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与孩子一起游泳回来,开车走到南京市板仓街的时候,我特意问孩子我们走到哪儿了,孩子大声说这不就是你当兵的地方嘛!
板仓街是我14年军旅生涯的第一站。1995年底,我从家乡高邮参军入伍,就到了位于这条街上的一座军营里服役。刚入伍时,既兴奋又有些迷茫。兴奋的是我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成了令人羡慕的人;迷茫的是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在部队里能否有一番作为。
到了新兵连,指导员经常给我们上政治课。他一直教育我们,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就要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做到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要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甚至年轻的生命献给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他还教导我们要端正入伍动机,不能奔着提干、转志愿兵、退伍回去安排工作这些功利、现实的目标而去,他让我们要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打赢未来战争的目标而奋斗。
正如同指导员给我们讲课时提到的那样,我到部队来,开始也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就是奔着能谋个前程的想法来的。到了部队以后,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前程在哪里,这才是我迷茫的根源。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指导员,他听后没有批评我,而是耐心地给我讲了起来。指导说我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但是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而是要把个人追求与军队使命结合起来,要始终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我们才是一名合格的战士,才是一个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的人,才是一个纯粹的人、伟大的人,才是一名真正的人民英雄。当他得知我在入伍前,喜欢写些新闻报道、发点“豆腐块”文章后,就鼓励我多学习、多写作,把火热的军营生活、军队的光荣使命写下来、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军营、热爱军队。在我军旅生涯的发展上,指导员要求我坚持复习高中阶段的文化知识,考上军校,为部队多作贡献。经指导员这一番指点,我的迷茫和疑虑被打消了。
有了目标和方向,我的军旅之路一下就清晰起来。在训练工作之余,我就拼命地看书学习,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来背诵政治理论、英语单词;每天熄灯号响过以后,还打着手电筒做数学题。不仅在学文化上全身心投入,在业务上也是不输于人。当兵第二年,我参加了业务大比武,获得了全团战士组第二名的好成绩,所写的新闻报道还登上了《解放军报》。辛苦、勤奋、坚持、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当兵第三年,我顺利考上了军校,实现了指导员对我的期望,也超出了我入伍时的预期。
这一切是因为我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因为我走了一条把个人前途融入军队建设的阳光大道。不管是在军校学习期间,还是毕业分到部队以后,我始终带着一份感恩的心,带着一腔报国之志,学好每一门学科,做好每一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战友们的认可。
有了孩子以后,我经常会给他讲我的军旅之路,有时候还专门带他到板仓街的老部队去看看。我像当年指导员教育我那样,教育他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小就要知道爱党、爱国、爱人民,从小就要把自己的未来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可能是环境熏陶,也可能是教育的影响,孩子从小就喜欢戴我的军帽、穿我的军装。他模仿战士训练时的样子,严肃又认真,让我高兴又欣慰。
从幼儿园到现在,儿子一直非常遵守班级纪律,特别爱护集体、维护集体荣誉,在思想政治上的表现也很突出。从初中到现在,他的政治课全班第一,到了高中,还当上了班级政治课代表。老师都说他三观正、思想纯,有满腔的爱国心、报国志。高中入学前的军训,他不怕吃苦、认真训练、积极表现,被评为“军训标兵”,看到他的获奖证书,再看他晒得黑乎乎的样子,我虽然有点心疼,但更多的是欣慰,我肯定了他的表现,希望他保持这种不怕苦、不怕流血的精神,认真学好文化知识,为祖国贡献全部光和热。
高二分文理科时,孩子回来跟我说想学物化政。我问他是不是真想好了,因为他的历史、地理成绩更好一些,学史政地会相对轻松一些。听了我的疑惑,孩子跟我说选择物化政,就是为了将来报考军校,他想走我走过的路。
听他这么一说,我毫不犹豫地支持了他,甚至希望他将来也考到我就读的军校去。真要那样,我的路,就是孩子的路。
编辑"东篱"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