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会还就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等,作出具体部署。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这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总结,又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融入国际分工体系。通过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征程。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新产品、新业态和新主体激发了我国外贸的新动能。以“新三样”为代表的新产品走向全球,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异军突起,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新主体蓬勃发展。货物贸易质效稳步提升,服务贸易稳步发展,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中国已经实现了由融入经济全球化到推动全球化乃至引领全球化的历史性转变。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党的二十大以后,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正在经历新变局,其主要特征是: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形成全球化发展新动能、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新变革、全球价值链分工发生新变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范式出现了根本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什么是世界发展大势?就是人类社会求和平谋发展的大势。什么是世界发展潮流?就是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也只能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吸取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又有鲜明的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特色,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贡献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智慧;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密切相连。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打开国门,首先遇到的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兼容”,计划经济管理办法与国际规则“不对接”。我们在渐进式扩大开放中“边干边学”,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中国实际,逐步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不仅是新时代党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之一,也是新征程上坚定不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制胜之道。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关键要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机结合起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此作出了系统部署。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全会要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这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运行的经验与教训,如“产业空心化”“过度金融化”“分配极度分化”等“市场失灵”,从而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西方几百年来积累的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律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有借鉴意义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来不排斥任何有利于中国发展进步的他国国家治理经验,而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全会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这都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相吻合,不仅是打破行政分割、地方壁垒,更重要的是完善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破产退出、信用监管等制度,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而这些制度放到任何一个发达市场经济体国家都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全会提出的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教育、科技、人才的国际交流合作,也是扩大开放应有之义。
开放也是改革。全会部署的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本身就是全面深层次改革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核心,是在继续做好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内层面的国内制度创新,以及对外层面的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具体而言,制度型开放的做法主要包括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金融和电信服务开放、提升货物贸易自由化和通关便利化、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推动“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等等。总之,通过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加强与国际规则的对接,旨在形成更加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在重塑自身开放发展优势的同时,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可见,改革和开放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要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
全会部署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等,既是改革的任务,也是扩大开放的举措。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既惠及中国人民,又造福世界人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