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菜场:在城市更新中品味市井烟火文化

2024-08-14 00:00庄贤锋
新西部 2024年7期

走进西安市建国门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一幅市民和游客各得所需、各享其乐的悠然自得和谐画面映入眼帘。老菜场的城市更新以“微更新、轻改造”的理念,保留原有历史人文元素,优化升级街区环境、基础设施,通过引进特色餐饮、文创零售、民宿酒吧等多元化特色业态,打造集市井烟火文化、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创意街区,成为老城区城市更新与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从西安地铁四号线和平门站走出来,沿着城墙边环城公园步行约600米,透过建国门向内看,一座迷你太空舱闯入视野,这便是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以下简称老菜场)未来者广场的地标建筑。老城墙与未来太空舱的同框,历史感与科技感的碰撞,古与今、传统与新潮的梦幻“联动”,让人眼前一亮。

从平绒厂到城市更新

20世纪50年代,建国门城墙东南角内侧是全国四大平绒厂中西北最大的西安平绒厂所在地。彼时生产服装绒布的平绒厂里经常上演时装秀表演,吸引着男女老少前来,俨然成了引领当时潮流时尚的风向标。

2000年前后,曾一度辉煌的平绒厂停产。为了职工生计,原来的染绒车间、锅炉房等改建成一个集蔬果、肉类、水产、餐饮、百货等为一体的建国门综合市场。因市场周围交通方便、市场品类齐全、价格公道,附近甚至是城外的居民都会一大早来赶集,这里逐渐发展成为西安最知名的综合市场之一。直至现在,菜市场每天早上还是熙熙攘攘,往来人流不断。

2017年端午节,一个叫全建彪的人在城墙上骑行,经过东南城角的时候,他看到了城墙下省委三号院早期所在地和已被废弃的平绒厂厂房。他想,要是能够借鉴以往西安老钢厂的城市更新的手法对这里进行改造,对这片区域乃至整个西安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就这样,全建彪成为西安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发起人。

经过一年多的沟通,全建彪终于在2018年国庆节前一天完成了签约。紧接着,改造更新团队投入到前期调研准备工作中,邀请了社会各界参与研讨,有建筑、艺术以及文化领域的专家,还有在此生活的居民,大家聚集一堂,讨论老菜场所在地块如何更新和未来发展定位。

2019年3月,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项目开工,到2021年元旦前完工,5月正式开街运营。

“随着时代变迁和城市发展,从平绒厂,到建国门综合农贸市场,再到城墙脚下‘灯下黑’的老地方,无论是从情感难舍还是城市记忆保留,这块区域都需要更新改造,重新焕发老城区城墙下的街巷魅力。”西安城门里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老菜场副总经理上彦辉谈到老菜场区域改造的意义时说到。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保留老一辈的城市记忆,焕活新时代商旅文融合发展,老菜场在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保护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路。

微更新与轻改造

“从曾经的漆黑一片,到现在灯火璀璨,成为夜间经济、夜文化活力涌现的街区,我们用了五年的时间,提升硬件基础设施,增加游玩动线及多元游玩文化体验活动,联动周边社会居民共建共治,才有我们眼前看到的这片生机勃勃的市井文化创意街区。”西安城门里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老菜场媒体运营经理施德玲向记者说道。

老菜场的改造围绕着建国门综合市场,包括建国门顺城巷以东和信义巷两侧的沿街商业用房,以及楼上的建筑空间。在“保留原居民原有生活状态”和“保持菜市场的市井风貌”前提下,对老菜市场进行“微更新”和“轻改造”。依托菜市场自身的日常生活气息及传统市井所在地的文化属性,改造成为西安首个市井文化创意街区,引入整合特色餐饮、咖啡茶室、个人工作室等文旅新业态资源,以创意、潮流和艺术的元素,吸引了不少品牌主理人入驻,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游玩体验。

