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涝探奇

2024-08-11 00:00:00刘益善
天津文学 2024年8期

武汉的远城区黄陂,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少年生活地,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故里,还是现代诗人曾卓、彭邦祯,哲学家胡秋原的故里。黄陂有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庙等系列景点,光“5A级”“4A级”的景点就有好几个。黄陂玩的地方多,武汉人就说黄陂是武汉人的后花园。

黄陂有个地方叫“黄花涝”,是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街的一个村。黄花涝号称千年古村,其历史可追溯到2300年前。黄花涝的名字来源于“满地黄花,十年九涝”的自然环境,旧时有“黄城镇”“黄花涝市”“小汉口”等称谓。如今的黄花涝村是新农村创建村,街市建有环村水泥路3公里,铺设人行道彩砖3000平方米,人行板1000多平方米。这里有商代沿河古石坡遗址、古码头、清代古墙壁、三国古墓、明末清初居家古屋、古寺院、古教堂、古祠堂等遗迹,都保存完好。游客到此流连忘返。

春节临近,武汉不少市民舍近求远,前往盘龙城的黄花涝品味乡土特色。黄花涝依河傍水,只有水面,没有耕地,过去是汉口外围的“水码头”,如今的黄花涝村民“靠水吃水”,推出别具风味的“农家乐”。该村有家特色鱼庄,纯农家方式做鱼菜,每天只做十桌,不提前预订,还难以尝到这原汁原味的农家鱼鲜。

我到黄花涝,是听说有个台湾的教授在黄花涝建了个民间博物馆,就想去看看。黄陂区政协副主席老乔是诗人兼散文作家,我多年的朋友。他头天已帮我预约好了,第二天陪我来到黄花涝村时,才上午九点钟。我们的车走在村道上,穿过村道两旁古色古香的民房,来到一座三层楼的四合大院子旁。

博物馆青砖青瓦仿古建筑,很有些气势。博物馆的古馆长在门口等着我们。四合院中三层楼的陈列室里,陈列的都是教授的收藏品。这个博物馆是供游客免费参观的,但前往参观的人,必须提前电话预约,它每天接待的人数有限定。

古馆长带我们进了院子,院子里干净清洁,今天他们没有预约其他游客,所以博物馆很安静。初夏季节,不冷不热,阳光很明媚,古馆长和我们先坐在院子里的圆桌边聊天,圆桌上已摆好了盛满茶水的杯子。圆桌中间放着一个黑乎乎的看上去是用动物皮做的南瓜形物件,有六七寸的直径,大小像个小面盆。南瓜瓜蒂那儿开了一个口子,我心想那大约是个动物皮制的茶叶盒,倒是很别致的。

我们喝着杯子里的茶,茶是普洱,红中带黑,茶汁浓如乳汁,那茶的味道浓郁醇厚有一股陈香。老乔抽着烟,他把那个南瓜形的物件当作烟灰缸,顺手就要把烟灰弹到那个“南瓜”的口子里。

就在这时,博物馆的另一位姓林的女馆长提着开水瓶从屋里出来,见老乔往南瓜形物件里弹烟灰,忙大声叫着:“弹不得,弹不得!”

陪着我们说话的古馆长见状,笑了,说:“这是宝贝,可不是烟灰缸呢。”

我的探奇从这个皮制南瓜开始。古馆长带我们直接上了二楼,在一张铺在地面的绿毯子上,我们看到了大约有几百个这样的黑乎乎的皮制南瓜。皮制南瓜堆成两个圆锥体,每个南瓜上贴着一张看上去年代久远的商标式的纸条,还盖有方形的红印章。

我仔细地辨认那商标纸条上的字,上方横排的是“亿兆丰号”,两边竖排是“满汉茶食,嘉湖丝点”。

古馆长给我们讲的这些皮制南瓜的来历还真有点传奇性。

他说,云南思茅是普洱茶的产地,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历代的普洱名茶都产自这里,这里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普洱茶常见。那年,有一家茶农盖房子挖地基,挖着挖着,突然就挖出了一堆黑乎乎的羊肚子扎的南瓜来,南瓜里装满了沉甸甸的实物,打开一个看看,里面全是上好的普洱茶。盖房子的茶农知道自己挖出了祖上埋下的普洱陈茶,这可是祖上留下的宝贝啊!

