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法国馆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校和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互动,丰富学生的艺术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法国博物馆自产生就承担艺术教育责任,且博物馆的艺术教育地位不断攀升。法国博物馆的艺术教育课程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方式多采用发现式与传统的说教式,同时与学校展开合作,共同进行艺术教育。法国馆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提供了宝贵启示,通过注重实践与体验、整合教育资源和加强教师培训等措施,可以推动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
关 键 词 法国馆校合作;博物馆;艺术教育;情境学习理论
引用格式 徐恩煊.法国馆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4(22):71-76.
博物馆是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无论是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还是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无不强调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随着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实施,博物馆和中小学校之间建立了新型合作关系,由简单的资源供给逐渐发展为共同开发课程的合作模式。法国作为博物馆最多的国家之一,历来重视发挥博物馆的艺术教育作用,1793年11月18日卢浮宫正式向学生开放,开了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的先河。从情境学习理论的视角研究法国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开展艺术教育的历程、内容与特色,可为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一、法国馆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的历史沿革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紧密相连,认为学习应当发生在真实的、具有意义的情境中。从情境学习理论视角,法国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的历程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充满交互性和实践性的学习过程,法国馆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的历程展现了一种独特而富有成效的教育模式。法国馆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博物馆艺术教育理念奠基,社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1968年以前)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情境学习理论逐渐兴起,开始影响法国博物馆的艺术教育理念。在1968年以前,法国博物馆的艺术教育理念注重普及性、观众能力培养和社会教育方面。1792年10月17日,罗兰(Roland)在致教育委员会艺术部负责人大卫(David)的信中提到,卢浮宫内的博物馆应对所有人开放,培养公众对美术的兴趣,为艺术家的学习提供场所,任何一个人都可在任意画作或雕塑前以他的方式进行艺术学习。1793年11月18日,设立在卢浮宫内的“中央艺术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被认为是法国历史上第一座博物馆[1]。随后,国家和地方纷纷建立博物馆,博物馆成为“美”的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对民众进行着艺术教育。
二战后,博物馆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1945年至1968年,学校除了开设音乐和美术必修课程之外,不再为青年开设任何艺术启蒙的课程。首任文化部部长安德烈·马尔罗鼓励民众在生活中欣赏艺术作品,在中小学拒绝任何教导性的艺术启蒙[2] 。虽然利用博物馆进行艺术教育的理念很早就有,但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法国重视艺术作品本身,因此该时期的博物馆主要是一个承担整理、保管历史文化遗物的文物保护机构[3],主要通过作品展览为观众提供艺术教育资源。
2.博物馆艺术教育地位攀升,催生部际合作(1968-1985年)
1968至1985年是法国博物馆艺术教育地位攀升,并催生部际合作的重要历程。1968年3月,“建立新型学校”主题讨论会中指出将艺术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4]。这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部和文化部开始寻求合作,从而使博物馆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攀升。1982年,时任文化部部长雅克推动建立部际合作机构——文化发展局(DDC),以整合、利用校内外文化资源,更好地为艺术教育服务[5]。在这个阶段,法国文化部门开始与博物馆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艺术教育政策和发展方向,博物馆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推动了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深入。
3.部际深入合作,共创博物馆与学校艺术教育大融合(1985年至今)
1985年以来,法国的部际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了博物馆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大融合,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艺术教育项目融入学校课程中,与各学科进行交叉融合。1985年之后,教育部和文化部深入合作,整合文化部管辖范围中的博物馆资源来积极开展艺术教育。1988年,法国《艺术教育法》颁布,艺术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必须内容,同年成立发展和培训司(DDF),随后该部门实施“地方艺术教育计划”,推动学校与地方文化机构深度合作。随着教育部与文化部的深入合作,出现了诸多艺术教育项目,艺术教育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直到2014年5月,博物馆参与数量增至259家,教育部和文化部合作共同促进博物馆和学校融合开展艺术教育的局面逐渐明朗[6]。在这一时期,博物馆与学校间的合作项目逐渐扩大,不仅局限于临时展览或活动,还包括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法国馆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
