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无定河,便会想起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四首·其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似乎陇西在西南,无定河在西北,这陈陶写无定河,何以叫《陇西行》?那是用了个乐府的曲名,不做深考。我们要说的是无定河。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仅仅28个字,便将曾经发生在无定河岸边宏大而又惨烈的战争场面跃然纸上。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通商贸易、文化交流,苏武牧羊、昭君出塞,一会儿打,一会儿合,无定河是历史见证者之一。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无定河无疑是一条重要的河流。
无定河,古称生水、朔水、奢延水,因河道漂移变迁,河流溃沙湍急,深浅不定,毫无定数,故而得名。历史上它还有一个更为魔幻的名字,叫作“晃忽都河”。无定河宛若一条大鲵(俗称娃娃鱼)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遨游。它横卧于黄土高原,与这片山川土地共荣辱。
俯视蜿蜒的无定河,我凝思许久。这条逶迤在黄土高原北部的大河,从陕西西北部的白于山蹒跚走来,一个经络分明的网状水系,构架了一片扇面状神奇的土地,形似一片桑叶。如果把它的集水面积用线条连通,其形状就是一条充满活力的大鲵。
无定河干流为鱼脊,南北主要支流就是它的四肢;流域内郁郁葱葱的山川梁峁,历史文化遗迹、村镇、街舍就是它的鳞片斑纹;在将要涌入黄河时,左右一甩,造就鱼儿峁。
鱼儿峁,名字不够大气且怪异。鱼儿,天下人都知道;峁,则是圆的山头,或者就是陕北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形地貌的专用名词,是山的一种形态。鱼儿与峁合在一起,这个词就有些匪夷所思了。鱼儿都是在水里,怎么就跑到峁上了!水呢?鱼儿离不开水呀!如果你见到一只兔子比牛还高大,会作何感想?而我见到的这条“鱼儿”大到不能与其他动物相比,只好用峁来比喻。一条大河蜿蜒回转几近360度,将河撞成这般模样的正是一座突兀的山峁,这座山峁分明就是一条巨大无比的鲵,正在大河里游弋戏水。因为这“鱼儿”生长在陕北的无定河边,体型巨大似山峁,就该叫鱼儿峁。
站在山峁最佳位置望去,这天赐的大鲵呀,鱼儿峁似是其头部,鱼尾扫着白于山,匍匐亲吻黄河水,真乃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妙哉!
事实上,无定河就是一条河,是黄河上重要的一级支流,每年有10多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丰富着黄河,同时亦有1亿多吨的泥沙填充着黄河。
无定河发源于陕西省北部靖边、定边、吴起3县交界处的白于山长虫梁东麓,干流上游段又称红柳河,沿途接收那林郭勒河、海流兔河、芦河、榆溪河、大理河、淮宁河等众多支流,最后投入黄河的怀抱,流域面积30261平方千米。榆林市人将无定河亲切地称为榆林母亲河,全长491千米,东南流向,在清涧县河口注入黄河。无定河在即将进入黄河之前,已经具备了大河的气势。当我站在山畔上遥望无定河里那形似太极的河道地形时,我想到一个词:鬼斧神工。我懂这词义,但一直以为是文化人编造的形容词,到这里一看才知道,这词真有所指。
黄河是渐长的河流,因为泥沙造河,不断往海里延伸,导致黄河不断延长。而无定河渐长则表现在河源,就是所谓的涧掌溯源。上有雨水冲刷,下有地下泉水侵蚀,不断坍塌,使无定河不断延长。无定河河源区小河、小沟发育,季节性沟汊众多,潺潺汇流成河,孕育了流域内甚至陕北的主流历史、民情风俗、地域文化。
无定河跨越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这里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接合带,是黄河文化、黄土文化的发祥地。
清涧小方国城、靖边大夏国统万城、横山波罗古堡、米脂永乐古城,无定河两岸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无不诉说着无定河流域悠久的历史渊源。
汉武大帝祭祀轩辕黄帝到过这里,秦始皇的“高速公路”——秦直古道穿行跨越无定河北上,叱咤华夏大地的英雄豪杰赫连勃勃、李元昊等人在这片土地崛起,刘志丹、高岗在这片土地上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古长城遗迹像一道屏障,抗击着毛乌素沙漠的南侵,北部主要是风沙草滩区,海子(湖泊)星罗棋布;南部主要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梁状低山丘陵区,山峁蜿蜒、沟壑纵横,塬、丘、峁、梁、涧交错,地貌变化五彩缤纷。
