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自身高附加值、低能耗等特点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呈指数级增长、服务贸易结构持续改善,服务贸易数字化成为发展新趋势。但是,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服务贸易规模小、区域发展不平衡、开放程度低,行业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等。为此,我国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贸易开放水平、加强服务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关键词】服务贸易;贸易结构;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52.68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呈指数级增长
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规模和速度均呈指数级增长。2005年中国服务业进出口总额在全球服务贸易所占比例仅为3.06%,2021年占比增长到7.13%,翻了将近一倍。2022年,中国服务业进出口总值达到59 80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9%。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在2018年的服务贸易中位居世界二十名,仅仅5年的时间,就已经跃居世界第九名。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增速明显。
(二)服务贸易结构持续改善
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最大的加速器,其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我国通过对他国开放市场,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加快了服务业的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拓展了服务贸易的范围,逐步放松对服务贸易的限制,从而促进中国服务业结构优化。2012—2022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从33.6%提高到44.5%,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数字服务出口发展迅猛,在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半数,中国数字服务外包承接出口已跃居世界第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型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显示出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在不断优化。
(三)服务贸易数字化成为发展新趋势
一方面,中国的数字经济正在飞速增长,2023年数字经济规模几乎是2017年的两倍,从2017年的27.2万亿增长到50.2万亿。在数字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传统产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数字化改革。中国对数字经济进行了大量投资,促进了新型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在服务贸易中,数字化贸易正逐渐成为新的热点。“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贸易发展迅猛,中国数字贸易规模达到了2 947.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7.4%,占全球比重达到了44.5%。“十四五”时期,我国首次将“数字贸易”上升为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指导方针。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偏小,区域发展失衡
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且发展迅速,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居于劣势,服务贸易规模偏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了一国服务贸易规模。2019—2023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增长,从54.3%增加至54.6%,而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7.7%,第二产业的比重为37.8%,但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0%,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目前,美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0%,日本、英国、德国、分别是72.9%、88.23%、70%,发展相对比较滞后的印度也达到了63%。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地理位置优越,国家对其相关财政和产业支持政策扶持力度大,其发展服务贸易具备优势,因此,国家在面临服务贸易规模偏小且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着重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服务贸易以促进国内服务贸易的增长,这加重地区间的发展失衡。截至2018年底,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已经达到了全国的77%,北京、上海和广东三个省市的比例合计达到了65%,而内陆18个省份的合计比例仅为北上广的一半。当今服务贸易以智能化和数字化为发展趋势,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逐渐成为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力量。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紧跟新发展趋势,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占主导地位,而内地则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产业为主导,这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失衡。
(二)服务贸易开放程度低
着眼于全球,中国的服务业开放程度较低。首先,在服务贸易管制指标上,中国的管制指标是0.3,大大超过英国0.16和日本0.17,甚至比像马来西亚和巴西这样的欠发达国家的管制指标还高。其次,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也是导致我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程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欧美发达经济体更加隐蔽和普遍的贸易壁垒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许多限制,对我国服务业发展也造成了不利影响。比如,由于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体系建设方面还在初期,有关的法律规定尚不完善,欧美发达国家经常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对中国服务业进行抵制。最后,我国服务贸易起步晚,国内没有着重发展服务贸易,主要以货物贸易为主,国民经济贡献值主要依靠货物贸易。由于高新科技领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我国服务贸易自身又存在劣势,因此考虑到国家的经济安全,服务贸易不得不放慢速度,因而导致服务贸易较低的开放度。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缺少高质量、多层次的人才
在我国,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如信息技术服务、研发外包服务所占比例较低,而传统的劳动密集服务业,如旅游业、运输业、建筑业等,则在服务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种高度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的现状,导致企业内部缺乏创新意识,很难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而造成这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高质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中国的传统服务贸易多为劳动密集型服务,对文化素养要求较低,只要经过简单的训练即可胜任工作。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中国产业对高质量、多层次的人才的培训和引进不够重视,直接导致了我国服务业总体水平低,制约着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复合型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了科技与知识密集型服务,如知识产权、电信、计算机及信息服务等,使得原有不平衡的产业结构进一步恶化。其次,在我国开展服务贸易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服务贸易方面的问题,因为服务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因此无法更好地面对这一挑战,这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是不利的,对引进外资也是不利的。最后,当前,我国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向知识型、技术型服务转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传统的劳务密集型企业要实现转型,必须依赖高层次的人才。因此,中国服务产业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具备高质量、多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建议
(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技术有助于降低服务贸易交易成本,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改善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偏小的现状,同时内陆地区通过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异,改善我国区域发展失衡的现状。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技术应用的基石,实现服务贸易的新发展,必须具备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国家应当加快建设5G网络普及、6G网络建设、大数据中心、智能计算机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与共享程度。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了数字网络的效率,降低了沟通交易费用,减少了距离所造成的交易限制,从而扩大了服务贸易规模。另一方面,由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对我国沿海区域与内陆地区的服务贸易进出口的拉动效应存在差异。所以,为了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对于沿海地区来说,利用其在数字化基建、数字化科技研发方面的优势,提高其出口竞争力,促进其发展。对于内陆地区,应规划与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引入并推动数字化科技,降低服务业的进口,避免服务业过分依赖进口,制约国内服务业的发展。
(二)提高服务贸易开放水平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贸区、自贸港的优势,促进服务业的开放。尽管扩大开放面临的风险很大,但要实现长期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开放。自贸试验区与自贸港以国际服务贸易新准则为参照,在内部发挥“缓冲性”作用,同时也在不断地总结、提炼、提升开放经验。因此,要鼓励各地的自贸区和自贸港主动对接国际标准,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另一方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协作机制。加强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优先选择贸易伙伴国作为合作对象并对其进一步深化合作,以贸易伙伴国为中心展开与其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特别是要以中国十大服务贸易伙伴为主要对象,加强同上海合作组织、金砖五国、中东欧等“17+1”国家的国际合作,建立全面开放的合作机制,为服务贸易创造一个更好的合作氛围。
(三)加强服务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现代服务贸易是高新技术密集、高知识含量的产业,对专业复合型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为达到此要求,首先,政府要重视服务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服务贸易复合型人才的薪资待遇和建立优秀人才引进计划,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职业发展环境,减少国内人才的流失的同时,吸引国外优秀复合型人才的流入。其次,企业要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和定期安排专家讲座,以提高员工职业素养,为建设企业专业化团队奠定基础。最后,学校要重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强化与外贸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构建产学研平台,为实现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满盈,高雅妮.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国际比较——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J].国际贸易,2024(01):17-28.
[2]葛飞秀,张智焜.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J].价格月刊,2023(09):71-82.
[3]李瑞敏.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机遇及挑战的研究 [J]. 理财,2023(06):14-16.
[4]张慧然,康成文.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08):149-151.
[5]金钢.中国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和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22(10):90-94
[6]许唯聪,李俊久.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区域经济评论,2020(05):122-130.
责编: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