新媒体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深远影响,并强调“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实践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的核心作用。为有效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基于新媒体背景,文章提出“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实践路径。通过构建互动式的思政与艺术融合新媒体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同时重视实践环节,确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此外,基于新媒体的反馈与评价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提升教师队伍的新媒体素养和OBE教学理念的做法,也促进了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这些教育创新实践路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为高等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OBE理念;课程思政;艺术类通识课;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J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1-0108-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晋中信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OBE理念下课程思政与艺术通识课程双向融合的教学路径探析”成果,项目编号:202243303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环境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理念、课程思政与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实践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有效落实。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时代对“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的影响,分析其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可行性的创新实践路径,以推动高等教育与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悄然而至,它以独特的方式和强大的影响力,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新媒体时代教育环境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过去,教育主要发生在学校、课堂等固定场所,而依托新媒体技术可随时随地展开教育。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变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便捷性,也使得教育更加个性化,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1]。
其次,新媒体技术改变了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传统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而新媒体技术则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如在线教育、微课、慕课等。这些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不仅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新媒体技术还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最后,新媒体技术改变了教育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传统教育的评价和反馈主要依赖教师的观察和测试,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新媒体技术则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时跟踪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和反馈[2]。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对新媒体时代教育环境的变革,“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创新显得尤为重要。OBE即基于结果的教育,它强调教育的目标和结果,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而课程思政与艺术类通识课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对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教育环境变革、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新媒体时代,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注W6eGPkLcYByjbzO5HOuCtTQoj5xXAXFpkNejkik3d9U=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可以通过“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引入更多的实际问题、案例和项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协作式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新媒体时代,信息爆炸、文化多元已经成为常态。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可以通过“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引入更多的经典作品、优秀文化和艺术元素,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鉴赏、学科比较和审美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最后,“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新媒体时代,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可以通过“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引入更多的国际议题、跨文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国际化学习、跨文化交流和全球性思考,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一)构建互动式思政与艺术融合的新媒体平台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构建一个互动式思政与艺术融合的新媒体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平台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还能进一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
首先,互动功能是新媒体平台的核心。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往往受到时空限制。而依托互动式思政与艺术融合的新媒体平台,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交流和讨论课程思政,鉴赏艺术作品[4]。例如,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即时通信软件等多样化互动渠道,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新媒体平台要深度融合思政与艺术的多元内容。思政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引导和人格的塑造,而艺术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整合经典作品、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等资源,将其以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借助“学习通”“中国大学生MOOC”等新媒体平台,大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素养。
最后,新媒体平台应具备智能化的管理和评估功能。借助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平台可以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如学习时间、各类教学活动参与度、课程成绩等,从而为教师提供更准确的教学反馈,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查看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成果,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以便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5]。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质效,更有助于培养出一批既有坚定理想信念,又具备良好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学方法
面对现代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显得捉襟见肘。因此,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新媒体技术为“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教学可能[6]。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兴起,正是新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产物。这些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主动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
首先,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微课视频、在线测试、主题讨论区等,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7]。课堂上,教师则通过组织主题讨论、经典作品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核心、应用所学知识对接课程实践操作。
其次,混合式教学结合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有所侧重地通过在线平台和线下课堂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8]。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创建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在线平台的实时反馈功能,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最后,除了创新教学模式外,新媒体技术还为丰富教学手段和工具提供了有力支持[9]。例如,巨幕厅电影鉴赏可以让学生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全面跟踪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持;社交媒体等平台则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和交流[10]。