亮点一:保留历史印记,焕发闲置新生

在建筑设计与空间利用上,改造更新团队对平绒厂的老工业厂房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实地调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建筑群主体结构及外部形态。老旧厂房原有斜面建筑格局、楼梯间、墙面、闲置配电室、房屋椽木结构等留有上个时代发展的斑驳印记部分都被保留下来,大量如屋顶、死角等很难利用的闲置空间也被重新挖掘和开发利用。闲置的车间厂房、民房、户外露台摇身一变,成为老菜场著名的“八大天台”及年轻人聚集场地。改造更新团队还基于自身的建筑专业背景和文化创意园区的运营经验,增设天桥、连廊、户外楼梯、空中广场等,拓宽了区域的立体空间,创造了“有机”的人流动线,串联分散的旧厂房成一个整体,增加了游客游玩的乐趣和活动区域。

在由闲置厂房楼梯间设计改造而来的“T美术馆”展厅里,施德玲向记者介绍了一幅幅老菜场改造时留下的照片。“这是未来者广场以前的样子,这是我们刚才路过的信义桥天街,这是巷口改造前的信义巷。”强烈的视觉对比,新场景中老门房的印记,新旧交替间老菜场的前世今生,如电影般在每一位观展者眼前闪回,令人深入其中、驻足品味历史与新潮的碰撞之美。

亮点二:“柴米油盐”里的“诗和远方”

老菜场的改造更新兼顾了市井街区需要的底色,改造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当地街巷原有的日常生活烟火气。

在彩色涂鸦房顶下的菜市场,往来人群熙熙攘攘、各种摊位的吆喝声不绝于耳。这里既有生活日常平淡的保留,又为生活增添了别样色彩。步行在综合农贸市场所在的信义巷,一层是平凡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街巷美食、蔬果肉摊、杂货便利等各种店铺铺设在道路两旁,满足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抬头望向二层,是精致生活中的“诗和远方”,文创零售、小资咖啡店、摄影工作室等情怀装点,让周边居民与来访游客各得所需、各享其乐,尽情享受老城墙脚下的惬意生活与惊喜调味。

在改造更新中,政府部门联合原街区的小商小贩及多家企业,对周边环境、公共区域等进行了整体改造,不再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的小路”,而是“动静结合”的生活区与消费区的互相补充。同时,还邀请周边居民参与街区共建,赋予他们老菜场导赏员角色,以深度参与唤醒居民对传播市井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将居民文化活动转化成为特色体验内容,让老菜场成为周边居民“家门口全时段的好去处”。同时,在老菜场日常的运营和项目执行中,始终聚焦“一老一小”健康生活需求,将便民服务融入日常运营中,打造极具特色的便民服务和全年不间断的各类活动。2023年9月,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成功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

老菜场的成功改造案例广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认可,2024年1月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2023-2024年连获西安市“醉年味”特色商业街区,2021年荣获“陕西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西安市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等荣誉称号。

来一场文化city walk

与两三好友结伴在老门房改建的风味餐厅里闲聊趣事、品尝美食,或举着手机边走边拍随处可见的文艺涂鸦,或打卡菜场里的文创小店、在古着店里“淘宝”,或拿着游玩地图穿梭于几座厂房间,拍一拍彩色屋顶、天街天台……这些你都可以在老菜场的一日文化city walk中一一体验。

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的商业营业面积超18000平方米,整个街区由8栋楼组成,呈现出一街、一巷、一组团、一院落的整体布局(一街,顺城南巷东段4、5、7、8号楼;一巷,信义巷6号楼;一组团,信义巷1、2、3号楼;一院落,建国五巷 21号院),核心规划为1门、2巷、3区、8台(1门为建国门;2巷为顺城巷和信义巷;3区包括以特色小吃、主题餐饮为亮点的寻味板块,以民宿、酒吧夜生活为主力业态和咖啡店、潮玩服饰店、城墙文化、夜生活的悦夜板块,和集“圈层文化消费”“文创办公”为一体的有戏板块;8台,为包括W天台、天街天台、市井天台在内的天台打卡点)。街区3公里范围内约有128万常住人口,辐射了50多万的区域消费客流,节假日的日流量约有3万多人,工作日的日流量为1万多人。

