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峡谷上,瞭望

2024-08-14 00:00:00都潇潇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13期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带走了巨量泥沙,数千年来的自然演化深刻影响了大河流域的人类生活,生成持续至今的文明印记。

黄河晋陕大峡谷是5464千米大河上险象环生且最长的一段峡谷,受两岸高山夹峙,黄河在九曲十八弯的峡谷中蜿蜒前行,左带吕梁、右襟陕北。这里是史前文明圣火燃起的地方,这里是民族融合的典范,这里塑造了早期中国的格局,这里是承载过中国当代历史风云命运走向的红色圣地,这里能够触摸到中华民族最坚韧的文明根脉,感受到中华民族最强劲的怦然心跳。

《故宫艺术史》第一卷《初民之美》写道:黄河像“几”字形在大地上流过,中游段自蒙古高原南下,穿越晋陕大峡谷,形成了一个南北垂直的纵轴。渭河在潼关与刚刚拐过大弯的黄河相接,在中国版图的胸膛上连成了一条横轴。“这一横一纵,形成一个完美的十字交叉,经天纬地般,构建了华夏文明最初的坐标系”。

晋陕峡谷,壁立千仞。跋涉而来的黄河,奔腾深涧,山的雄浑交织河的奔涌,表里山河,险要地势,形成黄土高原特殊地形、地貌。这一地理环境格局决定了中国早期文化相互影响的地域广阔性,族群、经济和聚落形态的多样性,交融互动过程中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从而,黄河赋予了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顽强坚韧、兼容并包和连绵持续等鲜明特征。

晋陕峡谷人杰地灵、物阜文兴,出现了太多的圣君名相、文臣武将、才子佳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吟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千古绝句,司马光祠前古冢累累、树木森森、石刻遍布。

晋陕大峡谷曾经荒山秃岭、黄土飞扬。经过多年开展有效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黄土地如今披上“绿衣裳”。进入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黄河干流控制性骨干工程——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它将与小浪底水利枢纽形成黄河“双子星”,共同拱卫大河安澜。

作为“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之一,古贤工程控制黄河流域总面积的65%,控制黄河73%的水量、60%的沙量和80%的粗泥沙量。古贤工程建成后,大坝立于大河之上,揽万顷黄河水,将充分发挥防洪减淤、供水灌溉、发电降碳、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进一步织密国家水网,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峡谷边,期盼;在峡谷上,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