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翰墨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

2024-08-13 00:00:00胡海红方圆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4年8期

“翰墨”的词典义是“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黄石市墨斗山学校自建校起便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构建翰墨文化,打造书香校园,用阅读课程和书法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推进学校品牌建设。

翰墨文化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书写艺术,其精髓在于书法与文学的结合。落实到学校教育中,翰墨文化除指向书法技艺的传承,还指向书法与文学、历史、哲学等的融合,它引导学生通过书写、阅读、创作等学习形式,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涵养高尚品格与文化修养,从而为学校教育注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一、翰墨书写赛,培养擅写才能

学校从育德、启智和审美三个维度,努力构建书法教育与德育相结合、书法训练与学生审美能力发展需求相契合的书法课程体系,通过书法课堂教学、书法社团实践等落实日常书法教学,按年级逐步推进学生书写能力进阶。在此基础上,学校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常态化开展“翰墨·迎春”硬笔书法比赛、“汉字书写大赛”等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强化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培养学生擅写的才能。

以“汉字书写大赛”为例。活动当天,七、八年级参赛学生整整齐齐地坐在室内活动场地,主持人宣读“书写工具为硬笔,字体为正楷,书写内容为经典古诗词,要求字体规范、字迹端正、纸面整洁、书写姿势正确,并有一定的书写速度”等作品要求及比赛规则后,裁判员一声令下,学生开始动笔,有的奋笔疾书,写出了遒劲的汉字;有的优雅行笔,写出了秀美的汉字。没多久,一幅幅书法作品就呈现在观赛学生和评委面前。书写结束后,七、八年级的语文教师组成评委小组,从书写规范、笔画结构、整体布局等维度对学生的书法作品综合评分,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并现场颁奖。

在赛后作品展览中,学校引导师生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分享书写经验与心得,以此增强活动的延展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二、翰墨阅读节,形成乐读观念

书籍是学生成长的营养剂。为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快乐阅读,学校每年春季举办翰墨阅读节,围绕读故事、演故事开展系列活动。

在读故事方面,学校倡议各班级重构阅读角,添置图书,并精心布置书架。实践中,各班级师生一起动手,通过个性化设计、亲手制作等方式,构建了各具特色的阅读角。其中,五年级各班级以多样化的形式在图书角设计、张贴了“班级阅读公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伴随学生的在校生活。其次,学校设置专门的阅读区域供学生借阅图书,交流阅读心得。这里的图书类型多样,有适合第一学段学生阅读的绘本故事、诗歌集、童话、寓言及简单的科普类读物等,有适合第二、第三学段学生阅读的简化版四大名著等经典文学作品和科普图书等,也有适合第四学段学生阅读的中外小说、散文集、戏剧作品等。最后,学校定期开展好书分享、好书互荐等活动,向学生推荐优秀图书。各班级每周从全班学生中推选一名“好书推荐官”,教师指导他们聚焦要推荐的图书的写作背景、亮点内容、阅读感悟等录制讲解视频,为大家推荐自己正在阅读的作品,以此带动更多学生积极主动阅读好书,让阅读深度融入学生生活。

在演故事方面,学校针对一至六年级学生常态化开展“童心·童话·童梦”课本剧表演活动。教师先根据当下学习进度,在教材中选择适合剧本创作的文本内容,接着师生根据选定的教材内容共同创作剧本,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分配角色和台词,制作道具,排练剧目,最后以年级为单位汇报演出。三(1)班学生展示的《拔苗助长》、五(3)班学生表演的《草船借箭》、六(1)班学生演绎的《林黛玉进贾府》等优秀剧目将教材中的故事搬上舞台,生动再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场景。准备演出的过程中,为了更生动地表达故事的思想内涵,使表演更有戏剧性,学生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如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自行设计表演情节,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事件的发展和自己的解读增加角色对话等。与传统的阅读形式相比,课本剧表演活动更有趣味性,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延伸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翰墨阅读节是一个集阅读、创作、展示、交流于一体的文化盛宴,它不仅强化了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还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阅读及拓展实践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翰墨手工艺,发挥创意表现

为拓宽翰墨文化的落实渠道,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学校组织教师从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和强化现代科学教育两方面入手,精心设计多样化、趣味化的手工制作类作业及其展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交流展示中巩固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展现个人风采,涵养创新精神。

1.翰墨手工·觅春:裁剪盎然春意

剪纸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学校拓展四年级美术课程中的剪纸教学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剪纸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和创作技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领略春天的美丽与生机,激发创作剪纸作品的热情和想象力。

具体地讲,在学生通过美术课堂学习初步掌握基本的剪纸技艺的基础上,学校在新年来临之际开展“翰墨手工·觅春”活动,引导学生用剪纸作品表达自己的新春祝福。例如,一年级学生和家长一起走进大自然,以“春”为主题创作剪纸作品,并将其装点在自然景物上。活动中,有的学生剪出以草地为背景的“春”字,有的学生剪出以天空为背景的“雨”字,还有的学生剪出以形态各异的花为背景的蝴蝶图样。生机盎然的春天不仅呈现在学生的眼中,还呈现在他们的剪纸作品上,更停留在他们的心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感悟到汉字的形态美和意蕴美,还体会到春天的美好,增进了亲子互动。

2.翰墨手工·趣玩:乐享科技制作

科技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学校自主开发了科技小制作课程,引导学生利用现有材料发挥创意,经过设计、加工、制作等流程,使之成为精美的科技小作品,如能跨越障碍的太阳能“太空车”、3D打印模型、能对话的智能小机器人等。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掌握了科技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并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同时,学校结合环保教育、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在学生手中,废旧物品被重新利用,变成了精美的房屋、飞机、轮船等模型。学生还为模型增加了体现科技元素的功能,如房屋模型的灯光系统、飞机模型的可转动螺旋桨、轮船模型的可升降船帆等。

科技小制作特色作业为学生增添了学习乐趣,提供了展示科学素养的舞台,有效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四、翰墨礼赞情,传承优秀文化

翰墨礼赞指翰墨文化引领下的礼赞祖国活动,是一种旨在增强学生爱国情怀、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教育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每年祖国华诞来临之际,学校开展“喜迎国庆,礼赞祖国”主题活动,组织学生绘制十米画卷、制作《为祖国庆生》手抄报,以此展现祖国的壮丽山河、城市风貌等,表达对祖国的赞美和祝福。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班级开展国庆节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分享关于国庆节的知识、故事,了解国庆节的由来和意义;学习经典的爱国歌曲并编排舞蹈,进行爱国主题歌舞表演;结合活动成果评价,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培育家国情怀。

为增进师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于每年中秋之际开展“情满月圆——迎中秋”主题活动,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灯笼,并评选优秀作品参加创意灯笼展。不同年级的学生发挥各自特长,完成灯笼制作的不同步骤,制作出一个个色彩艳丽、造型精美、构思巧妙、寓意吉祥的灯笼。随后,学生分组上台展示自制灯笼,并为老师、同学、祖国送祝福。活动还设置了猜灯谜、尝月饼等体验环节,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习俗的了解和体验。

(作者单位:黄石市墨斗山学校)

黄石市墨斗山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现代化学校。学校秉承“为家长解忧,对孩子负责,让社会满意”的办学愿景,构建翰墨文化,打造书香校园,致力培养有公德心、感恩心、进取心、自信心、责任心的“五心学生”。经过几年努力,学校不仅书香氛围浓厚,还在信息技术赋能学习效能提升、跨学科劳动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