博物馆课程不同于学校中一般意义上的课程,按照学校课程分类方式来讲,博物馆课程属于一种潜在的、非正式的课程,具有自由选择要素的非正式情境、个人评量或竞争的威胁、学习者意识到情境提供学习上潜在的支持的特征[7]。以广义的课程定义而言,博物馆确实可以行成课程,其中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课程[8]。法国博物馆艺术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展览、讲座、影片播放等经典形式
展览作为博物馆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博物馆教育的主要职责。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展品,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这种直接的感官体验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建构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法国所有的国立博物馆都免费开放,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博物馆对实物进行观察,对与艺术作品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还可以由博物馆的导览人员带领并进行讲解,并且可根据学校课程主题参观或自由参观。如果是导览的话,可以由导游、艺术家、讲故事的人或建筑师引导参观,包括讲习班、主题旅游、故事讨论会、建筑或音乐参观[9]。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为儿童专设很多临时展览。博物馆不仅在扩大临时展厅的面积,还在不断增加临时展览的数量。如卢浮宫在1989年的临时展厅面积只有834平方米,到2000年临时展厅的面积达到了2412平方米。2003年,国家博物馆联合会与其下属的博物馆共举办了19个临时展览,到2009年,该机构共举办临时展览60余场。2006年至2009年,卢浮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和盖布朗利博物馆三个艺术博物馆都举办了临时展览,详情见表1[10]。
除了常设展览、临时展览的参观、讲解之外,博物馆还开设讲座(一般为藏品介绍和主题讲座)、影片播放等。例如,博物馆为3~7岁的儿童开设博物馆入门教育班,为7~18岁的儿童开设教育班,但是这些班的指导纲领由文化部制定,该班级根据博物馆教育规定的办法,配合学校各年级制定的课程来安排[11]。
2.工作坊(艺术车间)
法国博物馆的艺术教育课程通常会设计各种互动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亲手制作模型、道具,或者通过物理测量、化学实验等科学方法探索艺术作品的奥秘。如卢浮宫博物馆的“艺术车间”就是一个集参观、讲解、动手为一体的艺术体验活动场所,突破了传统仅是观察、讲解的限制,甚至有些艺术作品可以拍照、触摸。东京宫有灵活成功的“Tok Tok 儿童教育活动策略”,该策略根据年龄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版块是“Tok Tok故事”(3~6岁),以说故事的方式让小朋友跟随着虚拟的故事主角进入作品的神秘世界,在充满奇妙的冒险过程及幽默的故事情节中打开好奇心,自然而然地亲近艺术作品的内涵。第二个版块是“Tok Tok 的假日(5~7岁)”,在星期假日及寒暑假的平常日推出主题创作工作坊,内容以认识艺术家创作形式、素材或以主题为出发点,开发每日2场以上的创作工作坊。第三个版块是“我在东京宫的生日派对(5~12岁)”,儿童可以邀请好朋友到东京宫庆祝自己的生日。东京宫特别选在闭馆时间为小寿星及其好朋友们打开展场大门,并为他们规划工作坊,在创作中共度难忘的生日[12]。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艺术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科学技能。
3.移动博物馆
为了更好地利用博物馆进行艺术教育,法国推出“移动博物馆”项目。例如,蓬皮杜艺术中心创新博物馆理念,推出了“移动博物馆”项目,在社区里举行小型的展览和文化活动,让博物馆走出馆舍,让更多的人可以参观到博物馆[13]。从情境学习理论视角,法国推出的“移动博物馆”项目旨在将博物馆的艺术教育带到学生身边,为他们创造真实、有意义的情境学习体验。法国档案部门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或学校经费不足的地区创新开发了一种“档案公交车”,其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巡回展览[14]。法国多个省级行政区域建立了这种移动档案教育服务,巴黎地区的博物馆为了减轻学生到馆的负担,巴黎地铁有免费接送偏远地区学生到馆的方案[15]。通过以上的形式,法国的“移动博物馆”项目以情境学习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艺术教育机会。
4.虚拟导览等在线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法国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艺术教育。法国博物馆的研究实验室设立数码图像与信息部门,电脑扫描世界著名画家的作品,制成高清晰度的数码图像文库,储存在光盘中[16]。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导览和讲解,获得艺术品的解读和背后的故事。具有丰富知识的导览员通过视频、音频或文字的形式进行解说,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艺术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例如,卢浮宫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近距离观赏艺术作品,《近距离观看〈蒙娜丽莎〉》《近距离观看〈有翼的胜利女神〉》等,让观察者得以了解艺术作品本身和发现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17]。此外,卢浮宫有“博物馆教育网站”,其中的“艺术与教育”专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与艺术学习有关的影像、图片资料等。卢浮宫博物馆的官网还给教师开辟专栏,教师可以下载卢浮宫教育手册,根据手册上的安排预定教学活动;设资源栏,专门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方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艺术教育。针对小学的有《博物馆的故事》和《通过孩子的眼睛》;针对初中和高中的有《艺术的元素》,专门针对高中的有《近距离观察》,还有针对所有年龄的《教育家的旅程》[18]。
