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从历届三中全会看中国改革逻辑

2024-08-14 00:00谷婧
新西部 2024年7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为起点,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推动各领域的改革和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形成了在三中全会上做出相应改革决策的工作节奏。要深刻认识并理解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义,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深刻把握改革规律,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依据和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已经不能完全匹配,甚至成为了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此,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一方面,想要推进改革并取得成效,必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由量变到质变,从局部到整体发展的过程,从矛盾最突出、条件最成熟的地方入手,为进一步的改革不断创造新要素和新条件,进而推动改革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整体性有效提升。另一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具有整体性,所以,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目的,对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系统性调整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形态向前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一方面,聚焦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和改革,对当时最迫切的工作任务进行研究,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另一方面,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对既有管理体制中的不足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找到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方法。自此以后的历届三中全会,基本都以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牵引,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改革工作,成为了每一届党中央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摸石头过河”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转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党中央推进改革的序幕;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将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扫清道路,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通过了《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做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企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等决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农村改革进行部署,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党的十八大以前的历次三中全会的重点议题来看,主要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展开,并伴随改革所带来的对其他方面工作的影响和配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进行相应安排,进而推动了其他领域的改革。可以看到,党的十八大之前的改革实践着重解决问题,以重点性突破为导向,以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推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是“摸着石头过河”。

改革要有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并上升到理论, 要从外围改革走向核心改革,从浅层次改革走向深层次改革。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强调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不仅强调经济体制的改革,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强调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遵循的六条原则,谱写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把改革进行到底。

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要有与之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的改革工作,不能单纯地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要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作为保障,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基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进一步完善新型生产关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简介

谷 婧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