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医学世家,从小心怀治病救人的梦想。如今,他成为一家医药集团的掌舵者,用另一种方式践行初心,用科技的力量帮助更多人获得健康。他就是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简称“中青科协”)副会长、中健康桥医药集团董事会主席刘宗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刘宗杰第一时间组织集团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他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身处新时代,医药行业加速发展,新药研发、生产工艺、治疗技术等领域都在不断创新,只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科技+人才+创新’的多维驱动,才能推动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可持续提升,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愿景贡献我们的力量。”
提起自己的童年生活,刘宗杰乐于用孟子名言总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固然体现了刘宗杰的乐观精神,却也是他童年艰苦岁月的写照。
刘宗杰出生于鲁南大地的沂蒙山区,在自己一岁多时,父亲因病离世。自此刘宗杰兄妹三人所有的依靠就只有年逾七旬的祖父。经济上贫乏自不必说,他还要比别人多承受感情上的空缺。祖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中医,刘宗杰童年时期常常跟随祖父走街串巷,为乡亲们看病。那时交通不便,祖父为乡亲们看病常常要长途跋涉,却分文不取,仅靠务农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耳濡目染中,刘宗杰目睹了疾病带给人们的痛苦,也从内心深处敬佩祖父治病救人却不求回报的精神,这在他心中悄悄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长大以后也要成为一个像祖父那样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生。抱着这样的理想,刘宗杰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最终成为村里好几年才出一个的大学生。但是现实有些残酷,因无力缴纳高昂的学费,高考后,他不得不放弃了向往的医学专业,选择了免学费的师范专业。
大学毕业后,刘宗杰被分配到一所中学,成为一名数学老师。但梦想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不会轻易泯灭,它总会寻找阳光和土壤,悄悄地发芽。几年前,因为经济压力,刘宗杰被迫放弃自己向往的医学而选择师范专业;几年后,命运再次给了他踏进医药领域的机会。虽然这次面临更多的未知、更大的挑战,但刘宗杰毅然放弃了从教的坦途,选择了满是荆棘的医药之路,他作为当地一家药厂的业务人员被派往广州,成为一名销售员。
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一个全新的领域打拼,刘宗杰凭借良好的沟通能力、稳妥的办事效率、诚恳的处事态度,很快获得了客户的认同,当年年底他就获得了公司的最高荣誉——销售功勋勋章。他说:“销售秘诀只有两个字——真诚。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学会做人。用真诚的态度感染人,如果人品获得了客户的认同,做好工作自然不在话下。”他从药品代理做起,稳扎稳打地前进,在对医药行业有了深刻了解后,他开启了创业之路,成立了自己的医药销售公司,之后收购了一家医药生产企业,又组建起研发团队,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牢牢站稳了脚跟。
回顾自己创业的经历,刘宗杰说:“曾遭遇过不少困难和挫折,但想要为老百姓解除病痛的梦想一直推动着自己,祖父悬壶济世、真诚待人不求回报的处事态度一直激励着自己。”
凭借不懈努力和坚持,刘宗杰在创业路上一步步走到今天。如今的中健康桥医药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医药企业集团,业务覆盖医药产业全产业链:2006年成立第一家企业,2015年成立集团,2020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经历疫情的严峻考验,企业仍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公司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拥有多家分(子)公司。
谈起公司命名的寓意,刘宗杰说到,“中健康桥”意指中国健康之桥,宣示着为人类健康提供中国方案的初心和使命。公司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为企业使命,以“成为世界一流医药企业集团”为企业愿景,贯彻“视药品质量如生命、以企业信誉为灵魂”的质量方针,致力于优质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优秀平台,最终做到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医药事业的发展当中。
在提及医药行业时,刘宗杰讲道:“创业者若想在医药这个资金和技术密集、风险颇高的行业立足,仅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更需具备坚定的战略定力。面对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成功率低等多重挑战,要坚持长期主义,不为一时挫折所动摇,也不被短期利益所诱惑,而是聚焦于解决人类健康领域的重大问题,致力于开发出真正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正如上届中青科协副会长、小米创始人雷军在2024年度演讲中所说的,只有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才能走得更远。”
刘宗杰介绍,中健康桥的研发重点以慢病领域为主,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类药品的研究与开发,同时拓展抗肿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领域新药的研发,现已形成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品为主,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其他治疗领域药品为辅,以在研产品为补充的产品体系。关于公司选择如此布局的原因,刘宗杰谈道:“我国受慢病困扰的患者人数最多,得了心脑血管病,基本上都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给生活品质带来很大影响。我们的发展战略就是瞄准为‘广大老百姓解决病痛’这个目标,希望为‘慢病防治’这个全球性难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刘宗杰告诉记者,公司主要有铝镁匹林片(II)(协议期内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国内独家专利,已通过一致性评价)、通心舒胶囊(国内独家专利)以及复方益母口服液(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等40多种自主产品。公司本着“仿创结合,中西药并重”的研发理念,除了全球创新药的研制外,也在进行国外创新药的仿制以及“微创新”,比如二类新药的改良。目前,公司处于研发阶段的产品有20多个,其中:1类新药3个,2类新药3个。