5.专业性教育活动
法国博物馆除了开展针对学生的导览参观、体验项目外,还开发探究式学习项目,通过课题研究、调查探讨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解决艺术问题。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艺术主题展开独立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展品的相关信息,筛选出有效的信息线索,并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帮助他们建立了以抽象为前提得出逻辑结论的能力。
出版物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开展博物馆的艺术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儿童与艺术馆》这部由Phaidon出版社在2006年发行的作品,精心挑选了来自全球的艺术瑰宝,内容涵盖了古典艺术、现代艺术、艺术与生活等多方面的主题和元素。通过这一作品,读者可以领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含义。除了书籍和画册,法国知名的儿童连环画系列Le Petit Nicolas与Ernest et Célestine也推出了与博物馆相关的故事作品。Le Petit Nicolas在2012年出版了《博物馆的恐惧》,而Ernest et Célestine则在2013年带来了《Ernest 和 Célestine 在博物馆》的冒险故事。这些作品旨在通过引人入胜的叙事使孩子们对博物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博物馆的探访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除了传统的书籍和画册,还有动画片、DVD等多样化的影像出版物,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学习与娱乐方式[19]。
三、法国馆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
从情境学习理论的视角来看,法国馆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具有情境化学习环境、合作式学习、跨学科融合、实践性教学和反思与评估等特点。林芳平于2000年提出将教育合作活动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师生到场馆参观学习,二是场馆将其展览或教育活动带到学校中举行[20]。借鉴其根据活动场地对博物馆艺术教育进行分类的方式,本文把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的途径分为学校到博物馆开展艺术教育,博物馆到学校开展艺术教育,以及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三种类型。
1.学校到博物馆开展艺术教育
情境学习理论视角下,学校到博物馆开展艺术教育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形式的教育强调真实的体验和沉浸式学习环境。学校到博物馆开展艺术教育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教师根据课程需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在参观的过程中对实物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21]。法国小学的艺术课程中的绘画欣赏将会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实际欣赏画作,认识各时代的绘画流派、画家及作品画风[22]。鼓励学生积极创作,激发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借由实际创作学习认识周遭生活环境及文化资产。学生学习分析作品,安排画面构图、了解用色技巧、选择主题、调整笔触、认识画面背景及绘画专有名词等[23]。例如,卢浮宫共有几十个“艺术车间”,不仅为成年人服务,而且更多为学生服务,举行过“了解园林”“认识菘蓝”(一种植物染料)、“古埃及服饰”等主题性质的活动[24]。再如,现代艺术作品数量巨大、水平极高且提供优质服务的蓬皮杜中心为学校到博物馆参观学习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第二,博物馆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和现场上课的机会。从情境学习理论的视角来看,博物馆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和现场上课的机会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博物馆的实习中,学生可以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如文物讲解、绘画写生、志愿服务等,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职业岗位技能。同时,博物馆的丰富资源也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可以利用博物馆的馆藏资源进行产品开发、艺术创作等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学校和博物馆的合作中,卢浮宫还会为卢浮宫艺术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安排馆内义务讲解的工作[25]。由此可见,通过给予学生实习和现场上课的机会,博物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入探索艺术、历史和文化领域,同时锻炼其实践能力和批判思维。
第三,学校的艺术教师可以到博物馆参加博物馆的免费培训。情境学习理论视角下,学校艺术教师参加博物馆的免费培训是一种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还能促进学校艺术教育与博物馆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事业的发展。例如,卢浮宫为全国教师免费进行短期培训[26],通过参加博物馆的免费培训,艺术教师可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日常教学中。艺术教师可以借鉴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和活动案例,设计更具创意和实效性的艺术课程和活动;还可以将博物馆作为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实地参观和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传承。