老菜场从内里文化因素挖掘、打造和运营特色主题的文创。老菜场“菜场大白”IP形象,来源于接地气的菜市场大白菜,通过拟人化设计,形成现在“小人抱着白菜”的造型。2018年12月,改造更新团队在综合农贸市场的大厂房里策划组织了一场菜市场大会。近500平方米的厂房,23家合作伙伴,1000颗白菜组成的108米长、4米高的白菜墙,充满了2000多张笑脸,街坊好友、居民与摊主,许多年轻人聚集于此分享生活喜悦。活动结束时,作为场景布置的1000颗白菜没有浪费,全部发放给了到场的每位活动参与者,场面一度非常“壮观”。从那之后,老菜场衍生出的“菜场大白”IP形象就深入人心。

第一站:“市井+烟火气”文化,听老菜场的新故事

老菜场作为一个极具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老建筑、听传统叫卖声、品地道美味,享浓浓市井文化。

老菜场深挖文化精髓,将“市井文化+烟火气文化”元素植入到活动和文化传播中,让市井融入生活。2023年,老菜场打造了特色演艺、非遗文化市集、国潮京剧节、爱心公益活动、主题展览、天台电影季、音乐节等各类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216场,吸引了国内国外多个来访团的走访调研和参观学习。

2023年6月6日,“丝路有约 一见钟‘秦’——第五届驻华外交官解码陕西主题活动”在延安启动,期间15个国家的20余位驻华外交官走进碑林参观老菜场,现场观看京剧《三岔口》表演,体验非遗制作技艺,沉浸式感受了西安市民的市井文化生活。

10月24日,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多位驻华大使夫人走进建国门老菜场,在老城墙下,聆听老菜场的“新”故事,体验了一场传统与现代、市井与新潮交相辉映的城市探索之旅。

2024年伊始,龙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特别节目《龙腾三秦·春暖山河》在老菜场取景,未来者广场、彩色屋顶等多个城市游玩新地标入镜,向古城西安乃至全国观众展示了老菜场丰富多元的新春场景及独具特色的市井文化韵味,在假期里更是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朋友前来打卡游玩。4月,央视《新闻联播》、央视新闻《24小时》还以《老菜场新故事:融入新业态 更多人情味》为题,报道了老菜场新业态的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老菜场先后举办“上元良宵·喜乐长安”元宵喜乐会、“与美好生活·一见粽情”端午“粽头戏”主题活动、“小得盈满·爱逢其时”520遇上小满节气特别活动、“金色麦浪艺术展”摄像作品展览、“自然觉醒”2024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主题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了各年龄段、不同群体的文化追求。“五一”假期,老菜场以“艺术不设限、一起玩出彩”为主题,活化利用文化资源,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12万+人次来此“凑热闹”,感受“市井+艺术”的别样乐趣。值得一提的是,“一砸,一帆风顺、事事顺;二砸,好运成双、好运来……”辣子摊主吴老板的“砸个辣子”创意节目,不仅向来往游客展示了砸辣子、油泼辣子的西安民俗,让游客免费品尝了“嘹咂咧”的油泼辣子夹馍,还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现场动手,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有时候,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以很接地气、在群众身边的方式开展。

第二站:“活”化非遗技艺,文化传承贴近大众

一座城市的灵魂,不在其繁华的外观,而在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细微之处。物质生活的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方面的需求更加值得下功夫,城市烟火气,点亮更美好的生活。

老菜场积极开展“文化遗产+技艺传承”行动,让非遗文化走近年轻人,让年轻人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2023年的“五一”假期,老菜场国潮京剧节精彩亮相,让国潮京剧得到创新,也让京剧从剧院走进生活,走向人民大众。让传统京剧和市井文化相融合,于市井中广泛传播和被更多人接纳了解,为后续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结合迈出了第一步。

