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2024-08-19 00:00:00本刊编辑部
中华儿女 2024年8期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制定了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的改革路线图。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科技人才寄予厚望,要求把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青年科技人才规模快速增长,源源不断充实科技人才队伍,也在千锤百炼中悄然成长,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青年人深耕基础前沿,助力核心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的重要抓手,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保证。重大科研突破的背后,青年已成中坚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助理杨作仁说。2020年,他作为援疆干部第一次来到我国的棉花主产地新疆。四年间,他带领团队BhvguAUyTGmJEiLbPJK/rA==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利用先进科技,发现调控棉花纤维品质形成的关键基因并解析了其调控机制,助力生产更高品质、更高产值的棉花,致力科研成果转化,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军辉在大庆油田的油气开发事业上书写着自己的青春答卷,他说:“‘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是大庆油田科研人员的共识。用心静心潜心科研,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高度、有境界、有品位的人生,就是我理解中的‘闯将’姿态和大庆精神。”

他们紧盯科技前沿,在国家重大项目中刻苦攻关、施展才华,以青春力量赋能国之重器。

青年人挺膺担当,锻造国之重器。每一项关涉国计民生的大国重器、大国工程、科研成果背后,都离不开科技工作者。

从“天鲸号”到“天鲲号”,疏浚装备作为国之利器,在实施国家重大工程、完成重要战略任务上发挥着重大作用。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尹纪富,一直致力于疏浚技术与装备研发工作。他带领团队坚持自主创新,突破了欧洲四大疏浚公司的“卡脖子”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装备的空白。他表示,将继续努力推动疏浚技术向未来产业技术的发展,为国家“海洋强国”与“深海深地”战略贡献“疏浚力量”。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与安全专委会常务委员、清华大学网络研究院副院长张超,则将研究聚焦于软件和系统漏洞。他通过创新性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研究实现机器自主探索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评估安全风险并构建快速的安全响应方案,提升安全防御的自动化水平,为筑牢网络强国安全基石贡献力量。

青年人向“新”前行,投身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张时代考卷,当代青年如何作答?赛莱拉干细胞董事总经理陈东煌带领科研团队以智慧和青春、激情和奋斗、科技和创新,集智攻关干细胞领域的“星辰大海”,成功突破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卡脖子”技术,潜心推进无血清培养基规模产业化、干细胞临床转化及新药研发,书写干细胞研发与产业化的崭新篇章。

广州极畅方程技术有限公司CEO梅卡极,瞄准“顶尖”科技,追逐中国电动汽车梦。他创办了KOTO(可托)——一支专业从事电动汽车底盘充换电系统开发、换电底盘及相关配套技术研发与生产的科技团队。历经近十五年的发展,可托团队成长为广州可托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业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核心动力系统相关产业及成熟的技术创新团队。

改革风正劲,创新潮更涌。改革的催征鼓点再次敲响,今日中国,向着强国建设奋进的脚步愈发铿锵。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将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勇攀科技高峰,挺进科研“无人区”,以实干担当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