2.博物馆到学校开展艺术教育
法国博物馆与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另一途径是博物馆到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对师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进行补充。博物馆到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博物馆到学校宣传博物馆的艺术教育活动。法国1987年举办第一个艺术周,各地博物馆派专员到学校介绍艺术作品[27]。博物馆可以为学校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如绘画、雕塑、摄影、设计等作品,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和技巧;博物馆可以为学校提供艺术家和专家的讲座和研讨会,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博物馆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各种艺术活动,如艺术展览、艺术比赛、艺术工作坊等;博物馆还可以派出有关的专家到学校进行宣传辅导[28]。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此外,博物馆还可以为学校提供艺术教育课程,如艺术史、艺术鉴赏、艺术创作等,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系统学习艺术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总的来说,博物馆到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学习体验,也能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
第二,博物馆到学校对艺术教师进行培训。在主题教学模式下,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广泛,因此学校会邀请一些在职的专业人员,如博物馆馆长、艺术家、电影工作者、图像工作者、纪录片制作人以及设计师等参与到艺术教育教师的培训中,在教学建议和职业现实中建立联系[29]。此外,博物馆会组织专门的工作坊和研讨会,邀请艺术家、学者等专家为艺术教师提供指导,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有机会亲自实践艺术创作,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情境学习理论的角度看,法国博物馆到学校对艺术教师进行培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培训不仅可以帮助艺术教师深入了解博物馆的展览、艺术品和文化背景,还能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第三,开发网站为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提供帮助。通过开发网站为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法国博物馆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能够享受到博物馆资源的优质教育服务,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如卢浮宫博物馆网站专门设置了栏目——“艺术与教育”,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免费的馆内藏品高清图片、视频、研究资料以供浏览、下载和使用。而且对于艺术方面的疑问,会有专门的研究专家或艺术大师来解惑,直到问题解决。同时,还为学生专门设置了“卢浮宫博物馆教育网站”,方便学生浏览博物馆网站的最新资讯,拓展博物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30]。
3.馆校融合共同开展艺术教育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学校和博物馆还可以合作开设课程或项目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例如,一个插画博物馆与勃艮第艺术设计学校合作,对一个旧的建筑物进行改造,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对现场进行调研和概念建构;全体学生设计概念完成变革展览;选中学生设计方案,并请职业空间设计师来实现学生的创意。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方不断地与学生、教师、职业空间设计师进行交流与修改,最终完成这个项目。在这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教师和职业空间设计师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全程参与,在真实的项目中了解了与艺术设计相关的知识,从而提升了学校教学的质量[31]。艺术学校与博物馆的合作使学生参与到博物馆的设计和建设中,既集结了学生的力量为博物馆设计了一个比较适合儿童的博物馆,又让艺术学院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另外,在最终选中的设计中,为儿童专门设置了绘本创造馆,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对儿童的绘画教育,开发了人机互动系统,通过触摸屏参观者可以在屏幕上用手创造并制作属于自己的插画书籍。高年级的学生设计而低年级学生使用,来源于学生又用于学生,从而为高年级学生的艺术学习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也为儿童的参观提供了合适的方式。
四、法国馆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的经验启示
根据情境学习理论,学习者在情境中通过互动实践建构和理解知识。法国博物馆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属于非正式的、隐性的课程,其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的。著名的博物馆专家乔治·荷音 (George Hein)主张将知识论与学习论视为理念程度不同的连续轴线,轴线两端为观点的两级,若以前者为纵轴,后者为横轴,则可交互形成四大教育理论或教学方式(如图1)[32]。