无定河流域的黄土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约六成,风沙区域约占三成,基岩区域约占一成。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无定河依次流经陕西省定边县、吴起县、靖边县,内蒙古鄂托克旗、乌审旗,陕西省横山县、榆林市榆阳区、佳县、米脂县、子长县、子洲县、绥德县、清涧县等13个县(区、旗),于清涧县河口村注入黄河。
无定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350毫米,年均蒸发量11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分布不均,特点是多暴雨、多干旱,极易形成洪灾或旱灾。
听传说,终不如去亲见。我有幸受邀参加陕西水利博物馆组织的无定河水文化溯源考察活动,走进白于山,追寻无定河源头。
无定河源头有陕西省定边县政府设立的源头碑。碑文是著名画家刘文西先生的墨迹。看到刘文西3个字,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刘文西本人,而是陕北山水、陕北人民,还有他那组画《转战陕北》,毛主席站在陕北“山舞银蛇”的梁峁上,面向东方、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无定河源头”题字非刘文西先生莫属,他了解陕北。
顺流而下,杨伏井水库、新桥水库、龙眼水库、王圪堵水库和红石峡水库等分布在无定河流域,并不断地与淤地坝工程、漫山遍野的鱼鳞坑及灌溉渠道相遇。
鱼鳞坑听起来很神秘,山上怎么会有鱼鳞呢?原来这是当地群众面对大自然发明的一种植树造林的方法。在山坡上挖出1立方米的扇面状土坑,把树苗植入其中,排列有序,远观如同山坡长出了鱼鳞片,甚是好看,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鱼鳞坑。在缺水的地方,这种植树方法可以充分集水。小小鱼鳞坑,闪烁着劳动人民节水用水的智慧。
水库、淤地坝、鱼鳞坑、灌渠等工程相互配合,无定河流域的劳动人民用智慧把山川打扮出秀美景色。特别是在无定河流域这样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条件下修淤地坝、鱼鳞坑植树,修建水库、灌渠,就如同在大地上作画——水库携手灌渠就是“泼墨着色”。一座水库就是一片绿洲,配上山坡上鱼鳞坑人造新树林,加上山涧沟掌淤地坝形成的“小平原”上丰收在望的庄稼,那就是一幅迷人的写意中国山水画。
在无定河流域有一条修建于1938年的灌渠——织女渠,从镇川堡对岸引无定河水到米脂县窦家圪崂,渠长18.5千米,后被山洪冲毁。1949年修复,灌渠重新焕发青春。之后,无定河流域又先后修建定惠渠、第二定惠渠、绥惠渠等灌溉工程。
无定河流域不仅有老灌渠,还有新水库。2008年开始兴建的王圪堵水库,是无定河流域最年轻的水库,亦是库中老大。王圪堵水库位于无定河干流上游,距横山县城12千米,距榆林市区60千米,控制流域面积1.075万平方千米,总库容3.89亿立方米,可灌溉97.33平方千米农田。其还可为河道进行生态补水,有效加快无定河两岸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湿地面积,为白天鹅等鸟类提供广阔的栖息场所。站在波罗古城的城墙上,眺望无定河两岸,望不到边际的水稻泛着金波。无定河湿地保护区面积达114.8平方千米,湿地产的大米香甜可口。这里还有稻田蟹,个大肉肥,可与阳澄湖大闸蟹相媲美,供不应求,十分抢手。
登上红石峡水库峡口一侧的榆林古堡镇北台,这里本该是瞭望沙漠的好去处。然而,映入我们眼帘的榆林城郊的情景,使我情不自禁喊出:“都道黄沙围榆林,却见苍翠似江南。”
关于无定河水沙关系变化,黄委中游水文局副局长陈鸿这样分析:近十多年,无定河入黄河年总水量持续走低略偏枯,但流域年降水量持续在均线上甚至偏丰,这种现象可以宏观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增加,二是流域治理初见成效,植被恢复,水分涵养能力增强。
读历史、查资料、听传说,在大脑里勾画出的无定河概貌,一路走来、一路颠覆。历史上的无定河脾气乖戾、洪灾频发,流域内旱灾不断,所以才被称为无定河。河流也是有生命、有情意的,只要人们呵护它,它就会造福人民,“无定”就会变成“有定”,无定河流域人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告诉我们,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可以有所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