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社会进步与竞争加剧,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现象日益凸显,家庭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当学生面临心理危机时,学校应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充分发挥家校合力,减少和预防学生极端事件的发生。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家校沟通策略,即明确共育目标,建立信任关系;相互沟通信息,深入了解学生;避免固化标签,强化理解支持;提供具体建议,联合干预行动;关注动态变化,建立合作机制。
关键词:心理危机;家校沟通;干预方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3-0070-03
一、引言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自伤事件屡见不鲜,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给个体和家庭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心理危机表现为各类情绪、认知、生理和行为症状,包括焦虑或抑郁的情绪,严重时会出现自杀或暴力行为。为了防止心理危机的发生,需要提前采取明确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即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缓解,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对于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有学者提出,要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员自育四种途径加强学生生命教育、亲情教育、责任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离不开家庭的支持。面临心理危机或者有心理疾病或心理困扰的学生,家庭是最重要的支持来源之一。家庭可以给学生度过心理危机提供支持和保障,如果缺少家庭支持或者家庭支持不当,会大大削弱学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因此,当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家校共育,对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干预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家校沟通策略
近年来,随着学生极端事件的频发,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为了全面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学校每学期开学初都会开展全员心理筛查。经心理测量、班主任排摸和心理教师评估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危机后,会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以期通过家校协同对学生心理危机及时有效地干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家长会因为病耻感而否认和回避,在沟通过程中也会出现较大的阻抗,导致家长无法配合学校对学生采取积极干预。
因此,要构建有效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必须在家校协同视域下与家长充分沟通交流,达成家校共育的共识。在沟通过程中,应秉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全面了解家长和孩子的现实需求及心理需求,消除心理阻抗。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性质和程度,共同制订心理干预方案,并明确家校分工,共同实施心理干预。
(一)明确共育目标,建立信任关系
当学校向家长发出沟通邀请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担心老师向家长“告状”。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初次沟通时就明确表达出真实的意图,消除家长的顾虑,赢得他们的信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沟通的开始明确表明目的。“您不必担心,此次和您沟通,并非因为孩子表现不好,而是在心理测评和心理老师评估中发现孩子可能存在心理危机。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我想就相关情况和你进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家长了解到,这次的沟通并非对孩子负面行为的指责,而是对孩子的关爱和关注。
其次,用共情的方式理解家长的顾虑,消除他们的担忧。我们可以这样说:“作为家长,我知道你对孩子的关心和期望,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请你放心,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幸福和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你的支持和配合。”简洁明了地说明目的,表明立场,以便让家长明确了解我们的意图。最后,我们要诚恳地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对家长的信任。
(二)相互沟通信息,深入了解学生
在建立信任的基础上,学校应真诚地将学生在校表现等相关信息告知家长,客观地陈述日常任课老师和同班同学对该生的评价。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心理状态,以便家长和学校共同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学校可以诚恳地询问家长,“此次沟通,我想详细了解一下孩子在心理方面的状况,以及在家里的表现。请您如实告诉我,我们可以一起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和良好表现,并对家长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支持和配合给予肯定。可以这样表述,“一直以来,我们在家校沟通过程中都合作得非常顺畅,不管以后孩子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观察到他(她)有明显的变化时,希望我们能继续互通信息,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通过强化家校合作,鼓励家长与学校保持动态联系,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确保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三)避免固化标签,强化理解支持
为了确保良好的沟通效果,教师在言辞上需谨慎,避免随意给孩子贴上标签,以免引发家长的抵触情绪。如果学生是通过心理测评筛查出心理危机的,教师也不能仅凭心理测评的结果就给学生下定论。很多家长对心理测评的了解有限,因此,专职心理教师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家长解释心理测评的作用及其结果的参考意义。
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往往容易感到焦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安慰家长,“当你听到孩子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时,想必是非常担忧的,我们也能够理解你的感受。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和困扰非常正常,就像我们会感冒一样,我们的孩子此刻可能出现了情绪上的感冒。本着早干预早康复的原则,我们希望能与你携手合作,帮助孩子尽快调整过来。”通过“一般化”技术的运用,在沟通过程中降低家长的焦虑。
在剖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时,不能直接将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家庭和家长,否则家长会更加不愿意配合,同时也会对帮助孩子失去信心。我们要将“问题取向”转化为“资源取向”,肯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好的方面,给予支持和希望,并表示学校会协同家长,全力帮助孩子。
(四)提供具体建议,联合干预行动
为了使家校沟通更有效,学校和班主任、心理教师在沟通前需制定初步的干预方案。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家长容易感到焦虑和无助,会询问:“我该怎么办?”我们可以立即拿出具体的方案与他们协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量身定制,以确保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制定干预方案时,我们要为家长提供关于家庭教育工作的具体指导,包括他们可以采取的措施、需要避免的行为及正确的操作方式。同时,还需强调家校协同对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作用,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孩子心理健康维护中的责任。
为了确保干预行动的顺利进行,双方需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学校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家长则需积极配合学校,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实际操作中,双方要密切协作,共同实施干预行动,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五)关注动态变化,建立合作机制
学校与家庭合作的重要性在于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这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持续的合作机制。在这个机制下,学校和家长动态关注学生在家和在校的发展变化,和家长保持信息互通,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适时调整干预方案。学校要持续为家长提供指导和支持,除常规的家长访谈、家长会、家长讲座等形式外,还要向家长提供市、区级心理援助热线,以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困惑或家长自身出现心理困扰时,可拨打热线寻求帮助。通过持续的动态关注和合作机制的建立,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思考
家校合作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需要双方的真诚沟通和积极配合,还需要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学校与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只有双方紧密合作,才能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要做好家校合作,学校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与家长正式沟通前,学校需要对学生在校的情况有全面而翔实的了解,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参与课外活动的状况等。这样,在与家长沟通时,学校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为危机干预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学校应第一时间评估情况,并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干预行动。同时,学校要同步开展关心关爱工作,如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服务等。在沟通过程中,学校要将这些关爱工作一一呈现给家长,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心和重视。
此外,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时,学校不仅要与家庭共同参与行动,还要积极联合社会力量。例如,学校可以与社区、妇联、民政等相关部门(单位)合作,共同为解除学生心理危机提供资源和支持。这样,家长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学校的真诚和努力,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家校合力。
心理危机干预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孩子为中心,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成员要不断学习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技巧,并开展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相互支持,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曾红,严瑞婷,王爽,等. 青少年个体心理危机的生成机制及影响因素[J]. 心理学探新,2018(38):539-545.
[2]岳克勤,闵珍.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危机干预研究[J].文教资料,2007(1):31-32.
[3]程婧,孟莉. 近十年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述评[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0-83.
编辑/张国宪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