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欣最近每天放学回家,就急急忙忙提着书包直奔书房,他说去写作业。以前他一进门,把书包往客厅沙发上一扔,四处晃悠一会儿才摇进书房。他怎么变了?
一天,我到书房拿东西,只见小欣正趴在桌上认真摆弄着一些卡片,他两手时不时地做出一些搏击的动作,口中还“嚯、哈、嚯、哈”地配以伴奏。这小子,玩得可真带劲。猛然间,他一回头,发现了背后的我,立马慌慌张张拿作业本盖住卡片。
原来,他用零花钱在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里买了奥特曼卡片,这几天沉迷其中。
卡片究竟有什么魔力,为什么让那么多孩子为之痴迷?通过一段时间的关注,我终于对它有了一些了解。奥特曼是动漫里的英雄人物,是正义和力量的化身,小孩子们非常向往超能力,而奥特曼恰好满足了他们的想象。因此一出新的奥特曼产品,便会受到孩子们的热烈追捧。奥特曼卡片是盲盒,有很大的随机性,拆盲盒的过程很刺激,它让人分泌多巴胺,能带给人瞬间的快乐。孩子们常常交换卡片互通有无,有的还把它视为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
看着儿子讲述奥特曼时兴奋的神情,我想起了我读小学的经历,那时我不也很迷恋类似的卡片吗?特别是看了《灌篮高手》后,我天天抱着篮球玩得大汗淋漓,总觉得自己能够成为那个扭转乾坤的篮球高手。但是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后,我忽然就对此卡失去了兴趣。
这样一想,我就豁然开朗了,孩子们对奥特曼等偶像的迷恋,是不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然经历?现在我篮球打得还不错,是不是得益于小时候看过的动漫呢?也许,奥特曼卡片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孩子们如何对待。
为了引导孩子理性娱乐,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交流沟通。我跟他分享我小时候的故事,让他知道动漫也曾经给爸爸带来过无尽的快乐。在情感上引发共鸣后,我让他讲喜欢奥特曼卡片的原因。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话匣打开后,就如江水一样滔滔不绝了。一味打骂,只会让孩子沉默地服从,在沉默的表象下,还有一颗倔强的心。我们要弯下腰来和孩子平等对话,他们才能敞开心扉,诉说内心的想法。
达成契约。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有时候,你越不让他干某事,他就越想干。所以我们不应该堵而应该疏。怎么疏导?我和儿子一起商量着制订了玩卡协议,并贴在冰箱上,家人一起督促执行。比如,买卡必须报备;每周买卡不能超过10块钱;购卡后要给我们讲解卡片背后的故事;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玩半个小时卡片,卡片可以和同学互换收藏……
转移兴趣。我们用一些活动分散儿子的关注点,一起读书、下棋、养花、打球等等。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了,他就不会单一地沉迷于奥特曼卡牌。
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小欣不再偷偷摸摸玩卡片,能够开诚布公地给我们分享玩奥特曼卡片的心得。大概四个月后,他已不再买奥特曼卡片了,因为在我的影响下,他喜欢上了下象棋。
《小王子》一书中说:“每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时,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尝试用智慧的方式引导孩子。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也会让家庭氛围更加温馨和谐。
编辑"乔可可"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