那时候,普洱陈茶还不像如今炒成天价,一般茶农还比较朴实实在,没乱开价。古馆长的老板即台湾的教授收藏家正好在那儿收购普洱茶,他捷足先登,与那家的主人谈好了一个不低的价,一下子把那家从地下挖出来的羊肚普洱茶全部买下来了。教授信佛而且爱国,改革开放后,他把自己的收藏品运回了大陆,也把这批羊肚南瓜普洱茶全部拿到了黄花涝。所以,我们才见到这东西,才喝上里面装的普洱茶。

古馆长说:“这批羊肚南瓜普洱茶要是现在买,那可是天价啊!这批茶叶运来后,老板允许我们打开了一个南瓜,尊贵的客人来,我们才用这茶招待。”

我们今天被当作尊贵的客人接待了,古馆长让我们喝到了百年羊肚南瓜普洱茶,真是三生有幸啊!古馆长又给我们大致讲了一下羊肚南瓜普洱茶的制作过程。

当地人把羊子杀了后,将羊肚取出洗净,放在南瓜模型里,让其慢慢阴干,再将制成的普洱茶装进羊肚里,然后把羊肚口扎紧存放或埋在地下,千年不坏。这种茶越放越好。

回家后,我上网查了这种茶叶的拍卖价,没有标明起价。据古馆长说,那是要以万元起步的。我想,黄花涝民间博物馆的那两堆羊肚南瓜普洱茶,其价值就没法估算了。古馆长说,他们老板建这个博物馆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保存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化,让老百姓有个接受文化熏陶的地方。

现在担任武汉市黄陂区黄花涝民间博物馆的古馆长,原来是武汉一家大型企业的中层干部,一直做管理工作。黄花涝民间博物馆的老板请他来担任馆长,实在是慧眼识才。古馆长一看就是个喜欢交朋友的人,很干练,思维敏捷,能力强。不然,这么大个博物馆怎么能被他和林馆长管理得整整齐齐、有条有理?古馆长对博物馆的那些宝贵藏品一件件记得清清楚楚,而且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同时,他对老板的办馆目的、宗旨理解得十分准确,执行起来绝不走样。

这么多的藏品,这么大的房子,其安全保卫可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啊!谈到博物馆的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我问古馆长,这里有没有发生过被盗和失窃事件?

古馆长稍作停顿,说:“大的盗窃案件倒是没有,因为我们有很好的保卫措施,当地的派出所也很支持我们,但小的案件偶尔还是有的。”

古馆长给我们讲了一块鸡血石的故事,在讲这个故事之前,古馆长带我们到博物馆楼上的宝石专柜看了看。古馆长打开柜子,我立即被满柜子的宝石照花了眼。那柜子分几层,每层都摆满了石头,有一层是专门摆放鸡血石的。那鸡血石有的有饭碗那么大,有的有鸡蛋鸭蛋那么大,形状各种各样,特别是那血样的艳红,耀人眼目。

古馆长用手摸了摸那陈列宝石的柜子,说:“就是在这只柜子里,我们失窃了一块石头,但我们放弃了追究,主观上救了一家人。”

博物馆陈放宝石的柜子坏了,古馆长请来了附近镇上的一个木匠前来修理。木匠把柜子修理好了后,领了报酬走了。古馆长再检查柜子时,却发现柜子里少了一块鸡血石。这是个不小的案子,因为失窃的这块鸡血石价值不菲,如果案子破了,偷盗者必定得坐牢,而且还得坐上个三年五年的。

古馆长请来了派出所的警察到现场进行了勘查,并拍了照,提取了指纹。警察询问了有关情况后,作了一些分析,疑点集中在修理柜子的木匠身上。

警察走后,古馆长和林馆长商量了一下,决定把情况向远在台湾的老板汇报。因为古馆长和林馆长对镇上的那个木匠的情况很了解,木匠这人还好,没有小偷小摸的前科。关键是这个木匠家里经济情况很差,老母亲常年生病,木匠很孝顺母亲,借钱带母亲到各种医院治疗。木匠的妻子没有工作,靠在镇上捡废品换几个钱补贴家用。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中学,全家主要靠木匠一个人做活赚钱维持生活。

