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 我和两斤吃完饭,两个人站在树影里等车。已经入夜, 整个天幕都是清透的,我俩在路边拥抱过后告别。看着面前女孩单手插兜,冲我挥挥手的潇洒样子,我突然觉得:相遇真好。
两斤,我的天才女友。这个从港大、剑桥、杜克实验室里走出来的博士,带着一台电脑走过126 个国家,一边工作一边探索世界。她是当下互联网时代最新潮的“数字游民”。
我们见面时,她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全球的开发者支持和技术经理的工作,这家公司里聚集了全球各个时区的人。她说:“你永远无法想象,你屏幕对面的同事正处在什么样的场景里。隔着屏幕,我们仿佛共享着心跳。我喜欢这种数字游牧的方式,一边旅行,一边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工作。”
我对两斤的工作一知半解,但我能感受到她好像对于“探索”这件事近乎执迷。
她说:“我在美国读的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之前的工作性质都是研究,有时服务于企业,有时服务于机构,但我将永远服务于我自己。做数字游民之后,比在办公室效率高很多,因为我的时间就是自己的资产,我把我的资产效用提高以后,就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或者自我提升。”
我们聊到当下年轻人中比较火的一些话题,比如内卷,比如年龄焦虑。我问:“你会焦虑吗?”她说:“会,但也就是一阵风的事儿。”
我说了自己近来的一些困惑:“我身边很多同龄人甚至年龄更小的朋友,他们走得很快,无论是财富还是人生阅历上,都比我要强太多。”
然后,两斤给我讲了她在加拿大某个小镇的一段工作经历。那里聚拢了世界各地的天才工程师和科学家,大多在原来领域已有名气,不缺乏名利和资产,但他们却选择前往那样一个平凡的小镇,接些零散小活,并不奢求太多物欲。在隆冬里,大家窝在酒吧里,喝酒、聊天,好不2W5yW12REvF6poTfrIfLvg==快活。
“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内卷’,当所有人挤在一个巨大的旋涡里时,你可以选择上岸,或者用力游得更远一点。像我就干脆不理会这些,从去年夏天开始,我每个月都会选择一个地方生活。根据季节、花期,或想看流星雨、水藻这些特定的季节性的事物,找一个自己想去探索的地方。”
我说:“这听起来太令人羡慕了。”两斤笑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拥有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权。我偶尔也会羡慕那些大公司里的人,他们薪水比我高,晋升也更快,但纯技术领域大家干的活没什么区别,甚至我处理的问题复杂程度可能会更高一点,因为我们公司更小,对个人技能天然地要求更全面一点。”
聊天过程中,两斤说了一句非常打动我的话:“低效也有低效的美感。”人生有很多东西,并不是快就代表好。在人生的每个章节里,扮演好自己当下的角色,也能收获快乐与满足。
两斤说起青春期那会儿,也曾为长相而自卑。她从小就喜欢数学,在其他小朋友买明星海报时,她专注于在家解方程。那时候两斤就意识到,自己获得快乐的方式似乎与同龄女孩不同。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身边的女孩们百花齐放,两斤对着自己“横向发展”的身材很是郁闷、苦恼。
每当苦恼时,她都会更努力地投入到数学中。充实的生活给她带来另一套价值观:“我始终觉得,不应该给自己那么多条条框框,只要你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有自己内心的小美好,就够了。”
解决一种“焦虑”的方式不一定是消除它,还可以穿越它、超越它,在更高的视角上找到自己的价值。
两斤从来都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年轻人,她总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在香港求学的那段时间里,两斤想要体验“作为盲人的生活”,报了学盲文的班,机缘巧合下喜欢上一位盲人经济学家。两个人把约会地点定在太平山,然后一起爬山。
我当时非常担心他, 但对方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我可以’‘你放心’,我觉得要不带任何偏见去尊重每个人。两个人一路说说笑笑,很快爬到了半山腰。”那一刻,抬头看到又高又遥远的天空,身边是自己当时喜欢的人,两斤突然有一种久违的平静:葱郁的树木,还有远处的河流与山下的高楼,那些本来很少注意的事物,在无数倍放大的感官面前,有种壮烈的美。
那天晚上,我不得不承认她身上有我非常向往的东西——那种呼之欲出的自由。我问她:“很多年轻人都向往你这样自由职业的生活,你怎么看?”
两斤笑道:“自由其实是有代价的,最直接的就是不确定性,你是不是愿意为不确定去买单,愿不愿意去承担风险。我的想法很简单,一旦选择了就不再去听外面太多的声音。人生没那么复杂,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活,碰壁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最坏只不过是发现自由职业没那么适合你,那就回来找一份工作上班,充其量就是找工作时间长一点。”
虽然是萍水相逢,我和两斤后来却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三年间,她从旅居百国的数字游民重回大公司上班,我从媒体打工人转型为个体创业者。她一路催促我开“私教”、做“写书私房课”,而在我的辅导下,她也签约了自己的书。我们成了彼此的“天才女友”。
我们都只能是被眼前的有趣事物所吸引,这一刻,我们追逐红蜻蜓,跑着跑着,可能看到另一只迷人的布谷鸟就会循声而去,周而复始。人终归只能抓住眼前的小火苗,却也能点亮此刻脚下的路。
(摘自《时代青年·悦读》2024 年第6 期,胡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