今年,老菜场联合碑林文化馆、文化博主南垞联合推出了《菜场说》系列访谈活动,以此为背景,通过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共同对话,展现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和独特魅力。

4月19日,第一期《菜场说》:谷雨润物,陶艺传心——乐舞千年“泥土之歌”在老菜场二号楼市民大台阶举办,活动当天线上直播间吸引了20多万人在线观看。

谷雨,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象征着春雨滋润大地,万物生长的旺盛景象。正如我们的非遗文化,需要春雨般的滋养和关怀,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第一期《菜场说》邀请了西安市非遗传统陶俑绘制技艺传承人王倩、碑林文化馆馆长王敏等嘉宾通过访谈交流、非遗内容展示、互动体验以及陶俑添彩增色等共同感受乐舞陶俑的古韵新生,探索非遗的跨界、融合、创新。

“今年还将把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节气文化与非遗传承技艺,延伸到大家日常的生活中去,继续打造更多期不同主题的《菜场说》,为周边居民和游客奉上精美的文化大餐。”上彦辉说道。

第三站:打造“双创”文化,集聚年轻活力

老菜场以个体创业者为重点孵化对象,围绕市井“双创”街区,打造集创业孵化、产业运营、创业培训和投融资服务于一体的创客文化,为入驻创业团队提供办公载体、流量加速、创业辅导、资源匹配等创业支持。

独特的创业环境滋养出了一批品牌主理人在这里创业,带动周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达31220余人。2023年度,西安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销售突破1亿元。

在招商方面,老菜场积极引进特色餐饮、文创商业、创意办公、艺术摄影工作室等多元新业态,吸引入驻商家180余家,其中夜间商户总占比超过60%。为满足游客夜间游玩需求,街区夜晚市集营业时间延长至22点,夜间餐饮、文创手工等业态商户营业时间延长至24点以后,而特色酒吧、精酿馆等业态经营持续至凌晨3点以后,重点打造“夜间集市”“夜间娱乐”夜间游玩”“深夜食堂”为一体的特色夜间经济聚集区,点亮老城区夜色。

打造“新烟火主义”创意街区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各省市积极打造旅游休闲街区,展示城市文化,丰富居民生活和游客游玩体验。

城市的发展更新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多采用微改造的同时,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特色街区的打造,既要能保留原住民的生活日常与便利,也能满足丰富游客群体的外来者休闲需求与游玩体验。

碑林区特色街区和总部楼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潘一波指出,老菜场应持续在城市更新和文旅结合上,秉承“微更新、轻改造”理念,挖掘和展示体现老西安城市记忆、市井生活的文化内涵。在运营和管理中不断融入传统历史、市井人文、民俗文化、非遗传承、时尚潮玩等特色文化元素,讲好西安时代发展新故事,成为打卡西安美食美景、品味新市井烟火气、体验千年古城深厚文化魅力的新去处。

据老菜场的运营数据统计,今年以来,老菜场节在假日期间的消费群体中游客的占比从30%上升到了50%。消费群体中游客占比提升,同时也对老菜场提升街区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老菜场在发展市井烟火创意街区的基础上,将不断挖掘“市井+非遗”的文化特色,丰富街区的文化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推进“新烟火主义”创意街区建设。在打造西安历史古城与现代街区集一体的基础上,举办西安民俗文化节、特色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开展老西安非遗保护传承等文化体验活动,增强老菜场的文旅品牌吸引力。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丰富老菜场的夜间游玩项目与夜间文化表演,加强夜间街区的智能化服务体验,增强街区的智能化数字化应用覆盖,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夜间一站式便捷服务。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创新旅游消费场景,提高游客的消费意愿和游玩体验,为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增添动力。

(感谢受访单位对本次采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