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语 “ X族 ” 词群构词理据研究

2024-08-20 00:00:00刘晓萌
今古文创 2024年29期

【摘要】在现代词语中,新词语逐渐出现了“族群化”的特征。以“X族”为例,通过词根“族”的词缀化、“X”对“族”的语义限制,分析出“X族”的构词理据:在语法上,伴随着“族”的词缀化现象,“族”的位置固定下来,并且在语义中担任中心语的位置,主要靠“X”的语义承担新词语的语义,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f(X)=X族;在语义上,通过对各大类中“X族”的分析,“X族”的语义特征也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X族”=[+述人][+行为][+领域][+属性]。

【关键词】新词语词族;构词理据;文化传承;词缀化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9-0133-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9.039

当代新词语已经有了“族群化”的趋势,也就是说,现代越来越多的新词语大多是有着共同语素并以其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聚合族群。刘凤在《“X神”词族的构词理据研究》[2]提出“X+指人类词缀”对“X神”的构词理据进行研究。沈光浩在《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4]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类词缀”的识别方法,该篇文章为新词语词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法。朱山喜在《由类词缀构成的新词族研究》[5]将其出现的原因归为社会的发展以及词汇系统自身的耗散以及类词缀已经成为一种模因。

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可信性,本人通过BCC语料库搜集了4500条语料,并从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语料进行分析。

在新词族日益“族群化”之后,李宇明提出了“词语模”的新概念,“词语模”为研究新词语词族的构词理据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他认为新词语的构词方式是有框架可寻的,该框架分为模槽和模标两个部分,其中在新词语中模标是固定成分,比如在“X哥”“很X”中,“哥”和“很”就是模标,“X”是模槽,“X”可以是语素也可以是词。

沈光浩在《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提到:“模标不仅可以是任何语言单位,还可以是词族或者类词缀等。”[4]因此“X族”看做以词根“X”做模槽,以类词缀“族”做模标的词语模。

一、“X族”中“族”的词缀化

吕叔湘在1979年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首次提出了“类词缀”概念:现代汉语里有许多词语与词缀很像,但是相比真正的词缀还差一些,这些词语的意义已经发生了虚化,但是没有像词缀一样完全虚化,所以只能叫“类词缀”[12]。学术界中普遍认为“词缀化”的原因是词根的语法化和语言接触。

(一)“族”语素意义的虚化趋势

语言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因此语言演变具有渐变性,“族”语素意义的虚化是有迹可循的。“族”语素意义的虚化可以参考《康熙字典》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进行分析。

1.古代汉语中“族”的语素义

《康熙字典》

例1:《书·尧典》:以亲九族。注:高祖至玄孙之亲。

例2:《诗·周南》振振公族。传:公族,公同祖也。

例3:《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注:三族,谓父子孙,人属之正名。

在古汉语词典中出现的释例,它们都有[+共同祖辈]

[+有血缘关系][+几代人]这些语义特征,“公(祖)”“三” “九”都是对该群体的血缘关系或者人数的进一步规定,在这些词语中“族”的语素义时具体的、实在的,因此它和数词结合后甚至能够具体到几口人。因此,“族”与其他语素组成新词语之后,“族”和其他语素在意义上的地位是平等的,甚至占据着更重要的位置,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族”的语素义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2.新词语中“族”语素意义对比分析

尹海良在《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中提到:类词缀词汇意义的虚化主要体现在类化和泛化上,类化主要是通过组合后词语的新语义偏离其基本义体现语义的虚化,泛化指在新词语组合中直接能体现出的词语从实到虚的变化。[12]本文通过对129个新词语中的“族”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族”语素意义的虚化趋势。

(1)“族”语素意义的类化

“族”的语素意义的类化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有“X族”词语都指的是“具有某一特征的一类人”,也就是说,所有的“X族”可以概括为“具有X特征的一类人”,与《康熙字典》中的“族”的语素意义相比,在新词语中“族”的语素意义变得更加抽象、概括;二是“X族”新词语可以进一步分类,这一分类规则是按照新词语“X族”中“族”的语素意义偏离“族”的基本义程度进行分类的,为了进一步说明“族”的语素意义的虚化,下面进行对比分析:

