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小学心理辅导中,信件心理辅导作为一项辅助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点探讨在信件心理辅导中运用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的实践和策略:无条件积极关注,营造理想的辅导氛围;真诚共情,确保辅导的有效和高效性;挖掘资源和能量,促进自我实现。最后总结了信件心理辅导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人本主义;信件心理辅导;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3-0045-03
在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解忧杂货店》中,人们会将自己的烦恼写下来,投进杂货店的牛奶箱,第二天就能收到神秘的回信。在中小学心理辅导中,也有类似的“信件心理辅导”。它作为心理辅导中一项辅助手段,正在中小学心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件心理辅导是指通过书信往来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学生通过写信表达内心的感受、困惑和问题,心理教师根据学生来信内容,以信件形式进行解答或疏导。 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辅导,书信提供了一种间接的交流形式。对于那些自我意识较强,不愿轻易暴露隐私的高中生来说,这种方式有助于减少不安全感。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口头语言会逐渐消失,而书面文字能更持久地保留,有利于收信的学生跨越时空限制,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进行自我探索与反思。
一、信件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理论源自经验和关系导向的治疗传统,被视为心理学领域中除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外的第三股力量。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主张“以来访者为中心”,即当个体获得真诚、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时,就可能经历人格的积极转变,变得更加可信赖,具备自我理解和自我指导的能力,并由此做出建设性改变,过上富有成效的生活。在信件心理辅导中,心理信件的回复在语境、内容、意图和效果上都不同于传统社交通信,它更注重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提供情感支持和增强能力。 因此,将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应用于信件心理辅导中,通过营造支持性的文字氛围,使收信学生感受到更开放的内在和外在体验,增强自我导向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从而实现更为积极的自我概念构建。
二、信件心理辅导的实践和策略
信件心理辅导和面对面辅导有所不同,但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是一致的。心理教师必须真诚地在场,全情参与,并专注于来信学生分享的直接体验。只有如此,收到回信的学生才能透过文字感受到安全和被接纳。 通过这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得到了积极反馈。本文将对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在高中生信件心理辅导中的运用进行梳理。
(一)无条件积极关注——营造理想的辅导氛围
1. 建立心理安全感
罗杰斯是最早强调咨询关系重要性的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咨询关系最重要的目的是营造一个理想的氛围,一个理想的辅导氛围需要无条件积极关注,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对来访者表示真诚、尊重和接纳。
日常的来信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尝试,首次来信的学生常抱着试探性的心态求助,这时我们需要在回信的开头真诚地表达对他们的接纳和支持。只有当学生体验到安全的心理氛围,才能逐渐摆脱心理防御,为积极的自我改变提供可能。 例如心理教师回信,“××同学: 谢谢你的来信和你特别的信任!从来信的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你多么急切地想与我们分享、探讨心中的困惑和烦恼。尽管文字处理上你已刻意保持冷静和公允,但我们阅读时仍感到特别艰涩、疼痛、压抑,可以想象这段时光中的你是多么迷茫和难受,想给你一个暖暖的拥抱!”
2. 相信个体拥有无条件的价值
在罗杰斯看来,我们之所以对来访者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因为“相信来访者具有成长的潜力,相信他们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去发展其独特的自我”。 所以我们在回信中要做到真正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意味着将每位来信学生视为独立的、独特的个体,鼓励他们拥有自己的情感、信念和文化价值观。当他们被鼓励、被接纳,并感受到更接近自己深刻而强烈的体验时,就会发展出解决内心矛盾和冲突的潜力与信心。 例如教师回信,“××同学: 谢谢你的信及你的信任。信中你谈人类生存意义,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让你变得深刻而迷茫,甚至怀疑是否会因此引发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其实只要不影响日常饮食,不影响正常人际交往及工作,就明显不是心理异常行为。恰恰相反,这些发自内心的追问和思索,实际上是我们精神成熟的一部分。我们显然不想再随波逐流,而是敢于直面自身,求取自己的答案,拓宽自己的视野,一步步成为真正的自己。这是成长的标志,祝贺!”
