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程资源 培育鉴赏能力

2024-08-13 00:00:00张应华刘淼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8期

《卖油翁》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本单元聚焦“小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向善、务实、求美。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是一个小商贩。这样的小人物怎么敢与达官显贵陈尧咨“叫板”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在大单元教学理念指导下合理整合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利用丰富的材料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

一、人物链接,拓展思维空间

了解陈尧咨与卖油翁的差距是分析卖油翁敢于“叫板”的认知基础。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如下人物信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陈尧咨:“陈尧咨是状元,曾任翰林学士(文职)、武信军节度使(武职)等。他擅长书法,尤其是隶书。他射技超群,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他的两个哥哥,一个是文状元、一个是武状元。这使陈家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门三状元’。此外,有文章记载陈尧咨‘性刚烈,以气节自任’,‘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

学生从上述“人物链接”发现,陈尧咨有贵族、状元、达官显贵的“标签”,是一个擅长射箭且性情有些暴躁、刚烈的人。卖油翁呢?一个微不足道的卖油老人,是典型的小人物。这样的对比不仅充实了学习内容,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文本补充,提供学习支架

一个高高在上,一个身份低微,二者是怎样“叫板”的呢?了解“叫板”的过程和结果有利于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理解文本内涵。教师可补充欧阳修的原文《笔说》,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对比阅读。

课堂上,教师呈现如下《笔说》内容。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他能,但手熟尔。”陈忿然曰:“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耳。”陈笑而释之。

通过初步对比阅读,学生发现教材中的课文字数更多,描写更加细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此基础上,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对比品读以下语句。对比品读《笔说》的“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与课文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后,学生发现:与《笔说》相比,课文将“看”改为“立”,暗含了尊重卖油翁的意思;添加了“十中八九”写陈尧咨箭术高超,并照应前文的“当世无双”;添加了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时的神态“睨之”,让这种看带有了一点轻蔑的意味;用“颔”表达卖油翁认为陈尧咨箭术一般,有更早在文中体现卖油翁态度的作用。相比之下,学生归纳出课文语言表达生动、细腻,塑造了卖油翁不卑不亢、以技立世的劳动者形象,同时暗含了对陈尧咨“自矜”的不以为然。这是公然的“叫板”。对比品读《笔说》的“陈笑而释之”与课文的“康肃笑而遣之”后,学生发现《笔说》中的“陈”对应课文中的“康肃”,“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这样表达更正式,体现了陈尧咨身份高贵,凸显了二者地位悬殊,也暗含尊重卖油翁的意味;《笔说》中的“释”与课文中的“遣”对应,“释”的意思是“放了”,“遣”的意思是“打发”,变换之后,课文表达显得轻松、自然,体现出陈尧咨输得心服口服,亦可见陈尧咨心胸开阔。这是“叫板”的结果。小人物在达官显贵面前越放松,越能凸显“叫板”发生得自然而然,越能凸显小人物的实力和自信。

有比较才有鉴别,陈尧咨自夸时的自信、反问时的高傲,都因见识了卖油翁沥油的娴熟而消逝,陈尧咨的态度也从“忿然”转变为“泰然”。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不仅明确了“叫板”的过程和结果,还深入剖析了人物形象,发现了两个人物各自的优秀品质,进而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三、多元整合,促进深度思考

二者地位悬殊,对卖油翁而言,他到底哪里来的自信,敢与身份显赫的陈尧咨“叫板”呢?细读课文,学生可从“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句中“取”“置”“覆”“酌”“沥”“入”等一系列富有美感的动词,看出卖油翁酌油技艺娴熟、高超。这是卖油翁主观上自信的原因。客观上呢?学生从课文可见陈尧咨是傲慢的,从开篇的“人物链接”可知,陈尧咨的性情有些暴躁、刚烈。这样看来,卖油翁的下场岂不是很惨?为何课文结尾是“康肃笑而遣之”?

为化解学生的疑惑,教师整合多种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挖掘深层次原因。首先,教师链接如下文言短篇的内容:一是《陈谏议教子》节选,“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二是《碎金鱼》节选“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学生借助材料疏通文意后,发现陈尧咨出身名门,家教严格,父母常常教导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忠于国家,要施行仁政,要宽以待人。由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客观上得出卖油翁不会因为“不在意”、轻视甚至狂妄而付出代价,因为陈尧咨严格的家教塑造了他端庄的品行。之后,教师链接《清明上河图》图像,引导学生探究当时的社会背景。《清明上河图》是以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画中描绘的大至原野、河流、商廊,小至舟、车、人、物,以及摊铺、摆设、市招文字等,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安定时期的繁荣景象,无一不真实、自然,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通过鉴赏图中内容,学生发现课文所描写的时代,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卖油翁这样的小人物才会如此自信、不拘礼节,甚至大胆与达官显贵“叫板”。可见,卖油翁的自信来自自身娴熟的技艺,来自对手大度的胸襟,更来自国家的安定、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