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始于浪漫

2024-08-14 00:00:00宋庆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4年8期
关键词:安徒生童书智力

年少时,生活在一个小小的乡村,不大能见到什么书,更谈不上有老师带我们整本书共读。但我总觉得读书很美好,对书充满渴望。

人生中的第一本课外书是《安徒生童话》,那是我看少儿节目,寄信去参加活动得到的奖品。读到《海的女儿》中美人鱼化为泡沫时,我内心无比悲伤,多想安徒生能把这个故事的结尾改写,甚至一度以为,这样的结果只是其中一个版本,一定还有另外的结局。

得到一本还不满足,于是又写信参加活动,继而又得到了《绿野仙踪》,再后来不知从哪里借来的《格林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以及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说是读,其实并没有什么章法,也没有人指点,胡乱地读,读不懂就跳过去,喜欢读就多读几遍。也就是这样大量地读、毫无目的地漫读,将我放逐到一个宏大的背景之下,让我心生对美好的向往,对未知的向往。

书,塑造了我的童年,塑造了我的审美,也塑造了我的智力。

维果斯基在《思维与语言》中说,人的内在词义的丰富性,就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标准。这种内在的词义就来自大量语言文字的输入,因此,儿童期海量阅读图画书、童书就是一种极高意义上的浪漫,它让智力发展与人格发展稳步同行。

后来读了师范,走进学校的图书馆,那一柜子一柜子的书,真像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说的是“天堂的模样”。我读了大量有关教育的书,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但真正成为一名老师时,我发现自己管不住学生,课也上不好。于是,我又从书中寻找答案,趋向解决问题的书就成为我案头常客,班级纪律也伴随着阅读后的实践略有成效。

但是困惑也随之而来,学生管得紧,活力不够,师生关系也很紧张。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和学生之间到底要过一种怎样的共同生活?新的问题,又带来新的阅读方向,我开始追根溯源,试图寻求教育的本质,开启了长达两年的漫读。

漫读教育经典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陶行知的文集,我重新定义教育的目的与师生关系;漫读哲学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周国平的《尼采与形而上学》,我回到人类的本源去追寻教育的意义;漫读童书《小溪流的歌》《小王子》《一百条裙子》,我找到与学生共同生活、沟通的密码,开辟了自己精神的高地……

在一次又一次阅读的漫游中,我重新获得了一种与学生之间的全然的、自由的关系,于是他们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造,思维更加活跃。因为漫读,我领略到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儿童成为自我创造的中心。

做母亲以后,我常常会徘徊于各种育儿技巧面前而不知所措,但我依然相信每一位母亲天然有一种养育好孩子的本能。这样的想法,在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的话语中得到了验证,他说:“每一位母亲都有能力做足够好的母亲。”

什么才是足够好的母亲?带着这样的探索,我又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心理学漫读之旅,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到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被讨厌的勇气》、李中莹的《重塑心灵》、林文采的《心理营养》,再到曾奇峰的《幻想即现实》、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等一系列心理学书,这样的漫读不仅让我更理解儿童,也让我看见了自己内在的那个小孩,疗愈了童年被养育过程中的点滴创伤。

漫读,让我拥有了更强大的力量相信自己,更有勇气面对当下与未来。

宋庆: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小学教师

编辑"东篱"623358414@qq.com

猜你喜欢
安徒生童书智力
二手童书交换会
小主人报(2022年12期)2022-08-23 06:10:30
安徒生的世界
新东方童书
幼儿园(2021年10期)2021-08-21 07:50:48
跳高者
AR童书热的冷思考
新闻传播(2018年3期)2018-05-30 07:01:33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
散文诗(2017年22期)2017-06-09 07:55:24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英文原版童书推荐(0~2岁)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