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了解并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特征,对于更好地理解学生在信息时代价值观念的形成机制至关重要,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文章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情况,并详细分析其形成机制及对学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加强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理性认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文章研究发现,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需要从学校、媒体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入手。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媒体应当承担好社会责任,避免传播不良信息,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家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1-0048-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项目“河东文化与学生意识形态的建设的融入与探索”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CSZKT202301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途径和手段日新月异,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发展,还涉及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及学生特征的分析,可以深入剖析主流意识形态对学生的影响,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和家庭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新媒体时代特点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使得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即时了解全球各地的新闻和事件[1]。信息传播的快速性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信息的即时性使得学生更容易受到热点话题的影响。此外,信息的广泛性也是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之一。不同媒体平台提供了各种观点、价值观和信息,呈现多元化的社会声音。多样的信息来源和媒体形式是新媒体时代的另一显著特点[2]。
(二)主流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群体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信仰体系和文化价值,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同时包括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认同。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使得意识形态的传播更为迅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和信仰产生深远影响[3]。主流意识形态是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一套核心观念,在信息传播快速而广泛的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更加复杂。媒体的引导、社会的认同和个体的选择都在共同塑造主流意识形态[4]。
(一)媒体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塑造
新媒体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的意识形态。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短视频、图文等直观、生动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影响他们对社会现象的看法。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等也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信息覆盖面进一步扩大[5]。新媒体的互动功能深刻影响学生意识形态的建设。学生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形成集体的意见和观点。互动使得学生更容易受到同伴和社会群体的影响,形成一定的意识形态。媒体在引导学生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新闻媒体对社会问题的报道也会影响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进而塑造其意识形态。媒体对学生的引导往往与商业利益、社会舆论有关[6]。因此媒体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者,还是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者和塑造者[7]。
(二)学校教育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高等教育阶段对学生意识形态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影响其思想观念的形成[8]。学校的思想引导也是塑造学生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引导等方式,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学校须注重培养学生对媒体信息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更好地辨别信息真伪,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9]。学校的文化氛围、校规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10]。
(三)社会环境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塑造
同伴在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新媒体时代,学生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由此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同伴关系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11]。积极的一面是,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分享不同观点,促进多元思维的形成。消极的一面是,可能存在群体思维的压力,学生为了迎合同伴的观点而改变自己的看法。不容忽视的是,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社会环境,其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塑造有着深刻持久的影响。新媒体时代,家庭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传递、观念引导和行为模范等方面[12]。
(一)心理健康与主流意识形态关系
在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处于信息洪流中,意识形态不仅通过媒体传播,还通过同伴、学校教育等渗透到学生的世界。学生接触意识形态时,可能因认同某些观点而产生归属感,同时可能因对其他观点的排斥而产生不安。若学生在追求符合意识形态的行为和价值观时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可能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影响其自我认同和心理健康[13]。快速传播的信息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感,因为他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观点,对于信息的处理可能会超过个体心理的承受范围。尽管意识形态对学生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14]。
(二)社会适应与主流意识形态关系
社交媒体是学生交流的主要平台,而主流意识形态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对学生的社交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意识形态可能在学生的社交圈子中引发共鸣,导致他们倾向于与有相似价值观的人建立联系[15],同时也倾向于参与契合自身价值观的话题,这种参与可能通过在线讨论、社交媒体互动等方式实现。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可能面临社会适应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在社交场合受到来自社会期望的压力,因此不确定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输出信息[16]。
(一)坚持正确导向原则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教育内容应当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应当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和信息,抵制和纠正错误和有害的思想观点。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育者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学生塑造健康意识形态。
(二)注重实践教育原则
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将意识形态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快速、广泛和互动性强的特点,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这些特点,设计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模拟新媒体运营、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开展网络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能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
(三)强化互动交流原则
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应当强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新媒体平台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工具,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和空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教育他们学会理性讨论和批判性思考。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形成包容、开放的思想氛围。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管理,防止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的传播,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一)积极推动学校教育改革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意识形态的建设,需要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并深入思考这些问题。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并促使其形成更为健康的价值观。要为思想政治教育设置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实地参与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方式,深刻认识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情感元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其在情感层面理解社会问题,使学生更富有共情力。
(二)实现家校共育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社会环境,对其意识形态的形成有着深刻影响。为了发挥家庭在学生健康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引导作用,高职院校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教育中,家长应积极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疑虑。通过对话,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价值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一些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情况。
(三)重点培养学生媒介素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洪流,需要加强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培养学生对媒体信息的辨识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让他们学会深入分析媒体信息。要通过实际案例、实地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获取和传播的过程,培养其观察力和判断力。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媒体,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明确学生使用媒体的规范和要求。通过与专业媒体人员的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媒体行业的运作规律,提高对媒体的理解和利用能力。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构建科学的意识形态教育体系,可以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的建设。学校、家庭和媒体紧密合作,可以为学生打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适应社会,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 邓海龙,唐燕,赵程.意识形态视域下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6):143-145.
[2] 邓海龙.当代社会思潮影响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J].成才之路,2023(6):29-32.
[3] 刘其琛.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9):107-110.
[4] 尚慧萍,蒋成浩,王丽虹.“三全育人”体系下高职院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实践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3(3):9-12.
[5] 廖佚.“智能传播”背景下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机制构建[J].辽宁丝绸,2023(1):99-100.
[6] 由国开.赣南红色文化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的价值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6):198-201.
[7] 刘洋.基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探析[J].农场经济管理,2023(4):56-58.
[8] 刘洋.基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探析[J].农场经济管理,2023(9):56-58.
[9] 尚慧萍,王丽虹.“实然、必然、应然”: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J].才智,2023(4):176-179.
[10] 孙东屏.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策略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十所高职院校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3):53-56.
[11] 刘其琛,穆炜炜.基于“四位一体”的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研究[J].知识经济,2023(3):154-156.
[12] 马冬云.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职业教育,2023(9):103-106.
[13] 薛欣.意识形态视域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路径及实施方案[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73-75.
[14] 邱程.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J].枣庄学院学报,2023,40(1):124-130.
[15] 廖佚.“智能传播”背景下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调研与思考[J].辽宁丝绸,2023(2):73-74.
[16] 张伟新.高职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提升探究[J].公关世界,2023(3):108-109.
作者简介 杨珝,助理讲师, 研究方向: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思想教育、文化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