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理论内涵的三个维度

2024-08-20 00:00:00唐美玉
百花 2024年6期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务必”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三个务必”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从立场角度看,“三个务必”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立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立场;从实践角度看,“三个务必”为党的实践提供根本遵循、重要保证、策略方法;从历史角度看,“三个务必”是党在百年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目标宗旨、优良作风和斗争精神。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三个务必;理论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三个务必”的理论内涵,为全党指明了发展方向,鼓舞所有党员干部坚定信念,保持优良作风,强化忧患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立场角度:“三个务必”立足于人民群众和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立场

(一)人民群众的立场

第一,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竭诚为社会服务当作自身的基本理念,始终坚持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贯彻群众观点,真正做到了站在民众的角度上为社会服务。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三个务必”的首个务必提出,以此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自己从人民中来,要坚守立场,明确方向,勇担重任,承担使命。因此,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必须坚定人民的立场。

第二,习近平同志反复告诫全党同志:“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2]毛泽东同志将人民比喻成土地,将中国共产党人比作种子,就是告诫全党同志要走进人民中间,而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向人民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民群众中开花结果21843bd0e3f2c3352dba5fcf58a56571b0711a65d070261a17625ef6539781b1。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将人民群众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并自觉学习,同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三,马克思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3]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这种阶级斗争中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勇往直前,勇于挑战,不断探索新的道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贯彻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立场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众处于艰难的境遇中,众多志士豪杰不惜付出生命,试图拯救中华民族,然而,他们的努力却未能获得成功。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激发出我国人民改变中国的热情,他们以全新的思维模式、理念来审视国家、民族的现实,这也是共产党成立的动力所在。

第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作风保障。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革命政权的关键时刻提出的,目的就是要全党同志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有放松、懈怠的念头,因此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步步成功。“三个务必”中的“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是对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第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抵御当今世界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这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这一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用不怕流血、敢于斗争的精神,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继续秉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中国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实践角度:“三个务必”为党的实践提供根本遵循、

重要保证、策略方法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共产党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激发了精神动力

第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提供根本遵循。它强调党要把群众切身利益摆在第一位,致力于改变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了党的核心价值观,把党的理想、信念、愿景、行动、作风融入党的发展战略当中,从而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第二,“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提供目标导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为人民服务的种子深深埋在心底,以此为底线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最大化,致力于把党的理想和宗旨落到实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党的各项事业都能够朝着更高水平和更大发展前景迈出坚实的步伐。

第三,“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提供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道:“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愿景,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勇于直面问题,坚定信仰,不负使命,以坚强的意志和坚决的行动,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为党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秉持优良传统提供重要保证

第一,“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的作风保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5],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与民众紧密联系,做的一切工作要体现民众愿望、解决民众需求,牢记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奋斗是为了使人民获得幸福感、满足感、安全感。

第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本质和生命,是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活力密码”。党的先进性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顺应世界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共产党人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世界变化及他国发展,进而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党的纯洁性要求中国共产党能够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这就需要共产党人以甘于吃苦、敢于斗争的姿态面对“四大危险”和“四种考验”。

第三,“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秉持优良传统的态度保证。无论处于何种历史背景,面对何种形势和任务,我们始终坚持谦逊、勤奋、不懈的精神,这些精神是我党百年奋斗史上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也是我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更是我们持续前行的信念支撑。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要坚持谦逊、勤奋、不畏艰辛的优良传统,勇敢面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不断推动历史发展。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重要保证、策略方法、必要手段

第一,“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保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继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改进党的工作方式,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政治力量。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永远担当得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勇于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奋勇前进。

第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的战略思路和实践行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取得的胜利,都不是随便赢来的,凭借的是党的坚强领导和艰苦奋斗。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求全体共产党员面对斗争的情况或者困难时,应英勇无畏,勇于斗争;同时掌握好辩证法,找准主攻方向,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做到善于斗争,确保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中,以正确的策略方法赢得斗争的胜利。

第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历史使命的必要手段。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原则,增强斗争本领,凝聚斗争力量。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以党的坚强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战胜风险挑战。

三、历史角度:“三个务必”是党在百年实践探索中形成的

目标宗旨、优良作风和斗争精神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长期遵循的目标宗旨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日起就自觉地把为中国人民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作自身的初心和使命。一个人也好,中国共产党也好,最难得的便是历经岁月沧桑而初心不改、饱受风霜而本色依旧。中国共产党做到了初心不改、本色依旧。初心目标是共产党的核心,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党领导的伟大社会变革的整个过程。我们党自建立至今,就一直保持党的目标理念不撼动,在革命、建设时期,都一以贯之地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

(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长期保持的优良传统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和发展。“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全国性大胜前夕向全党提出的宏伟号召,目的是告诫全党同志时时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不能因一时的成功而忘记来时路的艰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是告诫全体党员进一步发扬谦逊谨慎、吃苦耐劳、敢于战斗的优秀传统,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总体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仍然保持积极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面貌,时时保有忧患意识,坚守底线思维。

(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长期形成的斗争精神

综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它一直与伟大斗争中凝结的精神紧密相连,这是因为在这段漫长的历程中,党所面临的不是顺境,更多的是艰辛、困难和逆境。在这种极端环境中,斗争的精神和信念更加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国内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发掘出一条可以帮助我们共同追求美好未来的光明之途。在国际斗争中,我们党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同时坚决同各种不利于世界和平的行径作斗争,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殖民主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 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49.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

[4] 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