当然现在还不能确定就是木匠作的案,但如果鸡血石真是木匠偷了,虽说他坐牢判刑是罪有应得,但木匠一家人没有了做工赚钱的人,两个孩子怎么上学?老母亲的病怎么治?木匠的妻子没有工作,也没有办法过生活,这一家人就会沦入贫困的深渊,就会彻底地走进绝境,最终只会给社会给政府增加负担。

老板听了古馆长和林馆长的电话汇报后,沉吟良久,问古馆长和林馆长两人的意见。

古馆长和林馆长都说,这件事建议就算了。我们办博物馆不是为了积聚财产,我们也不要因为丢失了财产而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再说,现在并没有确定木匠就是作案人,但万一他就是作案人呢?一旦确定他是作案人,再想撤案也不行了。我们现在不追究,在主观上是保护了一个家庭,为社会安定做了贡献。

老板在电话里听了,高兴地笑了,说:“我请你们两人当馆长真是选对了,你们想的与我想的完全一样,马上撤案,不再追究了。”

古馆长讲的鸡血石的故事令我深思,一个人能达如此境界是需要长久修炼的,黄花涝民间博物馆那个没有见过面的老板,是个让人尊敬的人。

在黄花涝民间博物馆,古馆长和林馆长带着我们看他们丰富的收藏品,并且一一向我们介绍其来历和藏品本身的价值及文化内涵。

在博物馆的一楼古家具收藏厅,我们立即被各式各样的柜子,各种各样的雕花木床,各种各样的椅子、条案、箱子,甚至还有红木的卧榻等等所吸引,看得人眼花缭乱,真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啊!

摆在家具厅第一排的是两只柜子,一模一样,看上去朴实简单,没有雕花装饰,但又显得端庄厚重,极具皇室家具风范。

看到我们从这一对柜子跟前漫不经心地走过,古馆长似乎有点失望。

他停了下来,伸手轻轻地摸了摸柜子,对我们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柜子吗?这可是我们博物馆的镇馆宝贝啊!”

我们立即停了下来,细细地看那对柜子,想从那柜子上看出一点名堂来,但没有什么结果,就要古馆长给我们说说这柜子的来历。

古馆长笑了笑说,要了解这对柜子的来历和价值,就要了解一点海南黄花梨的知识。古馆长说,海南黄花梨又名降香黄檀,《中国树木志》记载:海南黄花梨产于海南岛上吊罗山尖峰岭底的丘陵地区,它们一般生长于海拔350米以下的山坡上,昌江王下地区的海南黄花梨最为珍贵。海南黄花梨因其成材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始终位列五大名木之一,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海南黄花梨生长需要千年才能成材,做家具,全用卯榫连接,不用铁钉。而且海南黄花梨木的家具制作难度很大,没有很深的制作功夫是不可能制作成功的。清代中后期,随着人们对木材颜色的审美变化,皇家对深颜色的紫檀、老红木更为看重,黄花梨便不再用来制作家具。由于海南黄花梨稀少,国家又禁止采伐,只有小根的木材才可以作为药材经营,海南黄花梨的身价便大大提升。中国明代家具用海南黄花梨制作的,就显得特别的珍贵。因为海南黄花梨生长周期长,成材又极难,其材质密实含油量大,韧性高。做过“海黄”的木匠师傅一般都知道,只有海南黄花梨刨出的木花是丝丝若卷的,是做家具的顶级木料。又因其难得,所以明清以来一直是皇家用材的首选,王公贵族也纷纷推崇备至。这使得本来稀缺的“海黄”数百年来几乎被采伐殆尽,已经基本枯竭,现代几乎看不见大材制作的东西了。

海南黄花梨的花纹最令人陶醉了。很少有人能不被它那惊世之美折服——一块木,一块千年不朽之木,要么是千奇百怪的“鬼脸”,要么是密密麻麻的“鬼眼”,要么就像一张虎皮…… 花纹的纹路线条有许许多多种形式。