基本义

家族、族孙、宗族、族长、族兄

第一组

打新族、网络淘金族、网购族、持卡族、股票族、下海族、刷卡族、候鸟族、养狗族、单身族、新潮族、伸手族、城归族、追风族、乐活族、休闲族、城漂族、快闪族、熬夜族、迁徙族、夜走族、移民族、飞行族、夜跑族、恐归族、老漂族、银发爱车族、追车族、健美族、青年音乐族、无壳蜗牛族、背包族、接送族、擦车族、步行族、骑乘族、驾车族、开车族、自行车族、摩托车族、有车族、无车族、打车族、海囤族、邮购族、海淘族、网购族、学生族、考证族、挂靠族、考研族、海归族、书包族、打工族、上班族、本本族、电脑族、考碗族、求扫码族、创业族、下班族、城归族、坐班族、城漂族、熬夜族、加班族、算命族、挂靠族、飞行族、下岗族、打卡族、夜班族、事业族、榴莲族、工薪族、团结族、怕晒族、放炮族、弃炮族、银发族、寿星族、守望族

第二组

嗜咸族、 DIY族、飙车族、飞车族、绿茶族、红茶族、花茶族、追星族、冰车族、涂鸦族、酒吧族、冬泳族、重温族、背包族、爱车族、青年音乐族、读者族、读族、写族、听书族、爱书族、嬉戏族、路怒族、望天族

第三组

剁手族、月光族、套牢族、吃土族、星光族、啃老族、近视族、坚果族、草莓族、跟风族、低头族、拇指族、网络刷票族、上网族、反追星族

表1 “族”的语素意义的虚化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族”的释义,“族”的基本义是“家族”,表格中第一、二、三组词语都不同程度地偏离了“族”的基本义,第一组词语中“族”的意义是“某种行为或者某一事物蔚然成风,带有这些行为或者拥有这一特征的人就成为一个族群”;第二组词语中“族”的意义是“人们主动追求某种行为或者某一事物,以此来宣泄情绪或者表达自己,这些人聚集成群”,第二组的“族”比第一组的偏离程度高;第三组词语中“族”的意义除了包含“某种特征聚集成群的人”这一语义,又增加了对这群人的褒义和贬义的感情色彩,偏离程度更甚。

从以上几组词语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族”的语素意义逐渐偏离基本义,只能抛弃那些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最大程度地概括出其语素意义,这就说明“族”的语素意义发生了由实向虚转化,但是没有完全虚化,它的转化程度是越来越大的。

(2)“族”语素意义的泛化

在“族”语素意义类化的基础上,“族”的语素意义进一步泛化。本文把129个新词语分为经济类、生活方式类、交通类、工作类、学习类、爱好类、网络类八大类进一步说明“族”的语素意义的“泛化”,它主要泛化为以下几个方面:“有关消费的人群”:“持卡族、月光族、绿卡族、星光族”;“有关生活态度的人群”:如“休闲族、乐活族、追风族”;“有关出行的人群”:如“步行族、骑乘族、驾车族、开车族”;“有关购物的人群”:如“海囤族、邮购族、海淘族”;“有关工作的人群”:如“打工族、上班族、下岗族、打卡族”;“有关爱好的人群”:如“绿茶族、红茶族、花茶族”;“有关学习的人群”:如“学生族、考证族、考研族”;“有关科学技术的人群”:如“网络刷票族、网络淘金族”,这些泛化意义所占比例分别为12%、27%、7%、3%、18%、21%、6%、13%。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窥探出“族”语素意义的泛化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领域多一些,有的领域少一些,这说明“族”的语素意义的虚化是没有贯彻到底的,如果它要进一步发展还仍需很长一段时间。

从“族”的类化意义和泛化意义来看,“族”的语素意义确实往概括、抽象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族”的语素意义呈现出虚化的趋势,并且这个趋势是不断攀升的。

(二)语素“族”在结构上逐渐定位

词根“族”本来是自由不定位语素,但是随着“族”与其他语素相结合,他的位置越来越固定,最后成为一个定位语素。自由不定位语素与其他语素相结合是,它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它可以在其他语素前面,也可以在后面,甚至可以在中间,例如:民族、族长、小族孙、汉族、族兄等等;但是词缀都是不自由定位语素,词缀“子”与其他语素相结合时,只能位于其他语素的后面,比如:儿子、帘子、嫂子、房子、屋子等等。在“族”的语素意义不断虚化地同时,“族”在词语结构上的位置也逐渐固定,逐渐变成一个不自由定位语素,例如:打工族、上班族、有车族、啃老族、追星族等等。

(三)“族”的词缀化现象

随着“族”在语义上发生改变,“族”在语法上产生了一些词缀化现象。词缀与其他语素相结合之后,能够统一结合后的词语词性,例如:动词“画”加上词缀“儿”变成了名词“画儿”;动词“空”加上词缀“儿”变成了名词“空儿”;量词“袋”加上词缀“儿”变成了名词“袋儿”。与其他语素相结合改变其词性是词缀的语法功能,词根几乎没有这样的语法功能,但是词根“族”在语素意义虚化、结构形式定位之后也拥有了这样的语法功能,比如:“上班族”,“上班”本来是个动词,与“族”结合后,变成了一个名词,“有车族”“啃老族”“追星族”也是一样的情况。