“对于医院经长时间实践验证疗效较好的院内制剂,我们会跟这些医疗机构谈转化合作;对于经过历史检验的中药经典名方,我们会在深入研究药方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
在刘宗杰看来,企业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人才。公司非常重视年轻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我们在校招的时候,就会重点选择对科技研发比较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进行培养,同时引进医药科研方面有成就的人才。此外,我们也会和科研院所合作,和院士、业界专家开展联合研究,从多方面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
刘宗杰表示,公司一直非常重视探索新质生产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将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基于大数据对中医药作用机制进行精准解析、根据患者数据建立智能化系统等,可让传统中医药加快拥抱智能科技,使研制过程更加精确、高效。
在工作之余,刘宗杰坚持终身学习,身体力行打造学习型组织。他深知,作为企业的领航者,个人的视野与格局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与广度。秉持着“知行合一”的理念,他以身示范,获得了香港大学博士学位,并将所学知识融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与日常管理中。
“我2010年成为全国青联委员后,有幸接触到了中青科协,对这个组织一直很向往。”2015年,刘宗杰如愿加入了中青科协,担任常务理事,他积极在组织中贡献力量,并于2019年当选为中青科协副会长。
“为党团结凝聚青年科技工作者,是我们中青科协的光荣使命”,刘宗杰谈到,“中青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以‘青科奖’‘青科创’‘青科赛’‘青科普’四大板块的品牌体系为载体,开展了很多活动,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和凝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让我在政治上得到了升华,能够在企业发展中紧跟党的政策,增强了对国家科技发展的信心,对于未来科研工作应该在哪些方面重点着力,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中青科协的工作主线。让刘宗杰印象深刻的是通过中青科协与西藏的三次结缘。
2015年,中青科协举办“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活动,刘宗杰作为代表团团长,和十几位医药界工作者走进西藏林芝,在当地医院开设“青年专家诊室”,为当地老百姓进行义诊,送医送药下乡,为青年医生进行技术培训,面向青少年进行健康教育,和当地对接科技服务等活动。在西藏,一些队员出现了高原反应,但大家忍着身体的不适,仍坚持进行讲课和义诊。“这次活动搭建起一座东西部交流的桥梁,拉近了我们跟民族地区人民的感情。通过先进的科技,为西部地区发展、为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这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2020年,刘宗杰再次带领一批优秀的青年企业家,走进西藏,赴林芝为边远地区藏族同胞送医送药送健康并开展调研,希望号召更多企业家在了解西藏之美后,能够进入西藏、扎根西藏,实现企业和西藏自治区经济、文化、社会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2023年,刘宗杰同32名全国青联委员,第三次走进西藏,此次行程近1200公里,开展义诊750余人次,举办10场医务人员培训和健康科普讲座,并向山南青联捐赠了药品、食品、学习用品及现金等,以实际行动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服务成长、助力发展”是中青科协的办会宗旨,刘宗杰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整合资源,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好地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服务。2023年2月,“科技创新 筑梦湾区”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在东莞松山湖启动,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刘宗杰介绍,青科协每月都会组织青年科学家跟当地企业对接,根据各方需求进行产业转化的工作。这对于青年科研人员和企业家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事情。只有把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能产生社会经济价值的应用技术,这样的结合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不止于东莞,这些年,结合“青年科学家百城行”“科技之光·青年讲堂”“高峰座谈会”等品牌活动,刘宗杰带领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陆续走进三亚、南昌、长春、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为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增进交流、建立合作牵线搭桥,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刘宗杰说:“共青团和青联组织为青年科技人才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我本人也在这个平台提升了自身的境界、能力、水平,在过程中得到了成长。”
这些年来,刘宗杰也带领青年科学家,走进大中小学校园,组织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目前已组织近50场,覆盖超过一万人次。“希望通过这些科普讲座,在青少年心里播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种子,播下科技报国的种子”,刘宗杰也经常结合自身奋斗的经历对青少年说,“年轻人一定要有梦想,要努力坚持,为之付出,还要有在挫折面前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迎来梦想成真的一刻。”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