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2024-08-21 00:00何发胜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1期

摘要:当前传媒产业内涵发生的新变化,对传媒人才培养供给提出了新需求;传媒产业功能发生的新变革,为传媒人才培养导向指明了新方向;传媒产业技术环境发生的新巨变,对传媒人才培养内容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扎根理论和边研究边实践的行动研究法,探究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创新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传媒产业高度契合且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是传媒类高职院校在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双创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亟待破解的问题。文章研究发现,全面深化产教融合,不仅是传媒类高职院校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还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双创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突出传媒行业办学特色,立足智媒时代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传媒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依托“前台后院”办学模式,通过创新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驱动“三教”改革赋能、创新专创实践教育载体,实施“四度三共”计划、构建“一二三四”双创育人工作体系等,走出了一条适应新需求、探索新模式、培养新人才的传媒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新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传媒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传媒产业;传媒人才

中图分类号:G206-4;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1-0102-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传媒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C0781

产教融合不仅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还是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1]。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智能媒体时代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这一重大发展机遇,紧密围绕“产教融合全产业链,校企合作全覆盖”的总体建设思路,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传媒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颇有成效的工作,提升了学校服务湖南传媒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传媒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传媒类高职院校适应新需求的客观要求

智能媒体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最新的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时间、空间和人们传统的认知范围,新视野、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新工具等层出不穷,打破了传媒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倒逼传媒类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转型[3]。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传媒类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必须主动适应智能媒体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要立足产教融合,主动服务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和传媒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主动支撑智能媒体时代传媒产业链的高质量人才培养需求。

(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传媒类高职院校探索新模式的现实要求

智能媒体时代要求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紧跟产业新步伐,紧盯产业风向标,要求传媒类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主动对接产业链、岗位链、技术链,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全链条融合[4]。

因此,传媒类高职院校要以全面深化专创教育改革为突破口,以全面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构建资源共享、梯次有序的产、学、研跨界融合格局,实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的有机衔接。

(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传媒类高职院校培养新人才的内在要求

传媒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传媒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对传媒类高职院校提出了培养新人才的内在要求[5]。因此,传媒类高职院校必须紧盯产业前沿、立足产教融合、分类探索、突出应用,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起跨界协同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与教育改革同频,与业界平台同构,与行业发展同步,培养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传媒产业创新驱动发展[6]。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传媒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一)创新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产教协同育人新局面

1.首创“前台后院”办学模式,深入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自2000年成立之初,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就联手湖南教育电视台首创“前台后院”办学模式。2004年,湖南省广播电视学校整体并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基地落户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实行由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和湖南广播电视台共建,教育厅主管的管理体制,使“前台”的范围辐射全省广电系统,继而拓展到整个湖南传媒行业,实现了由点到线的延伸,由线到面的放大,形成了政企共建、多元投入的办学机制,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7]。

2.实施“四度三共”帮扶计划,切实增强就业创业指导实效。学校紧扣传媒行业发展趋势,主动服务“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紧密对接湖南构建全省文化产业“一核两圈三板块”的总体空间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传媒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大力实施“四度三共”计划,实现了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由实现就业创业向高质量就业创业的蝶变[8]。

3.构建“一二三四”双创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紧密围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主动服务湖南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学校建构了具有传媒高职院校特色的“一二三四”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和“创新创业梦工厂”,切实提升了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战能力,打造了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开辟了学生成长多赛道,搭建了职业生涯“立交桥”[9]。

(二)创新驱动“三教”改革赋能,提升产教协同育人新成效

1.坚持引育并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着眼长远发展、内涵发展,将师资建设置于学校发展的优先地位,通过引进、内培、外聘并举,形成了教师“行业领军—双师互聘—名师创优”联动递进的格局,建设了一支适应传媒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10]。

2.校企协同发力,开发一批高质量的“双元”教材资源。学校紧跟传媒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引入行业新标准,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与链“双元”开发规划教材,共建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式新形态教材配套开发数字化资源,同步解决行业企业缺少培训资源的难题,形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良性机制,推动产业转型、技术变革、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同频共振[11]。

3.推进课堂革命,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形态教学新课堂。学校严格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针对传媒类高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改革,依托开放自由、灵活机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真实生产项目,采取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推进多形态教学新课堂建设。

(三)创新专创实践教育载体,构筑产教协同育人新生态

1.深化“前台后院”模式,拓展产教融合新内涵。学校依托长沙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区域优势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建立“校中台”“台中校”“校中企”“企中校”等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共享模式,将行业龙头企业的资金、设备、师资、标准、项目等资源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从“引企入校”到“引企入教”的升华以及产业链与教育链的紧密对接,为学校全面深化专创教育改革提供了新动能[12]。

2.组建行业职教命运共同体,开辟产教融合新路径。学校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高水平学校合作,先后牵头组建了湖南文化产业职教集团、全国传媒职业技术教育联盟、中国影像传媒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数字文化创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产教融合新型组织形态,以满足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优质IP孵化、技术研发等需求,融生产、教学、科研、服务、创新于一体,推进传媒优质内容供给,助推湖南传媒产业转型升级,为传媒类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13]。

3.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新样板。现代产业学院是产教深度融合大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新产物[14]。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必须打破过去产教“和而不容”“合而不深”及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现实困境,按照“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办在产业园区、把课堂搬到生产车间”的思路,建设具有传媒行业特色的现代产业学院,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创新链有效衔接[15]。目前,学校分别与湖南日报社、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力建设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网络视听产业学院等,为学校创新构建现代产业学院打造了产教融合新样板。

4.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范围,激活产教融合新引擎。学校是湖南省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以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基础,采用“共享中心+共享平台+单元模块”的模式,创新了现代学徒制的实现方式,同时积极实施现代学徒制示范推广行动,将试点专业扩大到群内3个专业,培养规模占专业群总人数的40%,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标杆,积极为湖湘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激活产教融合新引擎。

5.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构建产教融合新高地。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传媒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湖南传媒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以全力打造名师工作室为抓手,构建了“专业+工作室+车间”的传媒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传媒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传媒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了产教融合的新高地。

三、结语

智能媒体时代,面对机遇与挑战,传媒类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聚焦新业态、产业链,以推进产教同步规划提高匹配度、同步升级增强适应性、同频共振提升贡献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探索全面提升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新路径,努力培养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传媒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肖频频.从顶层设计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媒体融合[J].传媒,2023(23):28-30.

[2] 王新波,宗诚. 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82-83.

[3] 刘炀.基于区域产业链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研究[J].科技传播,2021,13(3):156-158.

[4] 孙云志.多元共治视域下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5] 罗俊.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9(24):107-111.

[6] 李楠.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策略[J].科教导刊,2023(19):27-29.

[7] 刘瑾.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3):128-130.

[8] 王晨.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23(7):18-20.

[9] 郭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艺术专业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2(6):154-156.

[10] 杨波.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1(7):145-146.

[11] 赵君.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短板研究[J].知识经济,2019(25):146-147.

[12] 邹新斌.“专创一体,产教融合”培养模具拔尖创新人才的改革与实践[J].南方农机,2018,49(23):28-30.

[13] 侯奕萱.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4(S1):28-30.

[14] 李玮.抓好职业教育 为建设美丽新宁夏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J].宁夏教育,2023(10):4-5.

[15] 高菲,何婉蓉.现代产业学院如何构筑产教协同育人新生态[N].宁夏日报,2024-01-23(3).

作者简介 何发胜,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