海南黄花梨的“鬼脸”特别珍贵。其实任何木材都拥有“鬼脸”,海南黄花梨生长在海南潮湿的气候中,生长期非常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碗口粗的木材,当它遇到恶劣的生长环境的时候,便会形成特有的节疤,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鬼脸”花纹。

这些“鬼脸”花纹和其他木材的“鬼脸”比较起来,花纹则完整得多,清晰得多,形状也分明得多,因此海南黄花梨就受到了世人的追捧。一个“海黄”材质的顶箱柜,其材质的表面,有着各种动物形状的“鬼脸”,如孔雀、狮子等等。我们不能不说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也是紫檀等其他材质所不能及的。它们是自然界给海南黄花梨的恩赐。海南黄花梨的木质坚硬,色彩从浅到深,所以海南黄花梨“鬼脸”纹就有着奇特风姿。

古馆长接着说,海南黄花梨的药用价值也很高,中医上叫降香,是一味传统中药,它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能降血压、降血脂等等。同时,佩戴海南黄花梨佛珠,皮肤可以通过汗孔吸收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

海南黄花梨的香味能让人上瘾。它那香味无法像照片那样定格加以诠释,只能想象,以及不停地闻。

大多数海南黄花梨的玩家开始接触海南黄花梨前都是从字面上来了解海南黄花梨的,说出来的都是赞美海南黄花梨最美的一面,这就容易令人走入一个误区:只有闻到令人心旷神怡的香味才证明是海南黄花梨。是的,是黄花梨都具有降香黄檀这个树种独特的香味,然而,大家能接触到的海南黄花梨的香味却有许多的“变味”,有的甚至是臭味,这就要求大家走出光靠味道辨别海南黄花梨的误区。

海南黄花梨的香味并不像沉香那样浓密而且香味持久,那是一种自然的美,就像鲜花会谢去。海南黄花梨只有新切面或者封严的杯子罐子才好闻到,一旦新切面暴露在空气中,不久香味就慢慢淡去,直到剖开新的表面就又会散发出来。另外,在雨天或者潮湿的天气,海南黄花梨也会散发出悠悠的降香。当然也有千年难遇的老料,这样的老料做出来的宝贝,哪怕上蜡也难封住它的香味,而且非常醇香,这是千百年沉淀的结果,只能靠机缘巧遇。因此,每一位新的玩家不要以为你的宝贝闻不到香味了,就开始怀疑它是否是真正的海南黄花梨。因为要辨别是否是真正的海南黄花梨,要从多方面去比较鉴定,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

古馆长的介绍,让我们对眼前的这对柜子立即刮目相看。他们收藏的是明代的一对海南黄花梨箱柜。那时,人们对家具收藏还没有十分重视,他们的老板用不是很高的价款收购了这对柜子。若论现在的价格,那真不好估计。市场上一只海南黄花梨的手珠串,价值十万元,而一只黄花梨的木碗,价值三十万元。黄花梨木材,每立方价值3000万元。黄花涝博物馆的这对海南黄花梨箱柜,其木料价就很昂贵,加上其文物价值就更不好估算了。“好在我们的老板收藏不是为了钱,是为了一种传统的家具文化。”古馆长用一句话总结了他们收藏这对箱柜的意义。

黄花涝民间博物馆一共有多少藏品,没个准确的数字,是3万件还是10万件说不清楚。负责管理的两位馆长,笑着婉拒了人们询问具体件数的要求。我们就说数万件吧,绝不会错。

台湾的那位教授收藏家,将毕生的收藏放在黄花涝且建馆陈列,实在是功莫大焉!黄花涝民间博物馆的建立,让武汉后花园又多了一处具有文化价值的景点。

刘益善,祖籍湖北鄂州,生在武汉江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编审,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武汉东湖学院驻校作家。发表小说、散文、诗歌600余万字,出版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30余部。曾获《诗刊》“1981-1982“优秀作品奖、《诗选刊》年度诗人奖、全国青年读物奖、湖北文学奖、冰心散文奖、首届方志敏文学奖·诗歌类大奖以及中国长诗奖等。有诗文译介海外并选入中小学课本。

责任编辑:王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