(三)利用新媒体丰富“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的学习资源
新媒体时代,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的获取、整合与分享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于“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而言,新媒体技术的合理利用不仅能够拓宽师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强化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与课程相关的优质资源[11]。例如,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国内外知名专家的讲座视频、学术论文等,这些资源能为课程提供理论支撑和案例参考。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社交媒体、教育博客等,关注课程思政热点话题、行业前沿动态,了解最新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从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新媒体技术为他们提供了自主获取学习资源的便捷途径[12]。学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在线数据库等,查找与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延伸对相关知识点的了解。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关注学术机构、专家学者的社交媒体账号,获取最新的学术资讯和研究成果,培养自己的学术敏感性和研究兴趣。
最后,新媒体技术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3]。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课程微信群、QQ群等社交媒体群组,为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咨询、讨论交流等提供便利。这种即时的互动交流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重视新媒体环境下“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实践环节
实践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关键环节,新媒体背景下,重视OBE课程思政与艺术通识课程实践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更能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与艺术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线上实践活动成为可能,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多样化的学习体验。线上实践活动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互动性。例如,在学生的短视频影评创作指导、音乐剧片段排练等实践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实时指导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学生也可以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当然,线上实践活动并不能完全替代线下实践。线下实践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政与艺术的魅力,进而更加高效地将相关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因此,教师在利用新媒体技术落实线上实践环节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线下实践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在线教学平台以及其他师生对接平台发布线下实践活动或第二课堂的信息和成果,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同时,新媒体内容传播范围广,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和推广实践活动,扩大其影响力和覆盖面[14]。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的实践成果。
(五)建立基于新媒体的“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反馈与评价机制
反馈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建立基于新媒体的“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反馈与评价机制,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和动力。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实时的反馈系统。例如,通过在线问卷、学习管理平台等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和建议;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收集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同行评价等信息。这些实时的反馈信息能为教师提供及时的教学调整建议和改进方向,帮助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多维度的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方式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学习成果等。这些多维度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更有力的支持[15]。
最后,基于新媒体的反馈与评价机制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评价系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打分和评论;教师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点评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互动式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六)提升教师队伍的新媒体素养和“OBE理念+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教师队伍的新媒体素养和“OBE理念+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鼓励教师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提高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
其次,应建立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通过设立奖励基金、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励教师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强化教学效果。此外,还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教师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和研究活动。
最后,应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组建教师团队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可以推动新媒体环境下“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实践路径得到深入探索。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实践至关重要。采用构建互动式新媒体平台、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习资源、重视实践环节、建立反馈与评价机制以及提升教师队伍素养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OBE理念+课程思政”的艺术类通识课教育创新发展。
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然而,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章丽芬.艺术学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与实践[J].林区教学,2024(1):24-28.
[2] 王瑞春.“三全育人”视域下成人教育通识课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2):193-195.
[3] 韩鹏,李洁.艺术院校跨学科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协同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3(23):64-68,72.
[4] 吴亚娜,郭昕.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院校本科层次通识课课程思政建设与推进策略研究:以四川美术学院通识课课程思政改革为例[J].职业技术,2023,22(11):10-16.
[5] 刘长龙,韩小菲,王霄.通识美育课程“西方音乐名作欣赏”思政融入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8):136-138.
[6] 丁晓斐.课程思政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以新疆艺术学院为例[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8):7-9.
[7] 陈超.大学通识美术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J].新美域,2023(8):108-111.
[8] 陈佳瑜.以舞育人、以舞砺心:通识素养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公选课“舞蹈鉴赏”为例[J].大众文艺,2023(11):208-210.
[9] 陈毓博,孙雪梅,张宁.高校音乐通识课程思政体验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大众文艺,2023(10):109-111.
[10] 孙雪梅,陈毓博.高校音乐通识课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3(6):125-127.
[11] 赵文佳.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音乐通识课中的课程思政价值探析[J].大众文艺,2023(3):141-143.
[12] 夏霨.老年大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研究:以通识课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3):219-221.
[13] 蒋竹雨.英语专业西方文化类通识课程中思政融入的实践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9):162-164.
[14] 吴克燕,杜雅静.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5):52-55.
[15] 苗玉红.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通识书法教学的内涵与价值[J].书画世界,2022(9):66-67.
作者简介 张婧,讲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