随着教育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径。法国作为欧洲的艺术之都,其艺术教育一直备受瞩目。近年来,法国馆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的模式逐渐崭露头角,为我国中小学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我国馆校合作开展艺术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1.注重实践与体验,强化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法国馆校合作的艺术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剧院等场馆,让学生在亲身感受艺术的过程中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感知能力。根据情境学习理论,知识的建构不仅发生在个体内部,而且是在与实践环境的互动中完成的。因此,我国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艺术环境中去体验、去感知、去创作。我国可以借鉴法国馆校合作的模式,加强学校与各类艺术场馆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
2.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多元化的艺术教育环境
法国馆校合作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艺术教育方式,我国中小学可以借鉴这种模式,与当地的艺术馆、博物馆、剧院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艺术教育。这样的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艺术学习资源,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于我国中小学而言,可以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各类艺术机构、艺术家、艺术爱好者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多元化的艺术教育环境。
3.加强教师培训,提升艺术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在法国馆校合作的艺术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学校应该为艺术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和培训资源,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教育能力。同时,学校应该鼓励教师间交流与合作共享,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建立艺术教育的专业社群。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资源和教材,互相借鉴和学习,推动艺术教育整体提升。
4.注重评价与反馈,完善艺术教育的评估体系
在法国馆校合作的艺术教育模式中,评价与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及时调整教育方案,提高教育质量。传统的艺术教育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在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国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10] 教莹.法国博物馆印象[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13,13.
[2] 陈丹妮,马燕生.法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探析[ J].世界教育信息,2015,
28(20):65-66+71.
[3][11][28] 丁义忠.法国博物馆的群众工作[J].博物馆研究,1984(04):24-28.
[4][5][6] 朱晓云.法国博物馆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促进作用——兼谈法国艺术教育中的部际合作[J].中国美术馆:域外美术馆,2015(02):85-89.
[7] Brown.The Design of the Informal Environment[ J].Gazette,1979,
12(04):4-10.
[8][12][32] 刘婉珍.以展览为核心的博物馆课程[J].博物馆学季刊,2001(04):3-18.
[9][13] Exhibitions and events[EB/OL].(2007-01-17)[2023-08-15]. https://www.louvre.fr/en/exhibitions-and-events.
[14] 王玉珏,杨太阳.法国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启示[J].档案学研究,2016(05):103-109.
[15] 施郁帆.法国博物馆管理与行销研究——以罗浮宫为例[D].新北:淡江大学,2012.
[16] 紫黎.虚拟博物馆——让您在家欣赏艺术珍品[J].科技潮,1999(04):125-126.
[17][30] 赵国香.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公共教育项目分析[J].山东青年,2014(06):12-14.
[18] Activities that dovetail with school syllabuses[EB/OL]. (2012-03-01)[2023-08-15].https://www.louvrelens.fr/en/an-educational-mu-
seum-for-all/.
[19][21][22] 王玉珏.法国博物馆与青少年文化教育:从政策制定到实现手段[C].//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博物馆与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兰州:中国书店,2013:345-346.
[20] 卢红月.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合作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23] 梁蓉.法国小学、国中艺术教育概况[J].美育,2003(131):62-69.
[24][31] 周潮.Workshop-法国设计教学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勃艮第高等艺术设计学校插画博物馆改造项目侧记[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65-70.
[25] 法国博物馆教育[J].中小学德育,2015(12):94.
[26] 韦坚.法国博物馆的儿童教育[N].中国文物报,2012-01-02(035).
[27] 佚名.法国的艺术教育法和学校艺术周[J].中国音乐教育,1989(03):31.
[29] 阙雯.法国艺术教育概况[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7-8.
【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