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军人,这是他特别引以为豪的。
20世纪70年代初,父亲出生于甘肃陇东的黄土大塬上,他有兄妹四个,他排行老三。当时生活条件和环境不好,一年就穿那几件色彩单调的衣服,平日里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在艰苦环境下长大的父亲,养成了自立自强的性格。我时常听爷爷奶奶夸奖父亲,他们说父亲从小爱干净,爱动脑子,做事果断,把自己的生活学习安排得很有条理;说父亲上中学时,自筹资金,独自去西安购买烤箱,找人做蛋糕、面包,不仅养活自己,还补贴家用。
中学毕业后,父亲应征入伍,来到青藏高原西宁古城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他在做好一名战士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挥特长挤出时间坚持写作,用笔讲述身边优秀的高原军人和各民族大团结的故事。他的散文、新闻通讯等相继发表于《解放军报》《青海日报》等媒体上,1992年他发表作品115篇,因此荣立三等功,成为军营小有名气的记者。
经过部队层层选拔推荐,父亲参加了1993年全军统考,考入了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他在军校读书时很勤奋,非常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因为出色的专业成绩,毕业后他留到南京一所军校工作。他在军校担任机关干事,做过连队指导员、学员队教导员,他认为工作要有温度、有方法,要润物细无声,对战士、学员非常关心爱护。父亲带过的兵和学生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工作,我有时候能见到他们,常听他们说父亲是他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2004年底,父亲离开了他熟悉并热爱的军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他不忘军人本色,保持党员初心,投入到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中,钻研儿童教育、家庭教育工作。他还赶时髦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义务服务有需要的家长,拥有不少粉丝。
8年前,父亲到苏北一个贫困村扶贫,担任乡村第一书记。在他带领下,全村团结一心、埋头苦干,两年时间贫困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父亲的领导评价父亲用脚丈量着季安村每寸土地,用心用情关心着季安村每家每户,用实干的精神出色完成了扶贫工作。
父亲在不同时期、不同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少奖项和荣誉,表现出他平凡中的非凡。父亲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从黄土地到青藏高原,从三江源头的西宁又到虎踞龙盘的南京。他从战士到军官,从乡村第一书记到合格的机关干部,处处表现出他的踏实、努力,他平凡得就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平凡中拥有非凡。
王天源: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初二(28)班学生
编辑"东篱"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