除此之外,“族”还有着类似于词根词缀化的现象,这一相似性体现在词义上。部分词缀与其他语素结合后能够限定词语的意义。张新红在《汉语词根词缀化研究》中提到:整个合成词的概念意义是由词根词缀化的成分决定的。[8]其他语素与词缀“学”结合后,一般都是指某一学科,比如;文学、力学、工学等等;其他语素与词缀“界”结合后,一般都是指某一领域,比如:文学界、医学界、商界等等。当其他语素与“族”结合后,该词语一般都是指“具有某种共性的一大类事物或人”,例如:上班族、有车族、啃老族、追星族。

上文运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族”,新词语词族“X族”中“族”是一个类词缀,或者说“族”已经出现了“词缀化”的现象,并且正处于词缀化的过程中。因此“族”对“X”就相当于词缀对其他语素,“X”的位置固定在“族”的前面,“族”能够改变“X”的词性,也能决定“X族”的抽象的理性意义。但总体来说,语素“族”所发生的变化是一种对“词缀”的构词理据的继承,它语素意义的虚化、结构形式的定位使“X族”的构词理据符合“词根+

词缀”的大框架,因此使“X族”构词理据的研究变得有迹可循。

二、“X族”中的“X”分析

(一)“X”的结构特征

1.“X”的词性分布

在“X族”中,“X”是动词性词语占比为69%、名词性词语占比为26%、形容词性词语和字母词占比分别为3%、2%。“X”呈现出该词性分布情况的主要原因有:

(1)《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族”的义项为:称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类人:打工族|上班族|有车族|啃老族|追星族。因为年龄、职位、性别、文化素养、追求等不同,不同的社会团体会形成不同的属性,而一个群体或者社团的属性大多是由其行为或者表象呈现出来的,因此“X”的名词或者动词的词性比较多,形容词次之。

(2)名词变成动词:部分“X”当与“族”搭配之后,“X”的词性发生了变化,许多名词变成了动词,比如:“星光族”“月光族”。“星光”“月光”本来是指“星星的光”“月亮的光”,但是因为要指称新现象,他们变成了“一周花光(钱)”“一月花光(钱)”的意思,“星光”“月光”由名词变成了动词,因此在“X”词性分布中动词的数量要比名词多。

(3)字母词不符合汉语构词的习惯:为了保持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能用本民族语言解释清楚的就不会用外来词解释,再加上汉语词汇基数本来就很大,所以其他语言的字母与“族”组合成的词语在汉语词汇中的占比是极少的。

结合“族”的词缀化和“X”词性分布,可分析“X”与“族”的组合关系:当“X”是名词时,“草莓族”是指“像草莓一样光鲜亮丽,鲜艳欲滴,但实际上经受不住打击和挫折的人”;当“X”是动词时,“啃老族”是指“即时有养活自我能力但是仍然依赖父母的一群人”;当“X”是形容词的时候,“新潮族”是指“追求潮流的一群人”;当“X”为字母时,“PT族”是指“与证券、股票等息息相关的一类人”,在“X族”新词语词族中,无论“X”是什么词性,“X”都是修饰“X族”的。

在前文的分析中,“族”在词义和语法上都向着“词缀”靠拢,但是“族”只是有“词缀化”的趋势,“族”语义没有完全虚化,且在“X族”词语模中担任的是模标的位置,奠定了“X族”新词语词族词义的基础,因此,“X”充当“修饰语”,“族”充当“中心语”,“X族”是偏正结构。

2.“X”的音节特点

音节

单音节

双音节

多音节

比例

2%

91%

7%

举例

读族、写族

打工族、电脑族、上班族

青年音乐族、网络刷票组

感情色彩

贬义

褒义

中性

17%

5%

78%

表2 “X”音节特点

“X”以双音节词为主,少部分是多音节词,还有极少数是单音节词。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X”的音节特点体现了现代汉语中的双音化现象。在古代汉语中是单音节词占优势,但是汉语有着双音化的现象,许多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变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X”中的双音节词占据了极高的比例,正好符合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的特点。

(2)“X族”属于偏正结构。根据“X”的词性分布,可以知道大部分“X族”是“动词修饰名词”或者“名词修饰名词”,例:“本本族、洞洞族、学生族”等;“上班族”“上网组”“飙车族”等。

