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语文主题学习从作业设计、情境创设、整本书阅读推进三个角度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故宫博物院》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包括实用性阅读和实用性交流两个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的需要。笔者设计本课作业时,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为引领,精心创设具有实践性特点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和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运用阅读策略,解决生活问题,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着眼单元整体,明确作业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阅读策略单元,这个单元围绕“有目的地阅读”目标,有层次、有梯度地安排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其中,《故宫博物院》由一组非连续性文本构成,包括介绍故宫全景的说明性文字、太和门被烧的故事、故宫官方网站的游览须知、故宫平面设计图四则材料。这些材料中既有文字介绍,又有图片提示,旨在引导学生达成“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目标。从学情来看,在单元前两课《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就不同。他们能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阅读活动,初步体会“有目的地阅读”的含义。
根据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以及教材单元内容和学情分析,笔者设置《故宫博物院》的三种类型作业的目标及水平定位。基础性作业目标是学会查找与故宫相关的材料,梳理课文基本内容。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为A(知道)。巩固性作业目标有两个:①从拓展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完成颐和园参观路线图设计及景点解说任务;②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筛选阅读材料。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分别为B(理解)和C(应用)。拓展性作业目标有两个:①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补充与故宫相关的材料,自主开展阅读活动;②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达到阅读目的,学会通过阅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为C(应用)。
在“有目的地阅读”单元学习目标的统领下,笔者通过设计故宫参观路线图、为家人解说景点这两个真实情境下的作业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地阅读”,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引领高效阅读,设计作业内容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作业,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新的策略阅读,还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以往学过的其他策略阅读;不但要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且要为学生后续高效阅读乃至成长为成熟的阅读者奠定基础。因此,本课的作业围绕巩固课时学习任务、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三方面进行整体架构,如图1。
基础性作业,夯实学习基础。《故宫博物院》有大量难懂的字词,包括“斗拱、额枋、梁柱”等建筑名词和“亭台楼阁、藤萝翠竹、玲珑奇珍”等四字词语。基于此,笔者依托现有作业资源(如《语文作业本》等)设计课前理解重点字词的基础性作业,如把“亭台楼阁、藤萝翠竹、玲珑奇珍、惟妙惟肖、错综相连、井然有序、和谐统一”等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具体语境选用这些词语,再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与“故宫博物院”“太和殿”有关的建筑名词的填空,帮助学生提前解决字词理解带来的阅读障碍,更好地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巩固性作业,提升关键能力。《故宫博物院》的“学习提示”中有两个阅读任务:一是为家人安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二是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这既是教师上课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抓手,又是作业设计的重要参考和目标指向。在完成故宫参观路线图和景点解说词两项教学任务后,笔者将重组、改编的与《故宫博物院》文体相同且同样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范文《颐和园》作为语用素材,引导学生巩固练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颐和园游览路线图的设计,并选择颐和园中的一两个景点为家人做讲解。
拓展性作业,走向情境运用。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在学生掌握了“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后,笔者设计了两道拓展类作业。第一题是根据家人的不同身份,介绍最佳游览景点:请你为家人(奶奶、妈妈、妹妹)安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选择一两个景点做讲解。学生自主搜集相关材料并筛选、整合材料,完成了适合不同家人的景点解说词。这种生活化、实践性的作业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实现从课堂“学”到课外“用”的转化。针对学生在解说过程中掌握的材料不足以解答家人疑问的问题,笔者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第二题——有针对性地补充关于故宫的材料,丰富景点解说词。有的学生提到自己的奶奶特别喜欢看清宫剧,对“御花园”这一景点特别感兴趣,所以自己搜集了御花园建筑布局、风格、环境及园中的石子画等材料作为讲解时的补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根据不同人物的需求,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请教他人等方式,积极准备相应的材料,最终完成了令家人满意的解说词。
三、促进多元反馈,重视作业评价
新课程标准重视过程性评价,明确指出“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而言,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表达效果”。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作业总评表,将星级设置为1~5级,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实施定性评价。笔者从以下几个维度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评价:阅读的速度是否有提升,提升程度是几星级;阅读目的是否达到,能否运用所学阅读方法阅读《颐和园》;能否运用所学阅读方法阅读课外读本;能否借助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交流阅读收获,给自己的阅读效果做客观评价;能否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笔者通过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语言表达不自信、较生硬”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创设了“我是湖口代言人”活动,引导学生到湖口的石钟山、鄱阳湖、江豚湾等景点为游人解说,在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语言表达、增强表达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