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杜工部

2024-08-20 00:00:00徐光文
百花 2024年6期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作为“诗圣”,杜工部爱国忧民,可他命运多舛,一生颠沛流离,贫困潦倒。安史之乱中,“诗圣”从都城长安出发,过秦州、同谷而至成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诗篇。

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笔者也曾随他的足迹而至长安、秦州、同谷、成都。不过沧海桑田,一切皆为过去,只留下令人动容的诗句和悠长的叹息。

长安如今变为西安,秦州变为天水,同谷更名为成县,而成都也不是以前的成都了。

五月底,站在西安的古城墙上眺望四周,一切显得方方正正。钟楼、鼓楼东西对峙,城门下车辆川流不息。遥想“诗圣”走出城门时是怎样的感受,是否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悲呢?这是我无从考证的。虽然此城门是明洪武间的城门,而非唐时的城门。

南郭寺古柏参天,遮天蔽日。“诗圣”留下了“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的佳句,引得无数游人神往。四月的成县绿树成荫,油菜花飘香,行至凤凰山麓、青泥河畔的“杜甫草堂”,天色犹暗,游人寥寥无几,我不禁慨叹当年的杜工部是如何在此度日的,他的《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又是如何诞生的。与成县相比,位于浣花溪畔的成都“杜甫草堂”现已成为著名的文学圣地。余至时,正值甲辰正月,忽发奇想:让杜工部来个穿越,他又会发出怎样的慨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