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企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为新时期加快推进企业扶持激励制度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高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在于要从物流通道逐步迭代转向产业走廊、经济走廊。从这个角度上看,企业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活力之源,也是筑牢高质量发展“底座”的市场主体,其能级潜力、市场活力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新时代西部地区经济版图的变迁。全会强调,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发达城市的实践看,“大水漫灌”“烧钱砸钱”式企业支持方式已经逐步淡出,产业扶持理念正由“点状分散思维”向“生态系统思维”转变,企业扶持方式正由“资金支持”向“服务支撑”和“公平机会”转变,政策受惠主体正由“聚焦大企业”向“扶持大中小企业”并重转变,企业培育措施正从“招大引强外延发展”向“注重外引内培发展”转变。因此,必须顺应产业政策、微观政策向需求前端前移、向定向精准发力的演进趋势,在精确捕捉沿线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创新政策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更好满足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政府要素匹配的需求,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动力。
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企业全周期要素匹配需求研析
(一)初创型企业亟须创业支持助其跨越死亡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致力于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要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机会。初创型企业一般资产少、资金少、风险高,98%的初创企业存活时间不超过2.5年。在走访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的部分企业时发现,对金融、载体的需求尤为强烈,具体表现为:有的关注创业贷款、天使投资等金融支持,缺乏启动资金是初创型企业的最大痛点,但由于自身缺乏抵押物,银行一般敬而远之,企业普遍希望政府提供更多创业贷等金融支持,其中科技型种子企业渴求天使投资青睐;有的关注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双创载体支持,新型孵化器集成了共享式办公空间、基础运营、资源对接、行业交流、知识产权、创业导师等多项服务,企业希望通过形成“政府奖补孵化器、孵化器反哺企业”的良性机制,低成本地获取创业公共服务,在创业苗圃中孵化成长。
(二)成长型企业对要素供给的共性需求与日俱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成长型企业正处于技术积累、市场拓展、品牌扩张期,因而更加关注创新支持、平台支撑、市场应用和金融服务协同。调研沿线企业时发现,有的希望深度嵌入创新链网络,加大对设立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的综合支持,科技型高成长企业更加关注扩大科技创新券补贴范围与额度,希望严格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简化申报手续、缩短兑现期;有的希望获得更多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应急周转等金融服务,部分高成长性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渴望登陆资本市场、获得后续的风险投资;有的数字经济企业对实验新场景、应用新场景供给的呼声高涨,迫切希望产品服务能够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推动本地示范应用。
(三)跨区域企业对市场开拓等需求更加迫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调研发现,有的企业更加关注市场开拓支持,期盼营造更加公平统一的省内省外市场环境,支持企业向市州转移非核心生产环节、输出优势品牌技术;有的企业关注名优品牌创建推广,期盼加强市外市场成都品牌的战略培育布局;有的企业关注上市融资,期盼加大上市辅导、培育力度,创新地方要素市场,助推企业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等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交易融资。
(四)跨国企业对优化外贸外资体制等营商环境需求更为聚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支持各类主体有序布局海外流通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跨国企业产业链全球布局,高位切入全球分工体系,在资源要素国际化集聚配置等方面有着较为清晰的政策需求。调研发现,有的企业关注国际市场支持,期待完善更加便捷可及的商务外事、法律、贸易服务体系,为企业高效走出去、开拓“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提供服务;有的企业关注国际物流通道畅通,期盼延伸中欧班列境内外触角,开拓更多新路线、连接更多新节点,提高铁水、空铁联运水平,构建通江达海、高效便捷的物流大通道;有的企业关注创新要素配置支持,希望政府在海外柔性引才、开放式创新资源配置、品牌国际推广给予更多支持;关注国际化生活配套,更多关注国际医院、学校、社区等供给情况,希望营造外籍人才在华舒心工作的良好氛围与环境。
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高质量企业对策建议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原则要求,按照“紧贴发展战略、分类梯度赋能”的总体思路,强化需求导向、突出成长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供需匹配,加快建立个性化差异化的企业扶持激励机制,启动“雏鹰”“瞪羚”“头雁”“鲲鹏”四大行动计划,全面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市场主体增量扩容、提质增效,形成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双创”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引领力的高质量企业“雁阵”梯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一)实施“雏鹰”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一批活力迸发、方式灵活的初创型企业
聚焦融资服务、梯级孵化、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培育更多铺天盖地、特点鲜明的初创型企业。
一是拓宽企业创业融资渠道。支持规范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沿线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优化创业公共服务。加快在沿线产业园区内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专业楼宇、人才公寓、智慧网络等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建设共享实验室、小试和中试车间;支持新型孵化器发展,持续升级“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梯级大孵化体系。
(二)实施“瞪羚”行动计划,加快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企业
聚焦创新能力提升、市场应用拓展、要素精准支持,分类培育更多“拟上规、成长型、小巨人”企业,加快壮大一批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加快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标杆企业”“标签产业”。
一是强化金融支持,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健全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以更大力度实施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科技创新券、科技服务券等优惠政策。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设立一批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创新中心和开放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三是支持创新应用示范。定期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城市机会清单,前瞻布局建设无人驾驶道路、建设人工智能测试场、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平台等,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多元场景矩阵,实现从“给优惠”转向“给机会”。
(三)实施“头雁”行动计划,加快壮大一批引领行业、国内知名的跨区域经营企业
聚焦区域协同、模式创新、市场融资,抢抓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政策机遇,加快培育更多引领产业升级、带动能力强的领军企业。
一是推动跨区域产业链价值链协作,创新“研发+生产”“总部+基地”“平台+服务”模式,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支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配套发展。二是支持企业跨区域整合创新资源,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推进院校企地创新共同体建设,引导企业联合高校、投资机构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共建一批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孵化基地,促进科技金融、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等科技创新资源跨区域辐射。
(四)实施“鲲鹏”行动计划,加快打造一批根在成都、布局全球的跨国企业
聚焦国际市场开拓、品牌质量提升、开放创新发展、产业链整合,加快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
一是强化企业“走出去”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走出去”金融支持,建立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创新发展跨境投融资、跨境结算、贸易金融等业务,支持企业海外并购、上市。打造企业“走出去”中介集成服务体系,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仲裁中心、商事调解中心和风险评估中心。建立自主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培育机制,支持鼓励沿线龙头企业参与制订修订国际标准,将“西部创造”自主品牌产品推向全球市场。二是支持企业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加快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支持企业设立境外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及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开展国际知识产权布局,申请、购买更多国际专利技术。三是深化垂直整合培育全产业链集群,制定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等重点产业链图谱和产业生态圈供给配套能力清单,尤其要重点加快构建西部战略腹地关键备份产业的产供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支持沿线大企业大集团与中小企业形成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协作及协同创新关系,形成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作者简介
李 好 成都市社科联(院)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