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程性评价量表达成“教-学-评”一体化

2024-08-13 00:00:00王燕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8期

过程性评价量表是基于过程性评价理念设计实施的,它能通过贯穿课堂始终的教学评价活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写作教学中,如何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运用过程性评价量表促进学生学习呢?笔者结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的《学写传记》单元教学做具体阐述。

一、运用课前预学案,确定认知起点

笔者执教《学写传记》时设计了如下课前预学案:预学任务一,“研读第二单元课文,寻找这些课文在写人记事上的共同点”;预学任务二,“归纳人物小传的写作技巧,拟一份《XX小传》写作提纲”。学生预学完成后,笔者初步评价学生拟写的提纲,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预学任务为接下来的教学评价提供了评价材料,同时为学生在课堂上评价自己的新知掌握情况提供了素材。需要说明的是,课前预学阶段评价量表虽然还未形成,但教师对预学单完成情况的观测为下一阶段开展评价活动提供了材料和基础,教学评价实质上已经开始。

二、分阶推进,扎实掌握写作要领

课中,笔者将制作评价量表作为活动项目嵌入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分别对应写传记需要关注的三个重点(亦是过程性评价量表的三个维度),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技巧。

技巧一:写好基本信息

学生阅读《贾平凹小传》,对比观察自己的习作提纲,思考两者有何异同、传记中需要包含人物哪些基本信息、写人物基本情况有什么要求等问题。通过对比阅读《贾平凹小传》,学生发现传记中需要包含主人公的姓名、年龄、外貌、籍贯、职业、家庭等基本信息,并且要确保信息真实。由此,师生共同确定了过程性评价量表中的第一个评价维度“写好基本信息”,以及评价要求“基本信息齐全(满分20分);信息真实(满分10分)”。

技巧二:写好主要经历

要想写好主要经历,学生需要思考怎样选择典型事件。教师引导学生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作者选择的传主事迹,思考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先通过对比阅读老舍的《著者略历》,发现二者均结合了个人真实的经历,但《著者略历》中的事件有明确的时间顺序,由此明确了传记中传主的经历往往用时间顺序排列。然后,学生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明确了传记写作中事件的选择要有典型性,能够体现传记主人公的人物性格或某种特点。

由此,师生共同确定了过程性评价量表的第二个评价维度“写好主要经历”(选取传主的典型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以及评价要求“选取的事件有典型性(满分10分);选取的事件能体现传主的性格特点(满分10分);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满分10分)”。

技巧三:写出文学性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老舍《著者略历》与“百度百科”介绍老舍的内容,思考二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区别,并让学生谈谈自己更喜欢哪一种表达,进而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归纳让语言表达更具文学性的方法。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发现具有文学性的传记语言能够吸引读者。在此基础上,学生归纳: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对比、想象、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可以增强传记语言的文学性。

由此,师生共同确定了过程性评价量表的第三个评价维度“写出文学性”(采用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以及精确用词使语言更具文学性),以及评价要求“语言生动、具有文学性(满分10分);运用各类修辞手法,根据运用的情况和效果打分(满分10分);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根据运用的情况和效果打分(满分10分)”。

学生依次形成了评价量表的评价维度和指标后,依据量表内容对自己的提纲进行完善,最终完成了写作任务。

三、课后评价,找出改进方向

完成三个教学环节后,师生共同补充有关写作的其他要求,最终形成了一张完整的过程性评价量表(如表1)。

为便于使用评价量表,笔者把评价量表与习作方格印制到一张稿纸上。学生使用这张稿纸,首先完成习作,然后对照过程性评价量表,根据评价维度和评价要点开展个人自评和小组互评,逐项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习作,发现问题与不足,并填写在相应表格中。随后,学生对照个人自评和小组互评指出的问题与不足,逐一修改自己的习作。如:学生习作《祖父小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祖父年轻时,拜师习得了一手木匠的技艺。一次在给客人做家具的过程中,他精湛的技艺、严谨的态度吸引了这家姑娘的目光,她主动与祖父交流。慢慢地,两人熟悉起来,最终在艳阳高照的一天喜结连理。”学生对照评价量表自评,认为这个事件有典型性,能体现传主的性格特点。小组互评认为,这个事例写得过于简单,文学性不强,没有很好地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不能细致地刻画传主性格特点。小作者认识到不足,与组员交流了相关细节,按评价指出的问题修改、丰富内容,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刻画人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笔者在批阅学生习作时,不仅批阅习作内容,还批阅自评和互评内容。学生领悟师评意见后,再次修改习作,或调整完善整体结构,或重新选取典型事例,或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或精心雕琢语言词句,然后誊写到作文本上。通过运用过程性评价量表,学生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