3.促进自我实现
在信件心理辅导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以无条件积极关注为特征的环境中,个体最终会发展出无条件积极的自我关注,从而不受防御和扭曲的阻碍,朝着实现自我的方向迈进。
(二)真诚共情——确保辅导的有效
1.表达共情理解
罗杰斯认为,开展良好咨询的核心要素是共情。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感受对方的内心感受,咨询师应该感知来访者的感受,表达共情理解,但同时又能够保持清醒,不会迷失在这些感受中。
信件心理辅导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书面语言”上,来信学生通常带着无助、失落、痛苦等情绪来寻求帮助,因而在回信过程中,我们更要重视语言的力量,真诚而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使来信学生充分意识到心理教师已经理解自己,并和自己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例如教师回信,“××同学: 在信里,你诉说着自己遭遇的人生风暴,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席卷而来。我能想象那一刻的你感受到的震惊、怀疑、愤懑和迷茫。这些糟心事为何突然降临在最亲爱的人身上,如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让人茫然无措。这就像童话里的王子公主遇上了大巫师,黑魔法让整座森林都昏天暗地。此刻的你,面对情感与伦理、关系与责任的缠绕和拷问,真的太难了。”
2.提升心理自由度
在罗杰斯看来,共情反映的是一种对来访者的感受和意义世界感兴趣的态度。因而,当收到一封信,我们会专注地、没有任何中断地反复阅读多遍,让自己感受文字的自然流淌,感受一个受困灵魂有泪有笑的倾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与那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建立更深层次的链接,从而使来信学生的情感和支持需求得到理解、接纳,甚至欣赏。 例如教师回信,“××同学: 在信中,你说你很珍惜自己的好友,可以把宝贵的时间都给他。 然而,在临考前的复习阶段里,他却认为一起吃饭颇费时间,提出彼此分开吃的主意。这让你感到不公平,他可是你最倾心相待的好朋友啊,为什么没有顾及你的感受呢?好在你很快觉察问题所在,勇敢地直面问题本身,通过修补过往人际关系残留的巨大阴影,让伤口得到良好愈合,照见扑面阳光。”
3.不被外部的评价左右
在共情的应用中,罗杰斯特别强调非评判性。在信件心理辅导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尊重来信学生的主体性,接受他们的自决权,放弃我们控制他人的需求,才能促使他们从自责、自我同情转变为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 并建立心理韧性。 例如教师回信,“××同学: 在信中,你说这段关系让你不安,既无法诉说,也无法安定情绪。他说喜欢你,这对于缺爱的你而言,如同黑暗中被阳光照亮。沉浸在一段关系中,建立一段难忘的友谊,彼此放下自我,情感相互融洽,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你希望有心有灵犀的朋友,更懂得交友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灵活性和可塑性。你走出了孤寂的自我,在一段感情里让自己更加滋润、更加活泼,在一段关系里展现了自己的活力与成长。”
(三)挖掘资源和能量——促进自我实现
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相信个体的潜能、成长和自我实现。因此,在信件心理辅导中,在一种理解和支持的氛围中,我们还要成为促进来信学生自我发现的力量。通过感受他们的情感,和他们一起探索心结,寻找在重重障碍后真实的自我,从而使他们能够更灵活、更有创造性地实现他们全部的潜力。这样解决心理问题就成为一次赋能的经历。 例如教师回应一位学生,“同学,在夜幕降临的那段时间里,你开始把一直向外的心转向内在,转向内在精神的灵性。有了与自己静静相处的时间,有了静静思考的时间。于是,在你的文字里,你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是丰富而独特的,笔下的画面是自然而生动的,充满了文学的浪漫气质、文学的想象力、敏锐的文字感受力。”
我们发现,很多来信学生往往没有意识到,甚至否认自身在应对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所拥有的能力。所以,挖掘他们自身所拥有的能力,是回信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激活他们更大的自我表达,从而用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应对问题和困难,实现改变的可能。
三、总结
一个人在经历痛苦或困扰时,自我可能会无意识地分裂,导致自我碎片化,进而引发内部冲突。这种分裂可能使个体难以展现真实自我,难以表达自身的个性特征和积极情绪。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可以很好地使个体理解自己所遭遇的问题,在赋予新的意义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和升华。
在信件心理辅导中,学生写信的过程本身包含了情绪宣泄的功能,而心理教师在信件的回复中无条件积极而真诚地关注,设身处地地共情,对学生的疗愈作用已然发生。 罗杰斯说:“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将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应用于信件心理辅导,协助学生找寻他们生命本来的样子,成为他们自己,这便是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高军.高中生书信心理辅导初探[J].大众心理学,2004(5):8-9.
[2]唐淑云,吴永胜.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述介[J]. 哲学动态,2000(9):31-34.
[3]豆宏健. 基于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卡尔·罗杰斯的创造观[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10-113.
[4]孙贺娟,刘伟喆,郝建华. 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中谈“共情”[J]. 知识文库,2018(7):245,247.
编辑/张国宪 终校/高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