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是在一所基础条件薄弱的民办学校原址办学,校园面积小、学生总人数多,校园生态环境单一、学生实践空间狭小,在充分探索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和城市环境的基础上,我校从园林改善+生态教育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自然造物、和谐生态”的国际生态学校创建理念,成立“生态学校委员会”对改扩建后学校环境可持续性进行了调研,委员会综合师生意见,建议学校改良园林土壤,分区种植不同植物,建设多样化的供同学们开展学习探索实践的基地,“阳光菜园”项目因此而生。
1.在阳光菜园中进行实践和探究,每一个学生都亲身体验从整地做畦、施有机肥、播种、定植、施肥、浇水、松土、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到收获的所有种植环节。
2.打造“阳光菜园劳动基地”并开放,让更多学生参与,发挥辐射作用,以点带面。
1.聚焦问题:校园环境如何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改造?
讨论:进行改造前需要了解哪些相关内容?(例如利用传感器勘测土壤酸碱度、光照度、利用校园气象站收集温度、风向、降雨量等数据,适合查阅书籍、网络调查、采访蔬菜种植工人等调查适宜种植哪种蔬菜等);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环境勘测
实践操作:学生分小组进行校园环境勘察、调查、实验、分析数据,通过最终调查结果进行校园用地规划;
3.方案评审会,确定实施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展示,从设计理念、数据支撑、可实施性、预计投入等方面进行阐述,由评审委员会进行评估,并确定最终实施方案。
1.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土壤改良
根据计划种植蔬菜种类所需条件对实际生态环境进行改良,原始菜园土壤杂草丛生,土壤板结,石块较多,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周末时间进行了除草、松土、捡去大石块,增加排水,增添草木灰等改良土壤酸碱性,并增加有机肥进一步提高土壤肥沃度。
2.储备计划种植的蔬菜相关知识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咨询老师和家长,收集计划种植蔬菜相关知识,包括生长周期,学习繁殖方法,根据蔬菜种类选择最合适的育苗方式并进行育苗。
根据蔬菜苗种类进行整畦面、计算株距,将区域划分,尽可能多地实验种植多种蔬菜,并且为豆角、豌豆提前搭好攀爬架。
1.育苗、移栽
采购优质蔬菜种子,提前对种子做好催芽,种子放在温水中清洗浸泡,去掉种子上的细菌,也促进种子尽快发芽,然后使用育苗盘来育苗,挑选种苗时,应尽量挑选具有健康叶片和结构完整的种苗,检查根系是否良好无损伤。移栽种苗时要尽量减少种苗根系在移植过程中受到的伤害。
2.浇水、除草
日常维护需要给蔬菜浇水、除草,以保证蔬菜正常生长。浇水、除草时要控制好力度,注意沿植株根部适量浇水,避免水量过大冲散土壤,影响蔬菜生长。
3.病虫害防治
在日常维护中认真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并查找资料对症下药,阳光菜园不打农药,利用黄板颜色鲜艳、有特殊气味吸引害虫,并且黄板上面有黏液能够直接粘住飞虫,减少环境污染。
1.采摘、收获
根据蔬菜成熟标准,观察并记录,采取合适的采摘方法对蔬菜进行采摘,并做好记录,进行称重。
2.多种方式烹饪自种蔬菜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家长示范学习做菜的基本方法并利用自种蔬菜进行操作与家长同学进行分享,掌握不同的菜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学习并实践多种烹饪技巧将蔬菜进行加工。
1.分享收获
与同伴分享自己种植中成功的经验和发现,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多种形式来积累材料,记录自己的种植历程,交流经验,分享劳动成果。
2.农贸小集市
通过菜园开放、校园农贸集市将收获后的新鲜蔬菜以及蔬菜制作的美食在学校举办的义卖集市进行售卖,邀请学生品尝各类美食,将劳动成果分享。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扬美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