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您好!
我现在读初一,心里一直有一些疑问:成绩真的很重要吗?成绩会决定未来的一切吗?努力一定就有回报吗?虽然我并不认为成绩很重要、会决定未来的一切,但每次成绩不理想时,我都会感到难过。我在培优班,成绩却总是垫底,我感到十分自卑。每次看到大家都在努力,我就感到焦虑,认为自己的未来一定很糟糕。Nopains, no gains. 一开始,我一直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上学期的期中测试中,我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但因为骄傲和懈怠,联考时下降了10 分。经过几天反思后,我又打起精神,准备一个月后的期末考试。但期末考试成绩依旧不尽如人意,直接下降30 多分。可能是我学习方法不对,也可能是我的心态没调节好。但我有点怀疑努力就有回报的真实性。
初一
初一朋友:
你好!
很开心收到你的来信。你一下子提出了好多问题,我们一条一条看。
从本质上看,其实成绩只是果而不是因。社会真正想选拔的是足够聪明、足够努力、能够踏踏实实做事的人。那我们的升学选拔制度为什么设计了“成绩”这个东西作为衡量标准?找工作的时候为什么用人单位要筛选应聘者的学历?因为如果每一场选拔都要逐个去深入了解,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成本太高了。所以,成绩作为节省选拔成本的工具应运而生。比如,985、211 大学代表了“这个人大概率是聪明的,也肯努力,应该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那么用人单位只需要额外再了解他与岗位相对应的专业技能就可以决定是否雇佣他。这就是成绩和学历的作用,用简单的信号告诉别人你很厉害。
但成绩或者学历并不是唯一的告诉别人你很厉害的途径。我认识一位教育领域相当成功的创业者,年轻有为,但是他没有念过大学,高中毕业就去创业了。我和他接触下来,的确感到他很优秀,但是他的成功之路需要的条件比一般人更为苛刻,也更难以复制。没有了学历这个简单的通用信号,他需要遇到真正赏识他的伯乐,需要抓住宝贵的机会证明自己。即便这样,他也计划再赚几年钱就出国读个大学。
所以,真正重要的是怎样让自己变成一个厉害的人,以及通过什么途径让别人认识到我的厉害。成绩和学历是一种途径,你也可以选择另辟蹊径,因为每个人厉害的点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厉害的点恰好就是学习,但是有的人厉害的点在体育、艺术、做饭好吃……对于这些人,可能另辟蹊径,把精力投入学习以外的地方反而更有利于发展。
所以,我建议你去思考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在哪些方面很厉害或者可以变得很厉害,第二件事是我要用什么方式让别人相信我很厉害。
至少在应试教育阶段,努力是有回报的。你的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你上学期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结果期中就考得很好,不努力了,懈怠了,联考成绩就下降了。
你之所以会产生这个疑问,是因为期末考试,你努力了一个月,成绩却下降了。此时,你可能会有愤怒,有委屈,也有疑惑,努力这个东西怎么时灵时不灵呢?我斗胆说一句你可能不爱听的话,从期中考试到期末考试,中间只过了一个月,你的确付出了一个月的努力,但整个状态是不是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
努力就有回报,这句话并不完整,完整的应该是,“足够多的正确努力就有一定范围的回报”。是的,是“一定范围的回报”,考试有太多偶然因素,如果你的真实水平是90 分,那么你实际得到的成绩完全可能围绕着90 分上下波动。如果你想让这个波动变小,那么长期的、正确的努力是很重要的。
努力也是一种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动动嘴皮子或者逼自己一把就可以变得努力了?不是这样的。所以,不妨把现在当作一个试炼的机会,你可以想一想,怎么能激励自己去正确地、持续地努力?是奖励吗?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努力的动力是想有一天在同学面前“装个大的”,我觉得这个也不错。希望你能找到可以激励自己、让自己努力的方式。
有考试就不可避免有排名,同学之间会产生比较,甚至,成绩这个东西本身就暗含了给人排序的意思。但是,回到第一个问题,成绩不是因,成绩只是果,因是你到底有多厉害。
我最好的朋友高考发挥失常,没考上理想中的清华、北大,去了次一等但是也很好的学校。高考成绩出来时,他深受打击,但这么多年过去,他的人生照样非常顺利,再回首看什么排名啊、偶尔一次的失误啊,就像梦一场。
这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偶尔一次排名改变不了他的能力。和同学比较成绩,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但是意义绝对不在于比较,而是在于帮助你认识自己。
当我面对不可避免的竞争时,我有这样一个心法,就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首要的一点,同学也好,其他竞争者也好,我们都是活生生、立体的人,我们在一起念书,我们可以交朋友,可以一起玩。第二点,看排名、竞争、成绩,那就像游戏的数字,或者说是任务系统给我的一些提示和反馈。如果我的确需要在竞争中获胜,那我就专注于排名给我的反馈,哪里薄弱就加强哪里。如果这个排名于我的目标而言并不重要,那我看看便罢。
我比较反对“No pains, no gains”这个说法,这个说法隐藏的含义是,你一定要痛苦,你必须要隐忍,要经历足够多的自我压抑与牺牲,才能获得成功。但这从逻辑上是不成立的。笑着努力也是努力,哭着努力也是努力,前者会比后者的效果更好,因为这会让你喜欢努力,从而延长努力的时间。
最后,祝你快乐成长,学业有成!
李牧阳
(李牧阳,2016 年吉林省高考理科省状元,北京大学临床心理系博士生,心理咨询师)
(子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