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向一支桔色铅笔忏悔》的创作缘由

2024-08-10 00:00:00舟山
黄河 2024年4期

“为什么写作?为了自我检点。荒谬之问需要荒谬之回答。而我,对了:确实是为了自我检点。”这是英国著名作家拉·德雷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倡导的“你为什么写作”采访活动中的简明回答。我有点庆幸,觉得这篇短篇小说的创作缘由,与拉·德雷尔大师不谋而合。

《向一支桔色铅笔忏悔》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个上学没多久的小孩因为连续三次丢了铅笔而痛苦不已。而有点结巴的数学老师又不适其时地布置了许多作业。无奈的他,只能盼望放学后有别的孩子丢失铅笔,好让自己捡到。可是这个希望落空了。父亲在发脾气后要求儿子去借铅笔。然后这个孩子硬起头皮付诸行动,在自己的小村庄一家一家去借,结果不停地失望而归。特别是被堂姐羞辱后,他坐在门槛上嚎啕大哭。

他还不死心,再次去他的校园打转,指望能捡到铅笔,结果还是毫无悬念的失望。最后这个小孩走到邻近的村庄,意外地看到一户人家的大门口的门墩上,一个作业本中间摆着一支崭新的桔黄色铅笔。恰好当时周围没有人影,这时小孩无法控制自己,迅速把那支铅笔偷走。小说中写到“我只记得耳朵旁好像有无数只小虫子连续不停的撞击窗玻璃的声音。老天爷,原谅我吧,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我不去拿起那支铅笔,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我不去把铅笔夹在胳臂里飞速离开……”

那个偷铅笔的小孩原型就是我自己。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经常为没钱买笔、买作业本子而急得跳脚、哭鼻子,也经常因为丢失铅笔、圆珠笔、笔记本等而挨父亲的打骂。

现实中,我读小学时偷窃了两次铅笔,一次偷的是邻村同伴的大半支铅笔,搞得那同伴爸爸拿着柴棍打儿子,骂他做鬼守不到灵牌,打得他哭得像杀猪似的。另外一次是某个暑假在外婆家,我偷窃了隔壁在商店上班亲房外公家一个细姨娘(只比我大三岁)的铅笔盒,里面有铅笔、笔刨、圆珠笔、三角板等。我兴奋不已、惊慌不已,躲着外婆,火速走了十多里的沙子路返回家中。后来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到外婆家去。一直到第二年正月拜年的时候,外婆还问起我有没有拿细姨娘的文具盒。我当时撒谎说没有,现在想来是多么的可耻,可笑。

现在,我早已过中年,回想起小时候,总觉得心里有个结,大胆说出来,会好受一些。感谢小说这一种体裁,让我把这些并不光彩的秘密“光明正大”地说了出来。在“检点”小时候的错误行为时,我庆幸自己在后来的读书教育中得到了及时纠正,没有往真正“恶”的方面发展,没有成为“惯犯”之流。也许这是自我反省、自我检点的习惯使然吧。

另外,在写这篇小说的过程中,我更加明白,老百姓富裕、国家富强才是真正的幸福源泉,这是不容任何怀疑的。小说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对社会发展现象轨迹的一个检点。小说中那个偷铅笔的小孩,似乎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有排山倒海的理由去偷窃铅笔,但根本的根本是,他在童年世界里被当时由于社会贫困导致的无助折磨得太厉害了。

当然,上面谈到的所谓小说检点功能,主要是对于作者自己而言的,能否对读者和社会起到这方面的作用,我不敢说,但是任何文学作品的作者都会期待自己的作品能给读者带来检点和反省的作用,甚至不切实际地幻想这方面的功能威力无比!哦,仅仅是幻想而已!但我仍然相信这一幻想的存在,相信这一幻想的成长。

责任编辑:曹桐桐