(3)“X族”的感情色彩越来越丰富。根据以上表格可以看出“X族”除了中性词外还有一些褒义词和贬义词,比如:“乐活族”“向日葵族”“追阳族”等褒义词;“垃圾食物族”“啃老族”“自残族”等贬义词,在非新词语的含“族”的词语中几乎都是中性词,这是时代变化赋予的新词语的感情色彩,人类在面对这些因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产生的新词语时的感情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鲜明。

(二)“X族”的语义特征

“X族”是偏正结构且“族”是名词,因此“X族”属于偏正结构中的定中结构。参考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定语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大致分为限制性和描写性,一般来说,限制性定语的作用就是给中心语分类或划定范围;描写性定语,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或者形容中心语的性质、状态等,根据前面的数据,“X”为形容词的只有三个词语,因此本文主要运用义素分析法来确定“X”为动词和名词时,“X族”的语义特征。

1.“X”为限制性定语

限制性定语主要由名词、动词或者区别词充当,主要是对中心语所指的事物范围加以限制,使其在性质、特征上与其他同类事物区别开来。本文将从“X族”的分类和“X”词性分析其语义特征。“X族”新词语的语义特征可汇为表。

[+述人]

[+有钱人]、[+白领]、[+年轻人]、[+成年人]、[+父母长辈]、[+上班人]、[+现代人]

[+行为]

[+投资]、[+购物]、[+消费]、[+照顾儿女]、[+居无定所]、[+聚集]、[+运动]、[+依靠父母]、[+熬夜]、[+追逐龙卷风]、[+追公交车]、[+坐飞机]、[+出行]、[+频率]、[+程度]、[+喜欢]、[+上网]、[+涂鸦]、[+冬泳]、[+重温]、[+读书]、[+写作]、[+听书]、[+游戏]、[+工作]、[+赚钱]、[+考取证书]、[+玩手机]、

[+数据造假]、[+创业]、[+玩手机]

[+领域]

[+经济]、[+生活]、[+交通]、[+购物]、[+爱好]、[+学习][+工作]、[+网络]

[+属性]

[+方式]、[+程度]、[+工具]、[+频率]、[+感情]

表3 “X族”语义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X族”在语义方面的构词特点。

(1)[+述人]:根据前文中提到的李宇明的词语模,可知道“族”做模标奠定了整个“X族”的词义基础,所有“X族”的语义都会落到人的身上。

(2)[+行为]:最能体现出一个社会团体或者族群最明显的特点不外乎就是其行为或者表象,因此在“X族”中名词、动词占比较多,当“X”为动词时,“X”就已经代表了该群体的典型的行为,当“X”为名词时,“X族”也都含[+行为]语义特征。

(3)[+领域]:从新词语产生的根本原因来说,每个新词语都是某个领域新事物、新观念、新现象的指称,因此[+领域]语义特征是必不可少的。

(4)[+属性]:除了以上三种语义特征,这些新词语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语义特征,对剩余的语义特征进行分类之后,[+属性]语义特征可以分为[+方式]、[+程度]、[+工具]、[+频率]、[+感情]五种小类型,每个词语都会有一种及以上的[+属性]语义特征。

三、“X族”的构词理据

在前文中主要运用李宇明提出的“词语模”将“X族”分为模标和模槽两部分,并且得出了“族”的词缀化奠定了新词语词族“X族”的构词基础,又通过对“X”的语义特征的分析得出“X”主要从四个方面限制“X族”的构成,以此分析出“X族”的构词理据:

1.在语法上,伴随着“族”的词缀化现象,“族”的位置固定下来,并且在语义中担任中心语的位置,主要靠“X”的语义承担新词语的语义,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f(X)=X族。

2.在语义上,通过对各大类中“X族”的分析,“X族”的语义特征也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X族”=[+述人][+行为][+领域][+属性]。

四、结语

新词语一直是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新词语的产生、发展和使用对我们的生活交流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新词语“族群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运用前人词根词缀化的研究成果和义素分析法分别对“族”的词缀化、“X”的类型、结构特点和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完成了对以“X族”为例的新词语词族构词理据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屈邦振.汉语“老”词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 2017.

[2]刘凤.“X神”词族的构词理据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7.

[3]康军帅.当代汉语新词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12.

[4]沈光浩.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2.

[5]朱山喜.由类词缀构成的新词族研究[D].云南大学, 2012.

[6]付晓娟.网络“神X”族词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7]陈忠敏.语法化的类别、特点及机制[J].当代修辞学,2021,(06):1-14.

[8]张新红.汉语词根词缀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9]苏向红.当代汉语词语模的物种价值[J].嘉兴学院学报,2010,22(04):74-78.

[10]李加(斌全).现代汉语后缀式词语模研究——以“X哥”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5.

[11]亢世勇.现代汉语新词语计量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46.

[1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92.

[13]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刘晓萌,郑州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