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2日下午,《黄河 黄土 黄种人》编辑部总编辑都潇潇和编辑朱蕾专程来京,征求对杂志改版的意见。我邀请水文化专家牛志奇,水利作家凌先有、赵学儒等同志一起帮助出谋划策。大家对杂志改版后的栏目设置、专题策划、作品内容、装帧设计、印刷质量等赞不绝口,认为作为一本有着30年创办历史、曾经具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文化期刊,如今又焕发了青春光彩。同时,鉴于水利文学创作的形势、任务和需求,大家建议增设《大河笔汇》栏目,定期选发水利作家或与水利有关的文学作品。接着,我邀请书法家徐永田同志义务为栏目题名。很快,带着浓浓墨香、图文精美的2023年7月(上)杂志就顺利出刊了。以后,每期杂志我都先睹为快,有时也提一些建议。随着杂志越办越好,影响也越来越大。从今年开始,《黄河 黄土 黄种人》杂志被纳入水利部向有关领导和部委的报刊赠阅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着水利系统文化刊物的最高水平。
在首期《大河笔汇》里,都潇潇在卷首语《当下,我们需要怎样的水利文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紧迫的时代课题,需要水利作家认真思考。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作为水利作家,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仅要知其言而且要知其义,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如何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需要下一番深化、消化、转化的硬功夫。从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看,水利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也是水利文学创作必须聚焦聚力的源头活水和丰富宝藏。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入学习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加快实施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和推动的长江大保护、黄河保护治理、国家水网建设、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江河战略,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和伟大抗洪精神,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治水兴水的伟大历程和精神气象,都需要水利作家的热忱投入和踊跃参与。我十分赞同卷首语的这段话:“当硬朗的钢筋混凝土灌注了文艺的气息,水利工程必将更加增色、更具生命特征;当水利人扬起逐梦的文学风帆,心灵的家园必将郁郁葱葱、生机勃发;当水利战线的精神传唱大江南北,必将奏响新时代的黄钟大吕。在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而这,不正是文学之所长吗?”
从水利文学创作实践看,近年来,水利作协抓创作、抓品牌、抓队伍,水利文学创作方兴未艾、蔚为大观,涌现出赵学儒、徐春林、陈松平、蒋彩虹、罗张琴、凌晓晨、胡金华、蒋默、高洋等一大批优秀作家,在行业上下、文坛内外引起较好反响。但要看到,与当今中国蓬勃发展的文学事业相比,与其他行业文学创作相比,我们还有差距,推动水利文学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还需要持续用力、精准发力。水利作家必须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掌握文学规律、磨砺创作品格,处理好思想性与文学性、写什么与怎么写、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提升思想高度、拓展视野宽度、培厚历史深度、增强情感浓度,进一步增强水利文学作品的思想穿透力、情感震撼力、艺术感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创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水利标识的文学精品,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水利故事,承担好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神圣使命。
《大河笔汇》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同时也为新时代水利文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平台空间和助推力量。《大河笔汇》栏目自开办以来,立足水利行业、放眼当代中国,聚焦水利作家、采撷名家新作,推出了一批作家、作者的水利文学精品力作,其中既有享誉文坛的大师大咖,也有初出茅庐的基层水利作者;既有呈现宏阔治水伟业的黄钟大吕,也有展现人水相映美好故事的涓涓细流,催人奋进奋斗,令人流连忘返。这期间,承蒙编辑厚爱,我也在栏目上发表了组诗《新时代水利组歌》和评论《血脉相传的抽黄情结——读〈黄河西流去〉》,算是为杂志尽了一份添砖加瓦之力。
笔汇大河,浪花奔腾。我相信,在黄委的领导下,在广大作家特别是水利作家的支持下,《黄河 黄土 黄种人》杂志一定会越办越精彩。衷心祝愿《大河笔汇》百川争涌逐浪来、一路奔流向大海!(作者系水利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